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朱棣死后秘不发丧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情况如何?

古代皇帝死了,这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皇帝死了之后,如果继承人不能马上继承皇位,就会造成大乱,这对于国家的统治来说是非常不好的事情。而如果说到历史上皇帝死后秘不发丧,这种情况其实还算是比较多见的,为的就是保证政局的稳定,但是说用咸鱼掩盖尸体发臭的味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了吧,但是,在一些电视剧中,朱棣死后也是这样的情景,这是真的吗?历史上朱棣死后真的也是秘不发丧并且还用咸鱼掩盖气味吗?

1.朱棣死后真的用咸鱼掩盖气味吗

据正史记载,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北征归途至榆木川,突然病重,遂留下遗诏,传位于太子朱高炽,之后驾崩。

朱棣驾崩后,当时皇子朱高煦就藩于山东,但却一直串通宫人大臣,觊觎皇位,而太子朱高炽在京城监国,如消息泄露,容易引发二子夺嫡,政局动荡。

所以,当时随侍朱棣的太监马云、大学士杨荣及金幼孜三人当机立断,遂决定秘不发丧,然后用锡融化后制成内棺存放朱棣遗体,以掩盖味道,并以龙车运载,早晚饮食如常。同时令人进京密报朱高炽,朱高炽这才顺利继位。

而用咸鱼遮掩气味的事也是存在的,应该是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等人的把戏。

当时秦始皇在东巡途中抵达了沙丘,因急病去世,但去世前他并未指定太子或提前选定接班人,所以当时丞相李斯与太监赵高密谋,令幼子胡亥继位。为掩人耳目,二人故意买了一堆咸鱼和臭虾,放置在秦始皇的遗体附近,以遮掩尸臭,就这样一路把秦始皇的灵柩运送到首都咸阳。

2.朱棣死后为何秘不发丧

朱棣作为一个不服就干,干就干死的狠人,在顺利的从靖难之役中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在南京没消停几年,就把大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并且在北京接着发言不服往死里干的精神,先后五次御驾亲征,远征对大朝有巨大威胁的蒙古,在第五次带领队伍亲征回北京的路上,这位雄才大略的大永乐皇帝终于恋恋不舍的闭上的眼睛,享年六十四岁,由于在外,没办法让政权稳定交替,所以确实在当时采用的封锁消息的手段,秘不发丧,一直到把朱棣遗体安全运到北京城,才公布此事。

但电视剧里,把秘不发丧的桥段演绎成用咸鱼掩盖气味,这简直是胡扯八道,估计编剧当晚喝高了,把秦始皇死后用咸鱼的段子给写进去了,那么当时到底用什么办法呢,在下面揭秘。

朱棣死于永乐二十二年的8月的盛夏,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榆木川,去过这边的朋友估计知道,这个地方在夏天的时候其实也不算太热,所以朱棣的尸体并不会那么容易腐烂,其二,在处理朱棣尸体上,采用了用锡打造内棺完全封闭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空气中腐败细菌的侵入,所以根本就不会用什么咸鱼的方法遮盖尸臭,因为就算有味儿根本就散不出来。

3.朱棣怎么死的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加之自己兴起于北平地区,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政府封号。永乐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也就是紫禁城。永乐十八年(1420年)11月,正式迁都北京。

为了稳定北疆,朱棣先后五次远征蒙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确切位置有争议),葬于长陵,庙号太宗,世宗嘉靖时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朝在朱棣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死后  死后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真实  真实词条  情况  情况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中国

 秦朝为什么很少出现昏君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皇帝,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政策和需求。当然了,在那么多皇帝中也是有明事理的,自然也有昏君了。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那么一两个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