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孔子那些事儿》第31章(好知识收藏给孩子...

讲述孔子生平的经历,让每个孩子都知道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送给所有中国娃!

31 删诗书,订礼乐 《经解》

孔子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诗》(《诗经》)、《书》(《尚书》等典籍也殊缺不全了。

孔子探究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编定了《书传》(尚书)的篇次,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春秋初期秦穆公,依照事情的先后,加以整理编排。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还能讲出来,只是夏的后代杞国没有留下足够证明这些的文献了。殷商的礼仪制度我也能讲出来,只是殷商的后宋国没有留下足够证明这些制度的文献了。如果杞、宋两国有足够的文献,我就能证明这些制度了。”

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孔子考察了殷代继承夏代对礼仪制度所作的增减之后说:“将来即使经过一百年,那所增减的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一种是重视文采,另一种是重视朴实。

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在参照了夏代和殷代的基础上制定的,多么丰富多采呀,我主张用周代的礼仪”

所以《尚书》、《礼记》都是孔子编定的。

《论语》:曰: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後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曾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音乐是可以通晓的。刚开始演奏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一致。继续下去是节奏和谐,声音清晰,连续不断,这样直到整首乐曲演奏完成。”

孔子又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就开始订正诗乐,使《雅》、《颂》都恢复了原来的曲调。”

“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诗经)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了,选取其中合于礼义的部分篇录在一起,用于礼义教化。

最早的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的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感情的诗篇。

所以说:“《关睢》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

《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

《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

《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

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曾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

先王的乐制度从此才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 完备了。

孔子也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rèn席,

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

《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礼记》中有一篇《经解》,同学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观察这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教化做的怎么样。

如果百姓都是温和柔顺、朴实忠厚,那就是《诗》教的结果;

如果是通晓远古之事,那就是《书》教的结果;

如果是心胸广阔坦荡,那就是《乐》教的结果;

如果是清洁沉静、洞察细微,那就是《易》教的结果;

如果是端庄恭敬,那就是《礼》教的结果;

如果是善于辞令和铺叙,那就是《春秋》教的结果。

不过,一切事情都要掌握好“度”,教育化民也一样。

学者如果学《诗》学过了头,就会愚蠢;

如果学《书》学过了头,就会狂妄;

如果学《乐》学过了头,就会狂放过分;

如果学《易》学过了头,就会迷信;

如果学《礼》学过了头,就会烦琐;

如果学《春秋》学过了头,就会犯上作乱。

所以,作为一个国民,如果温和柔顺、朴实忠厚而不愚蠢,那就是真正把《诗》学好了;

如果通晓远古之事而不狂妄,那就是真正把《书》学好了;

如果心胸广阔坦荡而不过分,那就是真正把《乐》学好了;

如果清洁沉静、洞察细微而不迷信,那就是真正把《易》学好了;

如果端庄恭敬而不烦琐,那就是真正把《礼》学好了;

如果善于辞令和铺叙而不犯上作乱,那就是真正把《春秋》学好了。”

《礼记.经解》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

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

《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所谓天子,就是与天地同参。

所以他的道可以与天地匹配,他的恩惠普及万物,他的明亮如同日月,普照天下而不遗漏任何一个角落。

在朝廷上,他开言必讲仁圣礼义之事;

退朝之后,必听中正和平之乐;

走路之时,身上的佩玉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登车之时,车上的莺和发出悦耳的声响。

升朝与退朝,都按礼行事;走路与登车,都有一定规矩;百官各得其所,万事井然有序。

《诗经》上说:“我们的国君是个仁善君子,他的言行从不走样。因为他的言行从不走样,所以是四方各国的好榜样。”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天子发号施令而百姓衷心拥护,这叫做“和”;

上下相亲相爱,这叫做“仁”;

百姓想要的东西不用开口就能得到,这叫做“信”;

为百姓消除天灾人祸,这叫做“义”。

义与信,和与仁,是称霸称王的工具。有称霸称王的志愿,而无称霸称王的工具,是达不到目的的。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用礼来治国,就好比用秤来称轻重,用绳墨来画曲线直线,用规矩来画方形圆形。

所以,如果把秤认真地悬挂起来,是轻是重就骗不了人了;

把绳墨认真地陈设那里,是曲线是直线就骗不了人了;

把规矩认真地陈设那里,是方形是圆形就骗不了人了;

如果君子深明于礼,那么任何奸诈伎俩也就骗不了人了。

所以,重视礼、遵循礼的人,叫做有道之士;不重视礼、不遵循礼的人,叫做无道之民。

礼的运用以敬让为贵,把礼运用到宗庙之内,就会人人恭敬;

把礼运用到朝廷之上,就会贵贱有别;

把礼运用到家庭之内,就会父子相亲、兄弟和睦;

把礼运用到乡里之中,就会形成尊老爱幼的风气。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圆)也。

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

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所以制定了朝觑之礼,是用来表明君臣之间的名分;

制定了聘问之礼,是用来让诸侯互相尊敬;

制定了丧祭之礼,是用来表明臣子不应忘记君亲之恩;

制定了乡饮酒之礼,是用来表明尊老敬长的道理;

制定了男婚女嫁之礼,是用来表明男女的有所区别。

礼,可以用来消除祸乱的根源,就好比堤防可以防止河水泛滥那样。

故朝觐jìn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

所以,如果认为早先的堤防没有用处而加以破坏,一定会酿成水灾;认为老辈子的礼没有用处而废弃不用,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说,如果废弃男婚女嫁之礼,夫妇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而淫乱苟合伤风败俗的坏事就多了;

废弃乡饮酒之礼,就会导致人们没老没少,而互相争斗的官司就多了;废弃丧祭之礼,就会导致作臣子的忘掉君亲之恩,而背叛死者、忘记祖先的人就多了;

废弃朝勤、聘问之礼,就会导致君臣之间的名分丧失,诸侯的行为恶劣,而背叛君主、互相侵陵的祸乱就会产生了。

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所以,礼的教化作用是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它禁止邪恶是在邪恶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开始了,它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日积月累地弃恶扬善,所以先王对它非常重视。

《易》上说:“君子非常重视事情的开始。开始的时候尽管只是一点不起眼的差错,结果却会导致极大的祸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这篇文章中关于《六经》学习的意义、价值及方向都做了很深刻的阐述。更让我们了解“礼教”的重要性。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华文化、我们读经读史,只有一个目的——正心、修身以俟天下!

只有我们自己努力学习,才能拥有智慧与力量,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让我们爱的人过得更幸福。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之谓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孔子  孔子词条  事儿  事儿词条  那些  那些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收藏  收藏词条  
国学

 菜根谭 | 当藏巧于拙,须寓清于...

原文: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译文: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之中,平时不使人知道自己的智巧,使用时智巧才显现出来;清廉高洁的...(展开)

国学

 古典文学,尽汇百句歌谣

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