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知识付费的根源需求——人性的懒惰、贪婪、欲望

知识付费的需求根源,是人性的懒惰、贪婪、和欲望。

知识付费最近很火。

2016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在很多新兴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很多媒体及舆论的推波助澜下,2016年成为了好多行业的元年:网红元年、直播元年、AI元年、还有我们今天的主题,知识付费元年。

知识付费异军突起的2016年,我不止一次的在思考:在移动互联网如此深入我们生活的今天,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信息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唾手可得,只需要动动手指,1秒钟之后,千万甚至是亿级的检索信息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需要再纠结信息太少的问题,转而纠结的是,信息过载给我们带来的困扰,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我们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唾手可得;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铺天盖地、泛滥冗余。

免费的东西,其实是最贵的东西。之前人们在互联网上是用时间成本获得免费的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时间成本永远是最贵的成本。

既然如此,知识付费的需求根源,是不是帮我们节省了信息筛选以及辨别信息真伪的时间成本呢?

不尽然。

在合适的平台搜索需要的信息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比如像搜影评很多人会想到上豆瓣;下载电影很多人会想到圣城家园;搜互联网行业相关文章很多人会想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打个广告),现在的搜索引擎工具也已经足够发达,完全可以通过精准搜索,快速搜索到你需要的信息,在资讯内容分发时代,基于海量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令分发效率显著提高。结合大数据以及AI技术,先进的搜索引擎甚至比你自己更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信息。

知识付费的需求根源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扒一扒这个高大上的新兴领域。

焦虑,仿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情绪。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任何人的闪耀,也阻挡不了任何人的光芒,这个时代也从来不缺乏社会精英和后起之秀,这类人我们统称为“人生赢家”。而社交网络和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又将这种类社会精英无限的放大到民众面前,也营造了一个遍地都是人生赢家的假象:

刷个新闻,看到了好几个90后的创业明星天使轮融资过亿

刷个订阅号,看到了某90年清华高材生出任百度副总裁

这时候觉得人!生!好!艰!难!啊!

心情好不容易平复了,再刷一刷朋友圈,发现自己一直看不上的那个同学竟然在北三环全款买房了。。。

偶!买!噶! 瞬间人生无望。

本来阳光明媚的天气仿佛一下子就阴郁了,旁边的垃圾桶张着大嘴仿佛在嘲笑你,买的时候喜欢到不行的手机壳看起来也是那么的面目可憎。

全世界都特么是人生赢家,只有我特么是loser。

我们焦虑,焦虑的并不是新闻上与我们无关的人的成功,最让我们焦虑的,是我们身边人的成功。

越来越大的“同侪(chaí)压力”,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焦虑,而这种焦虑的情绪,需要一定的行为释放。为了学习,为了快速提升,为了也能成为人生赢家,很多人看到了各种学习类订阅号,各种垂直领域APP、职场秘籍、名人大咖、行业大号,各种关注各种刷。

每天刷每天刷每天刷。

利用一切碎片时间,上地铁看一篇,吃饭时看一篇,睡前刷2篇。眼睛看不完,用音频刷,平时看不完,跑步还能刷——但是,还是刷不完!

还好有收藏功能,全他妈的收藏!

在收藏的那一瞬间,如释重负的吁了口气:还好看到了这么干货的文章,又收藏了一篇,这已经是今天收藏的第三篇了,感觉今天又进步了,加油!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令人沮丧的是,长时间的“碎片化学习”并没有让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到实质性的提高,反而好像离那些写文章的大咖们的差距越来越远了。于是你满怀忧虑的打开了收藏列表,只一眼,便倒吸一口冷气:原来收藏的文章,再也没有看过。。。

这时候你终于明白,收藏=永远都不会再打开,这让人更加沮丧。

这个时候,霹雳一声震天响,知识付费,应运而生。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当一个事物是免费或者低廉的时候,会下意识的轻视这件事物的价值;但是当这个事物标榜上一个很高的价格的时候,会瞬间觉得逼格满满到飞起。

同样一串烤羊肉,在路边摊也就三块钱一串。但是当这串羊肉串放在一个直径30公分的骨瓷白盘子里的时候,尤其是旁边再摆一小块西兰花,立马变身为法国大餐,身价飙升100倍。

大家往往会更加认可那个看起来像法国大餐的羊肉串,当然不是因为盘子和西兰花,而是因为价格。

只是因为很贵,就本能的觉得肯定好厉害的样子。吃路边摊羊肉串的时候,可能两口就撸完一串;吃法国羊肉串的时候,能需要拿出自己最高的西餐礼仪左叉右刀的到上一杯红酒,点上蜡烛蜡烛和打开轻音乐,5分钟切一小块细嚼慢咽,一个羊肉串能吃一个小时。

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法国羊肉串贵!

但是重点是,羊肉串还是那串羊肉串。

再举个栗子:2007年,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在地铁站里用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在约书亚·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最后,约书亚·贝尔面前的帽子里一共收到了32美元,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同样的音乐家,同样的小提琴,同样的作品,只是因为一个是免费的,一个是需要高昂费用的,人们对待的态度完全不同。多少附庸风雅的所谓听众,买的只是那张门票的价格而已,只是用一张200美元的音乐会门票来标榜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具体演奏的是什么,听不懂,也不重要。

知识付费,同理。

16年前冯小刚的电影《大腕》中的经典台词: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一语成谶(chèn)。

《60天,提升人脉关系全攻略!》

《25岁,我为什么能年薪40万?》

《情商低?只需5招,教你玩转职场!》

看着这些知识付费的专栏标题,貌似风格跟以往刷的十万+文章貌似没什么区别,但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些内容是付费的。

既然都敢伸手要钱,肯定比刷的公众号文章要强,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提升!

就这样,“付费”二字成为了压断焦虑人群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买买买!完成支付的一瞬间,踌躇满志、信心满满,恨不得仰天长啸,仿佛只要学完了就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冷静点!我们先看看,付费之后的知识,到底是啥?

我周围的几个朋友在得到APP上购买了几个付费的专栏,我尝试着听了几天,然后分别关注了几位讲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无一例外的发现,课程里面讲到的内容在公众号的历史消息中都有呈现,只不过在课程中换了一种表现方式,由文字变成了音频,用户接受起来更容易,但是内容的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知识付费的实质是钻了订阅号不运营的空子。

在订阅号里没摆盘的免费羊肉串,在所谓的“知识付费”这个看起来高大上的餐厅中,配了一个白盘子&西兰花摇身一变就变成了法国大餐。大家在这个高大上的法国餐厅中大快朵颐,一股无名的优越感油然而生:我学的可是付费知识!(傲娇脸)然后把原来每天刷刷刷的订阅号文章弃若敝履。

又回到了每天刷刷刷的日子,惟一的区别是,原来刷的是免费的,现在刷的是付费的。

早晨坐地铁上班的路上听了一段,虽然地铁车厢里环境很嘈杂。

周末在家里沙发上葛优瘫听了一段,虽然嘴里吃着零食心里还要时刻想着锅里炖的排骨不要炖过火。

晚上睡觉前听了一段,虽然听着听着睡着了。。。

是不是真的努力,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和周围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很努力

知识付费向用户兜售的,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慰藉,让用户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也增强了用户的消费意愿。暂且不论付费知识的对个人提升的有效性,至少用户购买到了自我安慰,在购买与消费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感动。知识付费很好的抓住了用户的消费心理,让一批又一批需要自我安慰的消费者们争相叫好。

用户花钱了,买来了满足感;

知识生产者挣钱了;

平台也挣钱了,估值也过亿了。

皆大欢喜。

不可否认的是,由免费的知识转换成付费知识,对知识产出者来讲一定是有成本的。同样的一本书,自己买一本回家读是一个价格;让作者逐字逐句的读出来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录成音频是一个价格;把作家请回家面对面给自己讲这本书是另一个价格。

但是付费知识对我们到底是不是有用呢?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知识付费的模式需要用户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碎片化时间都在学习,看起来愿景很美好,用户自己也会产生一种错觉:自己真的好努力好充实啊!但是实际的学习效果,个人不敢苟同。

从学习内容上看,碎片化在相关知识本身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片面化。

从学习行为上看,被权威的只言片语引导,容易导致学习者全盘接受而忽视了思维判断与辨析;同时学习者的诉求,也会从体系化的知识学习过程训练,转为倾向于快速获得成果,慢慢会导致学习能力的退化。

从学习心理上看,一颗坚韧的质疑心,逐渐被脆弱的好奇心所取代;同时,意见会迅速被统一,优秀的思考品质也会越来越稀有。

知识体系的学习是不能够浅尝辄止的。不敢说碎片化学习是个伪命题,但是起码不是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领域。学习的起源应该是动力,而不应该是焦虑。个人的建议是,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

知识本身并不重要,对知识的思考与提炼的意识和能力,实在是比知识本身重要太多。

跟各位分享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钱了;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你张着大嘴吞咽着那些被被人嚼过的羊肉串,肯定没有自己撸的串好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付费  付费词条  根源  根源词条  贪婪  贪婪词条  懒惰  懒惰词条  人性  人性词条  
热点

 7.82亿人次、6497.1亿元...

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有网友感叹“上一秒还是9月30号,下一秒就发现来到了10月8号。”的确,许多人还沉浸在“十一”黄金周的氛围之中,或是怀念宅在家里的悠闲时光,或...(展开)

热点

 社交电商“漂流记”

不管是微商还是如今兴起的社交电商,注重产品质量和对客户的售后服务,才是成功的营销手段,毕竟消费人群才是根本,失去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哪怕再大的平台,在高粉丝也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