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75 岁“教父”柳传志退休,我战胜困难不计其数,这辈子太值!

12月18日,也就是昨天,联想集团的创始人、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柳传志,宣布正式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

说起柳传志,你可能对他并没有多少印象,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商业界享有教父一般的地位和名望。

马云视他为偶像:“柳传志和联想,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或任何企业家的教父,他就是中国企业界的财富。”

雷军视他为恩人:“柳传志在我们每一个中关村人的心里,都是中关村的教父。我们每一个中关村人,都是在联想、在柳传志的感召下、激励下、指导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去年五月前后,有知情人士在网上爆出,两年前的5G标准投票中,联想集团和旗下的摩托罗拉将票投给了高通,导致华为以一票之差落败。

虽然这不是全部的事实,但群众还是第一时间联合起来抵制联想,给联想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

名誉危机下,已经退居二线的柳传志挺身而出为联想发声,李彦宏、雷军、马云等近百位实力企业家纷纷力挺。

如今,75岁的柳传志退隐江湖的消息,在没有演讲、没有发布会的情况下,依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柳传志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曾经,他不辞辛苦、不畏艰险一手缔造了联想帝国。如今,在经历了三次卸任、两度复出后,他事了拂身去,将联想的为了交给第二代企业家,同时也将创业的宝贵经验留给了世界。

今天,借着柳传志退休之际,我想和你分享他的传奇人生。

1、40岁开始创业:“我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碌碌无为。”

1944年的江苏镇江,柳传志出生了,父亲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开拓者柳谷书。

从小,父亲就告诫柳传志

“一个人有两样东西谁也拿不走,一个是知识,一个是信誉。”

这句话可以说影响了柳传志的一生。

17岁那年,柳传志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后,他成为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员。

当时,柳传志一个月的工资只有78元,全家人挤在一间12平米的“棚屋”里,为了省煤炭,哪怕冬天,炉子也封得严严实实,室内温度只有4度,洗澡更是奢侈,一个月勉强只能洗一次澡。

在那个计划经济和票证供给的时代,这样的生活虽然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波澜,但足以让很多人羡慕。

如果说生活的清苦还可以忍受,那么对于未来的迷茫则让人忍无可忍。

柳传志告诉自己:

“我可以忍受清贫,但不能忍受自己碌碌无为、虚度时光。”

恰逢此时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提出一院两制的号召,即一部分科研人员做基础研究;另外一部分出来办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已经闷头搞研究14年之久的柳传志抓住了机会,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

于是,已经40岁的他联合单位里10个同事,拿着所长给的的20万启动资金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的前身),办公地点就设在20平米的计算机所的传达室。

回顾公司成立那天,传达室里空空荡荡,连个桌椅也没有,到处都是灰尘。

11个人到齐后,首先要干的就是打扫卫生、搬运桌椅。等大家都忙完坐在三条长凳上休息之时,才发现还没有给公司起名字。

怎么看,都不像要开公司干大事的样子,反而像是一帮“油腻”的中年人不甘寂寞,在瞎折腾。

折腾的结果,是诞生了联想这样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

2、初创联想,屡次踩雷:困难不计其数,却从不动摇。

作家宁肯在《中关村笔记》中写道:

“与硅谷不同,中关村至少在初期与技术创新没多大关系,主要是生意经,商品买卖,运输工具简单,至少是三轮车。”

事实的确如此,对于刚刚下海的柳传志来说,还是只是空有一腔产业报国远大抱负,但对于创业却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挣钱,要活下去。

柳传志后来回忆说:

“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所以,包括柳传志在内的所有员工便摆起了地摊,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等等。

此时的柳传志,不仅要接受这种身份的转化,更要耐下心来放低姿态和基层的工商管理人员打交道。为了一张审批表,看人脸色,受人训斥。

而这些仅仅只是个开始。

听说倒买电视利润可观,一台能赚1000元后,柳传志二话不说也跟着干了起来。

当时有种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柳传志虽然千叮咛万嘱咐看到电视后才可以付款,但缺乏经验的他们还是被一次性骗走14万。

公司成立还不到半年,启动资金就已经被人骗走了14万,这对他们的打击程度可想而知,公司也一下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直到中科院要给各家研究所配备500台IBM的电脑,陷入绝境的柳传志才看到了转机,揽下了这批电脑的验收、培训和维修业务,赚了70万。

由于那个时候电脑主要都是靠从外国进口,全是英文系统。

1985年,计算机所倪光南主导开发了“汉字系统”, 柳传志等人立即将“汉字系统”引进到公司,经过产品化处理后形成 “汉卡”,不仅成功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促进了计算机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而且前三年就为公司创造了1200多万元的利润(包括退税),在联想汉卡十年的寿命期内,总共销售16万套,利税上亿元。

当时,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站在自家楼上就能看到这样一幕令人难忘的场景:

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

 “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然而,好景不长。

三年后,柳传志打算与另一家公司合作,介绍人拿着他东拼西凑的300万元跑了。

柳传志得知后急得手表也没有带,就飞到深圳,“带着板砖在他家憋着,最后人家自个出来了,说你那钱我给你挪用了”,才将钱追了回来。

面对接二连三的困境,人往往会做出两种选择。

前者自暴自弃,埋怨命运不公,后者心怀希望,愈挫愈勇,最后用行动逆天改命。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总是埋怨生活,却从不付出行动去改变的人,眼前看到的全是黑暗,这样的人并不值得同情。

幸运的是,柳传志是后者,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他从不抱怨,更不会通过卖惨博取同情。只是一步一个脚印,自己默默扛住一道接一道的坎儿。

也正是因此,柳传志比别人更早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公司到底应该往哪走。

“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往哪儿走,而且想的要比较符合实际,其实是不容易的。

得明白自己是谁,从哪儿来,你的实际能力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中间有没有死扣,这些事要联系起来思考,才能决定你最后能不能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一时风光无限。

联想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一段无法言说的辛酸史。

临时租酒店谈生意,生意谈完立即退房;

步行到谈事地点附近再打车,假装坐车赴约;

遇到外人,老员工甘鸿甚至装成秘书给柳传志提包。

正如他自己所说:“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人的一生中,一般会有七次改变人生走向的机会。

每一次机会降临时,都会伴随着一些门槛,只让有胆量,敢坚持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跨越过去。

3、三次卸任,两度复出:拯救联想于水深火热。

从最初的汉卡,到如今相继上市的联想集团、联想控股、神州数码、神舟租车,一路走来,柳传志一次次成功跨越。

不仅缔造了联想帝国,更是培养了一批像杨元庆、朱立南、宁旻、赵令欢、唐旭东等在中国企业界、投资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领军人物

功成名就之际,柳传志将联想切割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分别交给了杨元庆、郭为两位优秀的接班人,自己退居二线。

理论上,属于柳传志的时代应该就此谢幕,接下来迎接他的将是牧马南山、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

然而,谁也没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联想、认可联想的同时,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又给联想带来了严重冲击。一时之间,联想陷入冰与火的交织中。

此时,半退休状态下的柳传志二话不说,重新出任联想集团集团董事长,公开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增强市场对联想的信心。

正如柳传志所说,联想就是他的命,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联想倒下,在连续3个季度持续亏损的状态下力挽狂澜扭亏为赢。

稳定局势后,柳传志再次解甲归田,由杨元庆兼任董事局主席和CEO职务。

“我现在依然担当着联想控股的董事长和总裁,那儿有非常繁重而有意思的工作等着我做。”

2012年6月18日,柳传志辞去联想控股总裁职务。

虽然已经卸任,但柳传志并未闲着,他还有最后一场战役要打——推动联想控股整体上市,这是一场硬仗,不仅要打,而且还必须打赢。

“在创业过程中,不仅要有团队上的群胆,更要有孤胆,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刻,创业者一定要死熬,坚持!”

不仅是创业,人生亦是如此,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能做的只有死熬、坚持。

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可真相不过是,那些住高楼光万丈的人,只是将一身锈,安稳的藏好了。

柳传志带领联想控股上市后,就曾坦言:如果联想控股在上市两年之内平稳发展,自己的事业就“画句号”。

如今五年已过,柳传志也终于为自己的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柳传志  柳传志词条  不计其数  不计其数词条  教父  教父词条  退休  退休词条  战胜  战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