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做到这3点,成为伯乐型父母,才能把孩子培养...

01、每个孩子都是千里马

前段时间,看了湖南卫视搞的《少年说》,有一个视频让我印象特别深。

有一个初二男孩在台上喊话,让他妈妈允许他继续打球。

孩子热爱篮球,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训练。为了打篮球,保持身体状态,已经四年没有吃过垃圾食品了,也没有喝任何的饮料。即使大年初一,下着雪,扫完雪,他也接着练。

这样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就是为了参加青运会篮球比赛。

可是母亲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把他的赛前训练私自的给停了,导致他没能参加比赛。他妈妈的行为让他的努力全白费了。说到这里孩子很沮丧,很伤心。

在这里,他想让他妈妈给他机会,参加下一次青运会篮球比赛。

他妈妈听完他的诉求后,脸上也很痛苦,但是还是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她妈妈认为篮球耽误了他的学习,不赞成他继续打篮球。

事实上,通过后面主持人跟他妈妈的对话,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在篮球上是非常有天赋的,他爸爸介绍说他是华北区低于12岁那个组的mvp,他们组得32分,光他自己就奉献了21分,是这几届这个年龄段得分的第一名。可见这孩子在打篮球上是非常厉害的。

当主持人问妈妈:“如果孩子以后能打进NBA,你支持吗?”他妈妈直言不讳的说,“这是孩子一个比较天真的梦想。”可见,他妈妈从心底里就觉得孩子打球没啥出路。

这个孩子优点多还是缺点多?

从这个视频,我觉得这个孩子有很多很多的优点,自律、勤奋、坚持,这些优点是将来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但是这位妈妈不满足,或者说不在乎,她只看到了孩子成绩不好。其实,我很想问妈妈一句,如果孩子成绩好了,却失去了自律、勤奋、坚持这些优秀的品格,您愿意吗?

总有一类这样的父母,他们不相信孩子,习惯性的打击孩子、批评孩子。他们总是习惯性的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为了让孩子改正缺点,就用批评、指责、训斥的方法,逼迫孩子做出改变。

又起晚了,天天迟到,你每天就不能早点。

天天玩游戏,作业做完了吗?

光知道看电视,都看多久了?

写作业时就不能认真点,你看看磨磨唧唧的,这么多小动作,都写多久了?

……

这类话是不是看着很熟悉。

这类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或者说在他们眼里,孩子的优点没有意义,只有改正缺点才有意义。因此他们用放大镜的眼光看待孩子,观察孩子的细枝末节,迫不及待的想发现孩子的问题,然后用批评打骂或者道理说服等方法,逼迫孩子改变。

0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们都听过“伯乐相马”的故事。

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千里马。但是走遍全国各地都没有找到。

但是一天,伯乐在路上看到一匹拉着盐车,累得呼呼喘气马。伯乐走近仔细一看,发现这正是他要寻找的千里马。于是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是一匹千里马,你却用它来拉车,糟蹋来,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吃得多,干活却不行,于是高价卖给了伯乐

伯乐把千里马送给楚王。但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骨瘦如柴,品相不好,觉得这马根本不是千里马。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只不过得不到别人的赏识,让他去拉车,又不精心喂养,所以变成现在这样。”

楚王听后,便命马夫尽心喂养。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变成了一匹千里马。

同样一匹马,在拉盐的马夫和楚王眼里,这就是匹普通的马,但在伯乐眼里就是千里马。同样的,面对同一个孩子,在有的父母眼里很优秀,在有的父母眼里却是个垃圾、笨蛋。

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人的眼见卓识不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采取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当我们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时,我们就觉得孩子不行,是个笨蛋,烂泥扶不上墙,因此就采用对待笨蛋的做法,经常的批评打骂。而当我们总看到孩子的优点时,我们就会觉得孩子很棒,就会采用对待优秀孩子的做法,尊重孩子,经常的表扬鼓励他们。

于是好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差的孩子会越来越差。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心理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项实验。他从一个班级里随机挑选了几个学生,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经过测验是非常优秀的孩子,并叮嘱他们保密,不要对孩子说。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来到学校,检查名单上的那些学生,发现学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罗森塔尔认为,这是因为教师应受到了暗示,对名单上的人抱有更高的期望,因而有意无意的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上做出了改变,给予了更多的提问、尊重、鼓励等,而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积极态度,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这种积极的反应又激发了老师更大的热情,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最终,这些孩子就真的变得更加优秀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觉得我们孩子是千里马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孩子用养千里马的方法,于是孩子就真的变成千里马了。而当我们觉得孩子是笨蛋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对待笨蛋的方法,于是孩子就真的变成笨蛋了。

03、父母如何变成伯乐

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伯乐,但是父母必须要做出改变。

1、改变教育孩子的视角

我们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方法是通过消灭缺点来让孩子变得优秀。

吃饭慢你就变的吃饭快点。

做作业磨叽你就变得快点。

胆小你就要变的胆大点。

这是一种直线思维,把孩子的缺点看作是孩子的病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剔除,简单直接。但问题是,让别人从自己身上割去一块,这本身就是极大痛苦的,一般人都克服不了,所以,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通常以失败告终。

我们需要换一种方式,我们并不需要消灭缺点,只需要增强我们的优点,让我们的优点更强大,缺点就会相对应的减少。比如我们感冒,我们不需要直接吃药消灭它,我们只需要增强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整体更健康,感冒造成的伤害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叶圣陶先生做老师时,看到一个男孩要打另一个男孩。叶圣陶赶紧上前制止了他,并请这个打人的孩子到办公室。当叶圣陶来到办公室时发现该生已经在等他了,叶圣陶温和地递给他一块糖果,并说:“你来的比我准时,这说明你很守时,奖励你的。”之后又拿出第二颗糖果说:“你能听从我的训斥不打人,这是你对我的尊重,为了这一点,我奖励你第二块糖果。”学生半信半疑地拿了过去。这时叶圣陶又拿出了第三块糖果说:“听其他学生说,你要打的那人欺侮女人,所以你才动手教训他,说明你很有正义感,这是奖励你的第三块糖。”当叶圣陶拿出第四颗糖时,该生已经泪流满面,有悔改之意。叶圣陶接着说:“你已经知道武力不能解决问题,看到自己错了,因此我把最后一颗也给你,奖励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相信,看完叶圣陶先生这四块糖的故事,父母应该有所收获。

发现孩子的优点,用优点减小缺点,而不要总试图消灭孩子的缺点。

2、因材施教,不要盲目模仿

有一头驴听到蟋蟀的叫声很好听,于是便问蟋蟀:“你是吃了什么东西才练就这么美妙动听的声音呢?”蟋蟀告诉它,自己每天都吮吸露珠。驴挺了蟋蟀的话之后,为了让自己也能唱出悦耳的声音,便开始每天只喝露珠。没过几天,这头驴便饿死了。

父母在现实中,也经常犯这头驴的错误。

父母把学习好的孩子当做榜样,总是充满好奇地问“你做了什么习题”、“你上了哪个培训班”、“你找的哪个家教”。父母得到答案之后,便将这些经验原封不动的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过不了多久,孩子就变成了快饿死的驴了。

如果父母希望自己变成伯乐孩子变成千里马,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学习好的 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搞清楚自己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千里马,关键你有没有发现找到千里马的正确饲养方式。

只有父母发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制定有效的方法,才会激发孩子的巨大潜能,让孩子变成一匹所向披靡的千里马。

3、 多学习,自我成长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什么?是你懂得孩子规律,了解自己的孩子

伯乐之所以成为伯乐,离不开他与马相关的专业知识,离不开他对马的了解。因此父母要想成为伯乐,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育儿知识,了解孩子发育的规律、孩子的心理规律、孩子的认知规律等等,只有父母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父母才能具备成为伯乐的前提条件。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于是在幼儿园阶段就教孩子大量的知识,让孩子学拼音、算数等。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但是父母看不到孩子的这个规律,用成年人的眼光教育孩子,结果孩子怎么教也不会,于是父母就急了,“你怎么这么笨,都教了多少遍了,还是不会”,经常这样的批评、训斥打击之下,孩子也怀疑自己的智商了,觉得自己确实笨,怎么也不会,最后孩子就真的笨了。一匹千里马就毁在了父母不懂孩子发育规律的无知下。

所以,父母要想成为伯乐,必须要多学习,提升自己,了解孩子的发育规律,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这是父母成为伯乐的前提条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伯乐  伯乐词条  做到  做到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亲子

 给婴儿换尿不湿的详细步骤

给宝宝换尿不湿,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换,下面就说说给婴儿换尿不湿的详细步骤。操作方法01:换尿不湿之前,先把新的尿不湿打开,准备好。02:将宝宝的衣服打开,如果天冷...(展开)

亲子

 ​家长该不该谈论孩子的隐私

出糗的“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肯定有不少出糗的事,比如,穿衣分不清正反面,说话口齿不清,总分不清“灰”和“飞”,登台唱歌忘词,等等。出洋相的事家长不应再提,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