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自己儿子也很优秀为什么要这样说

孙权,江东之主,在继承父兄大业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吴国,称霸一方。虽然说孙权并不像孙策那样有打天下的狠劲,但是却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相比他的父兄,孙权那也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就连曹操都感慨,生儿子那就得像孙权这样才行。但是,曹操自己的儿子其实也是很优秀的,他的儿子也不差,那他为什么还要说这句话?他说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吗?

曹操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进攻东吴的濡须,与孙权军相拒一月有余,最终因为孙权的军队阵容整齐严肃,只好撤退。针对这种阵势,曹操曾经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后世南宋的辛弃疾有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也用了这句话发出了别样的感叹,这就让这句话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建安元年(公元196),吕布偷袭刘备,占据了刘备的徐州并再次打败刘备,刘备只好委身于曹操。曹操对天下英雄有一番议论,说天下英雄,惟有他和刘备。这时候江东的主子虽然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却并没有进入曹操的法眼。那么,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不是“生子当如刘玄德”呢?

1.这是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区别

曹操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刘景升的儿子若豚犬耳。”那意思是说,生个儿子就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表的儿子像猪狗一样。这句话是有感而发。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南征刘表,正赶上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继承了荆州刺史。等到曹操到达荆州北部的新野,刘琮率领全州投降了曹操。刘表还有一个大儿子刘琦,因为不受刘表夫妻待见,出任为江夏太守。

刘备失败,准备南下江陵,结果被曹操在当阳追上,这个刘琦曾经接应过刘备,以后再也没有了消息。相比较孙权,刘表的这两个儿子可真是相去甚远。要知道,刘表这个荆州刺史,那可是有地千里,带甲十万的。要是刘表的这两个儿子能有孙权那么一点点本事,这曹操还真就不那么容易拿下荆州。

不仅仅是刘表,恐怕整个三国鼎立之前那些个诸侯,儿子如孙权者少,倒是像刘表儿子那样的多。比如说那个陶谦,有说法是死的时候已经六十三岁了,儿子也应该不小了,陶谦临死把州刺史的位置交给刘备而没有交给儿子,看来他的儿子确实不太中用。尤其是袁绍那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互相争斗残杀倒是有点儿本事,可一旦对外就一败涂地。

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可是冀州幽州之地还在,战将谋士也不乏忠勇之士,如果他们兄弟能像孙策、孙权兄弟一样,这曹操想统一北方,同样需要大费周折。可惜,袁氏兄弟没有一个像孙权,能力上可能比刘氏兄弟好一点,除此之外,可能也是“豚犬”一类。如果再延长扩展一下,刘备的儿子又何尝不是这样。

曹操感叹在于,有一个像孙权这样的儿子,对于自己的事业该是多么的重要。一个有基业的人,谁又会不想自己有这样一个能将事业发扬光大的儿子。

2.孙权是继承事业者而不完全是创业者

孙权据有江东,人人都说他是“承父兄之业”,也就是说,孙权的这个基业,是他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建立的,而他,首先是一个守业者,其次才是一个建功者。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孙权的功绩,只不过,孙权的这一切,都是在父兄基础上的发扬光大,是建功立业而不是独立的创业。

孙坚留下的所谓江东基业,主要是英雄之名,再有一些官吏属员和很少一部分兵力。至于江南之地,则主要是孙策开辟。孙坚曾经受袁术节制,孙策起事后,开始也依从袁术。要说“生子当如谁”这句话,最早还要追溯到袁术。孙策跟从袁术以后,袁术感叹说:“使术有子如策,死复何恨!”

刘繇盘踞江东和袁术为敌,袁术派了孙贲和吴景攻打刘繇的部将张英,一连攻打了几年都没有打下来。孙策说服袁术,让他帮助吴景等平定江东,得到了袁术的同意。袁术给了一千多兵士,几十匹战马,还给了他一个代理将军的头衔。孙策不愧为孙坚的儿子,也是一位真英雄,在别人看来这点点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可是在孙策来说,这可是本钱,本钱多本钱少,还要看这买卖是谁来做!离开袁术来到历阳,孙坚的军队已经扩大到五六千人。

渡江以后,所攻必克,没有谁能够挡得住他的锋芒,就这样一路杀到浙江,夺下了会稽以后,自己当了太守。等到袁术僭越称皇帝,孙策借机脱离了袁术。曹操开始为了让孙策牵制袁术,后来自己受到袁绍牵制,没有能力顾及江东,只好承认了孙策的地位,给了他一个讨逆将军的称号,封为吴侯。这就是东吴国的雏形吧!建安五年,孙策想趁着曹操和袁绍相拒于官渡的机会袭击许都,不幸为刺客所杀。

孙策不但给弟弟留下了江东一大片土地,还给他留下了一批文臣武将精英,最著名的就是文臣张昭,武将周瑜。当然了,有了这样一个基础,能守得住已经不易,在那样一个纷争的年代,政权朝夕之间就可能易手,孙权能让其发扬光大,足可证明他也是精英中的精英。孙权接手吴主后,不但能够放手任用一般旧臣,还大力延揽人才,鲁肃、诸葛瑾等就是出仕于孙权时期。军事上,孙权还一路西进,平鄱阳,征黄祖,兵锋直指荆州。不用说,孙权最辉煌的功绩当属赤壁战胜曹操,从此这江东才真正称得上是虎踞龙盘,安如磐石。正因为曹操只能是望江南而叹,所以才会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3.曹操自己内心有这种渴望

袁术感叹,他如果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可说是死而无憾,曹操又何尝不是这样。

曹操逝世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六十六岁,说这话时五十九岁,考虑到古人的寿命,是到了该考虑后事的年纪了。曹丕生于公元187年,这年二十六岁。孙权生于公元182年,这年三十一岁,比曹丕大五岁,也是曹操儿子辈分的人。面对着孙权有这样一番大好局面,一个在考虑后事的人,心中又怎能不有所感慨。

后事是什么?在曹操征伐孙权说这番话的前一年,即建安十七年(公元212),董昭等人已经提出来让曹操称王,征孙权时虽然还没有实施,但各项准备已经就绪,只不过就是差一番程序而已。一旦称王,汉献帝就完完全全成了一个摆设,非要说还有一点用处,也不过是对刘备、孙权这些外部诸侯,对内,则完全可以魏王的命令行事。当上魏王,称帝那也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曹操是有意识地把大位留给儿子而已。但天下还没有完全统一,将来这儿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儿子,这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曹操发出这番感叹的一种心境吧。

曹操的大儿子在讨伐张绣的战役中战死,曹丕说如果他活着,这皇帝就没有自己的份儿。也有说曹操喜欢曹冲,只可惜早亡。剩下的有一定能力的还有三人,就是后来当皇帝的曹丕,三儿子曹彰和四儿子曹植。曹彰这个人作战勇猛,但他可以是一员大将军,却不是一个当帝王的料。曹植文采斐然,但文人的共同缺点是缺少决断力,曹操显然不会把代汉的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文人身上。

相比较而言,曹丕行政能力要强于两人,又是活着的最大的儿子,这未来的希望也就只有他了。也就是说,他的这些个儿子,可能在某一个方面都比孙权强,但综合起来,尤其是对于一个帝王的基本要求,那一个能比得上孙权?也许这就是触动曹操内心深处最大的原因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子  生子词条  儿子  儿子词条  优秀  优秀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