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在旅游领域,如何将科技与旅游的智慧结合?

五一来临,除却各家电商如约而至的促销,以及各大景区初心不改的宣传,去什么地方和游什么项目,成为用户幸福的烦恼。在笔者不算资深的成长历程中,从业经历如同好色之徒一般,曾深度参与过多个行业的产品运营,有幸体验了在不同背景和维度下的创业旅程。而最近的一次,所聚焦的领域就是智慧旅游

去年一年,达成多个旅游局和知名景区的项目竞标,最终由于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导致团队解散。

在苦涩依旧还可体味之余,值此五一契机,分享两个话题:

一、旅游产品发展

二、科技和旅游结合

一、旅游产品发展

众所周知,习大大在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后,PPP项目、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等新经济模式迎来了全面发展.

政策推动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造就了旅游业的火热蓬勃,“吃、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相关领域不但成为消费新趋势而且还是增长新引擎。

1.旅游产品

旅行者无不充满好奇,在对未知目的地憧憬中,踏上一段心仪已久的旅途,无论是基于什么心态,都有两种选择前提,风景亦或人文……

景观类产品:核心是“美”,基于“视觉”满足,通过感官刺激在“情境”中观赏直指内心的美,与自然融为一体。

文化类产品:核心是“悟”,基于“情怀”达成,通过心灵涤荡在“情感”中感受文化记忆的沁入,与思想缔结深邃。

无论景观类还是人文类产品,都属于产品的核心属性。而我们当下的旅游目的地,大多两者兼具。

美景中蕴含人文,文艺中不失美景,主要取决于用户的选择前提。比如:去平遥古城旅游的用户,心态更偏人文;去九寨沟旅游的用户心态更偏景观。

2.旅游阶段

观光:无论自然风光或是人文古迹,都离不开“看”,俗称上车睡觉、下车看庙、景点拍照。各个旅行社设计的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似的旅行路径,意图满足游客在有限时间内游览尽可能多景点,拍摄尽可能多照片的需求。这类景区的建设阶段为纯粹的景观阶段。

度假:有计划的放慢节奏,告别繁忙,享受自由带来的欢愉,充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所以游客对目的地的人文和自然元素建设有一定要求。景区不仅有景观建设,在吃、住、娱乐等方面也都具备特色。

文化:诗和远方的结合,带着内心的诗歌去远方流浪,文化是灵魂,旅游为载体。游客对于体验文化、认知文化的要求极高,甚至旅游动机受文化驱动。有文化相关的系统思维、内容定位等多元结合的旅游项目会更受追捧。最好包含景观、民俗、美术、博物、科技、文化节等多元文化的融合体验。

对于景区建设来说,观光、度假、文化是景区发展的三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乌镇,从早期的观光小镇,后来的度假小镇,到现在乌镇戏剧节、木心美术馆、互联网大会等文化巅峰之作,直接驱动成为各类人群的必游之地……

3.旅游人群

在互联网的旅游数据报告中,旅游人群主力大都指向年轻人,因为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人群为年轻人居多,统计数据也都大多依托互联网旅游网站的销售数据。

而就笔者经历来看: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中年人占比应该最高,其次老年人,年轻群体中80后占比较大,最年轻群体占比并不占优。

银色人群:我国大约5亿左右60岁以上群体,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新一代60岁年龄层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取向和早期有巨大差异,60岁左右甚至不能称作老年人。早期的爷爷辈生活简朴、深居简出。而当下的父母辈,生活有了质的变化,价值观也和爷爷奶奶不同,手边有闲钱又有闲余时间,旅游成为银色人群非常重要的兴趣爱好,无论旅游时长还是消费能力,都遥遥领先。

中年人群:40-60岁人群,这部分人群经济基础较好,且闲暇时间和体力都较为充沛,品质旅游主力人群,旅游和养生等新消费观念在近些年已经成为这个群体的新诉求。

年轻人群:80后占比较高,亲子游驱动力明显,主要决策者为女性,是互联网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90-00后旅游人数逐年上涨。

4.小结

以上3个维度阐述了旅游产品的类别、阶段和人群。对于旅游产品来说,文化旅游无疑会成为未来主题,这一形势出于人们通过对文化的向往,来满足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更加个性化的年轻人群,并且随着科技和文化的结合,也让各家旅游产品不再千篇一律。

二、科技和旅游的智慧结合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AR/VR等新技术赋能的智慧旅游,近些年逐渐成为旅游管理、体验、服务和营销的主要方式。

根据笔者还算切合实际的创业经历来看,如果具备技术开发能力,并且对旅游领域有极大兴趣的团队,在科技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方面,目前是非常好的入场时机。

1.智慧旅游第一梯次——政府大数据

在《“十三五”旅游业规划》中明确提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大数据的共享融合。大数据平台产生精准报告同时,还可监控各大景区舆情,与相关方共享安全、交通、统计等数据协同。

1).旅游大数据建设4步骤:

确定各方面数据源并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加工整理;

把整理好的数据分类在不同的数据库;

为需求方提取展现所需的数据前端显示。

2).旅游大数据及对应前端显示的6种实现方式:

互联网数据:通过采集各大旅游论坛、微博、公众号等用户对于景区的评价数据,统一加工整理后,可以得出用户对于某个景区的口碑评价以及景区热度,及可改善服务方向。

运营商数据:通过采集用户使用运营商网络信号的区域数据,以及用户手机号码归属地等信息对比,统一加工整理后,可以明确游客位置来源、游客停留时间。比如小明在衡阳使用4G信号上网或者语音通话,而小明使用的手机号码归属地在广州,因此可以得出,小明是从这个时间段从广州来到衡阳旅游

OTA数据:通过采集各大OTA酒旅入住数据,可预测游客当前的消费情况,以及游客的大概分布位置热度图。

交通数据:通过采集交通部门通行数据,可明确游客的出行方式、乘载工具、游客结构、来源、以及交通状况监测等。

气象数据:通过采集各地气象数据,可通过运营商短信提示游客,区域各个景区气象预测、人流量、交通拥堵状况等预测信息。

景区数据:通过采集景区客流情况,可实时监控景区游客量及门票销售状况。

2.智慧旅游第二梯次——景区物联网建设

智能停车:智能识别车牌、在线缴费以及车位情况报告等。

安防传感:视频监控、周边防护、出入口控制、公共广播、报警联动等传感设备布置连接,管理者可实时浏览现场,进行语音广播、现场电视墙信号控制、远程监控等。

票务系统:人工售票、电子售票、自助售取票机、网络售票、电商平台分销售票、旅行团分销售票等售票接口;自助检票等检票设备;票务结算财务接口;由此构成整个票务系统的自动化运转。

WIFI覆盖:室内、外的wifi传感设备布置,防雷器布置等。

其他:如一卡通设备、导览设备等。

3.智慧旅游第三梯次——游客体验式交互

VR游戏:沉浸式游戏,通过设备+VR眼镜整合的多维游戏体验,在原有景区体验基础上,增加层次感,笔者曾合作过深圳华侨城VR小镇在这方面运营较为成熟。

AR导览:原有视觉的补充,当看到某展品后,自动弹出展品的讲解及演变过程。比如戴上AR眼镜看恐龙骨架,骨架就会变成活着的恐龙,同时开始进行相关介绍,恐龙的名称、喜好、体重……

AR导航:AR+传感器设备的技术搭配。比如室内导航,游客到达某一层,就自动弹出当楼层的展品介绍、路线导航、玩法推荐等。

AR游戏:和景区文化结合的沉浸式虚拟游戏。比如在戴上AR眼镜后,就赋予了一个角色扮演,根据景区的文化设计,扮演一个符合某历史阶段的人物,然后围绕景区景点设计体验这个人物所经历过的故事线,当故事线完毕,游客获得知识同时深度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AR美术馆:AR技术和画作的交互,在使用AR设备时,看到的所有名画都是动态的。

AR明信片:当使用手机扫描明信片时,明信片中的图像会成为动态的。

全息投影:首先对投影物的结构进行针对性投影编辑,其次对投影内容进行设计,最终生成专属的楼体秀、餐厅秀,全息投影游戏、水幕、干冰投影等全息投影玩法,给用户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4.小结

以上通过政府机构、景区、游客三个梯次的建设分别阐述了科技与旅游的智慧结合,目前在游客互动梯次上,具有非常大的入场机会,未来想象空间极大。对于视觉类新技术,比如AR/VR、全息投影来说,技术核心发展并不成熟的前提下,旅游是一个契合度非常高的应用场景。

三、总结

本篇写作动机源于笔者去年年底刚刚结束的文旅创业经历,前阵子写的《由Facebook押注AR,唤起一个增强现实老兵呐喊》中也略有提及AR的场景应用。

回味几个月前,苦涩依旧清晰,在市场拓展还算成功前提下,更多遗憾是对于核心技术能力的挑战。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既要辨别发展趋势,更需结合自身优势,否则便很容易前功尽弃。

不知不觉又到了五一,感叹怀念文旅这个擦身而过的红颜之余,送上这一段悲伤的故事和残缺的结局,希望有团队可以弥补笔者的缺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旅游  旅游词条  结合  结合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  领域  领域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