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萨尔浒之战如果明朝不分兵,采用合兵战术会赢吗?

说到明朝的萨尔浒之战其实应该有很多的人不知道的,但是如果知道的人就会发现这个战役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让人觉得非常的有趣,而且内容十足的,当然了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如果在当时明朝不分兵的话,萨尔浒之战是不是会赢了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如果明朝没有采取分兵,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努尔哈赤不明白明朝虚实,提前撤退,师老兵疲的明军无力追击,草草收兵回来。比较坏的结果,就是明军依然遭到严重的损失,纵然伤亡不会比历史上的萨尔浒战役惨,交换比却一定也会非常难看。

换句话说,是否采取分兵战术,并非明军在这场战役里的关键败因。

要想明白这个事实,就得先弄清楚,明军为什么要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这一点,就涉及到了明军的装备战术特点问题。

发展到十七世纪时,明军的装备,火器的比例已经非常高,战车也在明军野战部队里越发普及。但相应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机动能力的不足。所以在骑兵数量有限以及部队火器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分兵反而成了一个最为稳妥的选择,通过各支部队的遥相呼应,对拥有机动力的努尔哈赤采取压制态势,最终合兵后消灭。这个本身就是明军的正常打法。

甚至,如果我们复盘一下明朝万历年间,几次重大战役的作战风格,就更会发现分兵合击战术,就是明军的常用打法,最典型的就是万历朝鲜战争第二阶段里的蔚山会战,明军就是通过三路合击的方式对蔚山城实现合围,虽然由于杨镐等人的瞎指挥战败,但就战术说并没有错。而平定杨应龙的播州大战,以及平定青海蒙古部落叛乱的大小松山之战,明军也是以分兵钳制的模式,成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了解了这些同是万历年间战事的例子,就知道做出分兵决策,对于当时的明军作战经验来说,只能是一个正常反应。

那既然如此,明军真正的败因又在哪里呢?核心的一条,当时的明朝大臣们并不认账,但是却真实到残酷:萨尔浒之战前,明军的战斗力,就已经退化到无法取得胜利了。

要了解这个真相,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明军火器装备问题,众所周知明军此时的火器配备非常普及,但火器要发挥最大作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质量靠谱,而这一条放在此时明朝,已经严重的不靠谱。明朝生产火器的兵丈局等机关,生产质量连年下降。而且很多边防部队,多少年都没有更换过装备。就以万历三十七年,即萨尔浒战役爆发前十年的情况说,明朝装备最好的京营,鸟铳大部分都废坏,战车的挡板也朽烂掉。这就是大明的军队!

而比装备质量更可怕的,就是明军的训练水平。明军得以在万历三大征里屡战屡胜,得益于明朝隆庆皇帝至张居正改革时期,长达十六年的军事革命。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北方明军每隔几年,就要有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平日即使在没有战事时,协同的操练也从不间断。对于火器这类当时的“高科技”武器来说,协同作战更是保障战斗力必须。可如此重大事件,到了万历后期,却是基本歇菜。

歇到什么地步?只要看看萨尔浒开战前,明朝大臣们的一些奏折就知道:明朝集结的九万萨尔浒参战部队,其中有两万人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新兵。兵部郎中米万钟更是质疑,明朝之前对付游牧铁骑常用的火器战车战术,更是废弛了有十年之久。也就是说,这支所谓集结了举国精锐的明朝参战部队,绝大多数的队伍,都是装备有限且战斗经验严重不足的菜鸟部队。

甚至,在明朝萨尔浒惨败后,襄阳推官河栋如的奏折更揭出真相:莫说是军队没有火器作战经验,就连大多数军官,都不熟悉火器战术运用。御使周师旦更在奏折里怒喝“是可为训练乎?”因为就连明朝精锐边军的操练,也多是排个队列摆样子,平日看着好看,真打就抓瞎。

所以说,萨尔浒的真正败因在于:参加萨尔浒战役的明军,就是一支军备荒废了至少十年,作战经验与装备都严重低劣的乌合之众。这样的部队,莫说是杨镐这样的半吊子经略打不赢,就算岳飞孙武韩信再世,照样也没法赢。

这个事实折射的,就是万历皇帝在位中后期的坑爹执政:一场大礼之争闹多年,文官们拉帮结派掐不停,正经的国防军备,却是从此没人过问。可怜保家卫国的大明军队,平日里断饷荒废,战斗爆发后拉去扛锅。打赢?那才叫逆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词条  合兵  合兵词条  明朝  明朝词条  分兵  分兵词条  战术  战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