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北京在古代有哪些名称?燕京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北京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在古代的名称高达20多个,其中燕京、幽州、京城、大都、北平指的都是北京。那北京究竟为何会叫燕京呢?根据古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为燕召公,燕京为燕国的都城,所以得其名。北京则是在朱棣登基后,准备迁都北京城,这才有了“北京”这个名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关于北京名称的历史,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据﹝西汉﹞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后,周武王将燕地封给了召公姬奭(shì,读式),史称北燕。召公姬奭又称燕召公,是西周早期深受人民爱戴的政治家,他常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他过世后人们精心地保护着那棵甘棠树,并写下了诗歌《甘棠》。《甘棠》收录在《诗经·国风·召南》之中。燕国的都城早期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燕都遗址,后期在蓟(jì,读计),蓟在今北京市主城区。历史上,北京也曾称燕京。燕地是怎么得名的呢?燕地与燕子有关吗?

极其重要的出土文物

“燕”是多音字,作鸟名时声调是去声(yàn, 读宴);作地名时声调是阴平(yān, 读咽),与“安”同调。甲骨文中就有燕字,可在金文中却很难找到燕字,以致于在高明先生编著的《古文字类编》金文栏中燕字为空白。随着有关燕国的大量青铜器陆续出土,这个问题渐渐有了答案,燕国的“燕”所对应的金文是“匽(yàn,读宴,或yǎn,读偃)”。“燕”与“匽”是通假字。“匽”演化作“宴”“郾”与“偃”。容庚先生说:“匽,孳乳为郾,经典作燕,国名,姬姓,伯爵。武王封召公奭于蓟,为北燕。”直到燕国灭亡,燕国使用国名为“匽”,燕字复出主要是秦汉以后的事。

说来也巧,1955年,热河省凌源县(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海岛营子村意外出土了西周早期的匽侯盂。其内壁刻有五字铭文“匽侯做饙(fēn,读纷)盂”。匽侯就是燕国国君,热河省凌源县是周代燕国属地。饙盂是蒸饭用的大碗。饙是蒸馏的意思。《尔雅·释言》说:“饙、馏,稔也。”盂是较大的碗。《说文解字·皿部》说:“盌,小盂也。”在一些地方也称盂为碗。﹝西汉﹞杨子《方言》说:“盂,宋楚魏之间或谓之盌。”“盌”即“碗”。盂对燕国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的琉璃河考古队,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M1993号大墓中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克盉(hé,读禾)和克罍(léi,读雷)。克盉和克罍铭文都是43字,内容相同,其中有“命克侯于匽”。据北京燕都遗址博物馆方面介绍,对如何解读这句铭文有争议,最终大多数专家认定克是燕召公的长子。克即伯克,燕召公的嫡长子,实际就任的燕国第一代国君。“匽”就是传世文献中所说的燕国的“燕”。这句话意思就是,天子命伯克为燕国国君。

燕召公既是辅佐周武王打天下的三公,也是后来辅佐周成王的太保。燕召公要辅佐天子治理天下,所以,他的长子姬克被派到燕国赴任。类似的情况还有鲁国,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武王封周公姬旦为鲁国国君,由于周公要辅助周武王治理天下,所以没有就任。周武王驾崩后,由于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代理周成王执政,实际到鲁国就任的是周公的嫡长子伯禽。《燕召公世家》自燕召公以下九世为空白,克盉和克罍的问世,对研究燕国早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燕国约公元前1045年开国,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享国四十五世,约824年,是姬姓诸侯中最后灭亡的诸侯。

燕京是天府之国

匽的本义是碗,引申为宛地,今天所说的盆地。匽是形声字,“匚(fāng,读方)”是形符,“妟(yàn,读宴)”是声符。“匚”是器皿的形象。《说文解字·匚部》说:“匚,受物之器,象形。”甲骨文、金文“匚”开口左向右向的都有。《古篆释源》解“匚”说:“甲骨文中某些物形,如爿、匚及犬马之类往往竖写,器口虽左右向,实皆向上。爿足虽向左,实皆向下。”﹝东汉﹞刘熙《释名·释州国》说:“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涿鹿山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意思是,燕是盆地的意思。燕国北部沙漠平坦广阔。燕国的都城在涿鹿山以南,因为地形像碗一样,所以叫燕国。“宛”的本义是碗。“宛宛”指凹陷,像碗一样。《晋书·石季龙载记》有“卿目睕睕”,说的是你的眼睛深陷,睕睕即深陷。“睕睕”原作“宛宛”。《释名?释丘》说:“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意思是,盆地叫宛丘,有丘凹陷,像匽器一样。由于院子也像碗一样,所以,偃也指院子。《竹书纪年》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所谓“偃塞”,就是塞于偃,控制于高墙之内。这句话的意思是,虞舜篡位,将帝尧囚禁起来,还把太子丹朱关押在高墙之内,使他不能与父亲相见。由于碗口向上,所以“匽”引申为仰卧,仰卧引申为死亡。“匽”演化作“偃”,《说文解字·亻部》说:“偃,僵也。”《说文解字·宀部》说:“宛,屈草自覆也。”意思是,宛表示草木弯曲自行倒下。其实这也是注解“偃”的。《论语·颜回》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君子像风,民众像草,草随风倒。

宛和匽常常用作地名。河南省南阳市地处南阳盆地,古代南阳市称宛市。河南省偃师市地处伊洛盆地,《后汉书·地理志》作“匽师”。匽是盆地的意思,师是都邑京师的意思。洛阳也曾称洛师。《汉书·地理志》说:“偃师,尸乡,殷汤所都,莽曰师城。”尸乡为偃师所辖,商汤是商朝开国之君,曾在偃师县的尸乡建都,王莽改制称偃师为师城。伊洛盆地曾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其中包括偃师和洛阳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商朝前期偃师不仅是国家的首都,也是伊洛盆地的核心城市。今天的北京市就在盆地之上。北京周围的燕山山脉有怀密、延庆、涿鹿等数不清的大小盆地,北京市的密云水库就建在怀密盆地之上。宛平是北京的别名,历史上北京曾设有宛平县,抗战时宛平公署设在北京的拱极城,拱极城又叫宛平城,宛平城的西门正对卢沟桥。这里是中国人民熟悉的地方,伟大的抗日战争就在那里爆发。

北京像伊洛盆地一样,是天府之国。《周易》坎卦说:“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意思是,自然险阻,是山川丘陵。天子和诸侯将国都选在险要地方,为了便于防守。这里特别指出,所谓的“国”,并非疆域,而是国都。《逸周书·度邑》中有“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度邑”是如何选择都城的意思。“宛瞻于伊洛”即瞻宛于伊洛,观察伊洛盆地。《史记》“宛”作“粤”,“粤”通“盂”,和“宛”的意义是一致的。“粤”从亏,“亏”即“于”。《说文解字·皿部》中的“盂”作“”,“于”即作“亏”。“天室”即天府之国。北京与洛阳有许多相似之处。《明统一志》说:“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

《史记·周本纪》说:“(周武王)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意思是,周武王修建王城洛邑后离去。并说:“可以在华山的南面和华山西面桃林丘陵地区放马放牛,可以让干戈入库,遣散军队:表示这些东西以后都用不着了。”说的是伊洛盆地地理位置重要,也表示战争已经结束了。﹝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偃师县)武王伐纣,于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意思是,周武王伐纣以后,在此筑城,让干戈入库,遣散军队,所以叫偃师。虽然偃师与洛邑同属一个盆地,但二者是两个地方,洛邑在偃师西,今洛阳市老城区和西工区东半部一带。

燕京为北方重镇

司马迁将周朝时的燕国称北燕,或许为了与南燕相区分。南燕国属兖州,姞(jí,读吉)姓,黄帝后裔,西汉时东郡有南燕县,《史记》无世家。燕字替换了匽字是为了强调燕国在北方。燕国的领地称为幽州,《尔雅·释地》说:“燕曰幽州。”幽州大体在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以及东北一些地区。幽州是舜帝时十二州之一。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理天下的时候,将天下由原来的十二州合并为九州,这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北方之州为冀州,幽州并入了冀州之中。据《尔雅·释地》记载,周朝对九州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九州是冀州、豫州、雍州、荆州、杨(扬)州、兖州、徐州、幽州和营州。周朝恢复了幽州,梁州并入了雍州,青州改成了营州。周朝对九州的调整,应当与西周初年的形势有关。据《燕召公世家》记载:“其在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正是夏朝的梁州和雍州之合。陕是豫、梁、雍、冀四州的交界地,大体上在今河南省陕县。《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平定天下以后,“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尚父就是齐太公,齐国的开国之君。《释地》说:“齐曰营州。”营州即夏朝时的青州。﹝晋﹞郭璞关于营州注说:“自岱东至海。”《尚书·禹贡》说:“海岱惟青州。”说的是同一个地方。

冀字和燕字都从“北”。在象形字中,“燕”中的“北”为燕子的羽翼,为了表达燕子象征北方,“燕”的羽翼演化成了“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燕部》说:“燕,燕燕,玄鸟也,籋(niè,读聂)口,布翅,支尾,象形。”﹝清﹞段玉裁注说:“籋口,故以廿像之;布翅,故以北像之;枝尾,与鱼尾同,故以火像之。”燕燕就是燕子。《诗经·邶风·燕燕》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黑色又叫玄色,所以燕子又叫玄鸟。玄鸟是商朝的图腾。《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燕子像镊子一样的嘴巴演化成了“廿”,翅膀演化成了“北”,分叉的尾巴像鱼的尾巴一样,演化成了“火”。 在金文中“冀”和“翼”是一个字,“冀”中的“北”也曾有羽翼之义,冀州曾是中原地区的羽翼。

据《黄帝内经·素问》,东方为青色,南方为赤色,中央为黄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燕子是黑色的,所以燕子是象征北方的鸟。南方为明,北方为暗,幽有昏暗幽昧之义,所以,幽州义为北方之州。《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北海之内”指北方的疆界之内,“幽都之山”对应《山海经·北山经》中的“燕山”,“黑水”对应《北山经》中的“燕水”。应当指出,《山海经》是体现阴阳五行的寓言故事。所谓黑水并非是黑色的河流,而是北方的河流,五色代表五个方位。所谓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指北方的鸟、蛇、豹、虎和狐,它们毛羽蓬松,耐寒。虽然燕子是玄鸟,但这里所说的玄鸟并不一定是燕子。

燕京是平安详和的地方

匽字有平安之义。《说文解字·女部》说:“妟,安也。”“日”为阳,“女”为阴,阴阳和谐为安。“妟”是“匽”和“宴”的本字。《说文解字·宀部》说:“宴,安也。”“安”中的“女”是“妟”的简省,金文宴中宴字就省略了“日”。通常理解的家有女人为安,其实是家庭和谐才是安。冀州和幽州都是平安之州。“冀”中的“異”是“异”的繁体字。《释名·释州国》说:“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冀州亦取地以为名也,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说的是,冀州像幽州一样以北方而得名,冀州和幽州有山区、有河流、有平原,受外界影响小,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古文燕字也有平安的意思,所以北京曾叫北平。《周易》中孚卦有“有它不燕”,﹝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疏:“燕,安也。”在八卦中,坎卦指北方,所代表的季节为冬至,《周易》称坎卦叫劳卦。劳字繁体作“勞”,从二“火”,像是雪中送炭。按阴阳五行,寒为阴,火为阳,劳字反映了阴阳和谐的精神。同样的道理,幽、狄、黑、燕、魚等阴性文字也都从火。甲骨文中幽字从“火”,寓意为幽暗中显示光明。《新编甲骨文字典》解幽字说:“象火薰两根丝线,示幽黑之义。”金文幽字中的“火”已经演化成了“山”。《古篆释源》解幽字说:“金文已讹火为山。”《礼记·王制》说:“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北方边远地区称为狄,狄字也从“火”。 “黑”也从“火”,“灬”由“火”而来。魚生活在水中,也属阴性,所以,魚字也从火。甲骨文中“燕”像剪刀一样的尾巴到小篆时演化成了“火”,隶书开始写作“灬”。

今天的北京,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还有着厚重的历史和人文积淀。探讨“燕京”一词的来历和背后的含义,可以加深了我们对首都北京的认识,提升我们民族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燕京  燕京词条  北京  北京词条  称呼  称呼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解密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是死了才传位

其实说到关于这个皇帝传位的事情,一直都是深感疑惑的,基本上所有古代的皇帝,都是死了之后传位给太子,对于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完全不知道原因,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旁人能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