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30岁,最好的人生,就是可以做自己

2018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分别和写作、阅读、冒险和旅行有关。他们串起来,组成了我这2字头的最后一年。而这一年,最难以忘怀的,无疑是伊拉克和叙利亚旅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严肃旅行(yansulvxing),欢迎关注

今天是我30岁生日,我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写完并编辑完这篇文章,为2018年画上了句号。

30岁似乎是一个有仪式感的年龄。

看着同龄的朋友们发朋友圈,大部分都在回忆往昔、哀叹青春不再。看来不论如何使劲自称“宝宝”、使劲卖萌,都无法在过了30岁之后,继续骗自己还是“年轻人”了吧。

而对于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性来说,30岁更是一个“要命”的临界点,事实上,很多女性在25岁就开始焦虑青春不再,只能匆匆抓住青春的尾巴,为自己寻找终身伴侣,仿佛踏入婚姻就等于给人生上了保险。

但我不太明白,如果30岁是一个糟糕的节点,那人要如何去面对40岁?50岁?60岁?这分明只是人生的上半场,怎么就被很多人活成了下坡路的起点了呢?

在我看来,30岁是一个很好的年纪。心智比过去成熟了很多,也大体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至于年轻年老什么的,本就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白发老人,在我看来依旧可爱迷人;如一潭死水般按部就班的“年轻人”,在我看来早就已经如同活死人。

仔细想来,当一个人渐渐失去冒险精神和好奇心,生活变得不再有因自己而产生的变化时(育儿是典型的把个人对变化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因自身而产生的变化),人也就慢慢老了。

对“老”的恐惧,本质上是对自己不再有进步、生活不再有变化的恐惧。每一年,除了年龄的数字增加之外,并没有什么清晰可见的成长,甚至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一年到头,如数家珍的美好回忆都屈指可数。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确实令人恐惧。

从23岁辞职开始,我就一直鼓吹“遵从内心”、“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

但时至今日,我才渐渐明白,“做自己”的门槛其实很高。踏上社会后,还能保持初心、任性的“做自己”,本就是非常奢侈的事。因为那大体意味着,你不必为了利益而去维持无聊的人际关系、不必为了生存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必为了看起来不孤独而去参加那些貌合神离的聚会……而成年人的生活,通常都与“做自己”完全背道而驰,他们无时无刻不得不把自己束缚在某种“身份”之下,戴着面具和镣铐,扮演好社会赋予你的角色。甚至在社会的洗刷下,慢慢地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好在,随着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我越来越可以任性地做自己,没有活成20岁时自己讨厌的模样。也算是给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年龄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8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分别和写作、阅读、冒险和旅行有关。他们串起来,组成了我这2字头的最后一年。而这一年,最难以忘怀的,无疑是伊拉克和叙利亚旅行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看到了底格里斯河

叙利亚第一次看到大面积被战争毁灭的城区

写作:《无问西东》影评

陪伴无数人度过那个精神被冲击的夜晚

2018对我来说,开始于《无问西东》。

1月12日去电影院的时候,我没想太多,只是想看看章子怡和张震。

看电影的时候热泪盈眶、感触很深,尤其是“静坐听雨”的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但回来一看豆瓣影评,大失所望。如果当时有一篇像样的影评,有人把电影里的箴言全段写出来,把电影所表达的大学精神的传承写出来,我可能也就不会动笔了。

一时冲动之下,我拿起电脑,骑车冲向复旦大学光华楼,找了间大教室,写完影评初稿,发在了豆瓣。发表后,很多人给我留言,有认同我的,也有某些地方没看明白,希望我解读的,比如张果果的故事用意何在。

于是,当晚我买了一张凌晨角落位置的电影票,一个人坐在那,边看边记笔记,把所有重点都记下来,回家通宵修改文章。

第二天,文章的反响更好。我又去电影院看了第三遍,结合读者的留言,把文章彻底修改了一遍,于是就有了你们后来看到的全网阅读量超过两百万的终稿。

豆瓣上阅读量截止2018.12.25是106万

授权给“灼见”公众号发影评,2天阅读量就突破了50万

因为这篇影评,很多人给我发私信,告诉我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迷茫、挣扎和坚持;好多清华大学的陌生同学向我表示感谢;好多在校生告诉我他们想在课堂上推荐我的影评;甚至有不少人告诉我,他们把我那6000多字的影评全文抄下来,挂在床头,激励自己。

那段时间很美好,每天都有惊喜,有各种各样精神的交流和共勉,也让我前所未有的看到了精神之光、希望之光。而直到一年后的今天,我依旧可以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各种私信,向我表达他们对这部电影和这篇影评的感激。

如此一般的留言,不计其数

面对排山倒海的私信,面对那些真挚的话语,我意识到,一个意外的文章、一次集中的表达,竟然戳中了那么多人的软肋,让他们反思自己的人生、明晰未来的道路。

我也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一个好的电影、一篇好的影评,可以有启蒙的作用。我的文章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课堂上,被推荐给那些人生还有无尽可能性的年轻人,指引他们不要停止对生命的探索、对自己的真实。

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意外地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以后,不断会有人看这部电影,然后打开豆瓣,看到这篇影评。它将伴随无数人,度过那个精神被冲击的夜晚。

此后的日子,我在豆瓣写了不少热门书评和影评。这些没有任何金钱转换率的事,对我来说却是最重要、最有意义、也是最快乐的事。因为那关乎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

阅读:波伏娃《第二性》

反省自我,明晰未来

一篇爆款影评的余波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每一天,我都能收到几十篇求转载的邮件和约稿的私信。

那个月里,我写了许多稿子,第一次体会到一个纯文字工作者的生存状态:每天醒来,随便吃几口东西,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写稿,直到睡觉。不断的表达,让人感到精疲力尽。索性,这所有的工作,随着过年的到来,终于都结束了。

过年期间,我花了一星期,精读了被称为女权主义圣经的《第二性》。波伏娃清晰的逻辑和论述让我这个哲学爱好者如获至宝。虽然我也对“女性应该怎么活”这个议题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想法和理论,但《第二性》还是以一种更全面的方式,帮助我梳理了女性一生所遭受的各种“套路”。

波伏娃的核心理论是——女人是被塑造的。这个塑造从不知不觉的小时候就开始,甚至洋娃娃就充当了塑造女童的重要作用。男权社会把女人塑造成了温柔、顺从、忍让的模样。但那并不是我们本来的模样。我们可以热爱登山、可以喜欢思辨、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按照男权社会的蓝本去阉割自我、投其所好。

波伏娃著名的论断是——她认为,女性一直被鼓励去走一条简单的道路,但那其实是陷阱。真正的成长包含在冒险、挫折和奋斗之中。

可是男权社会总会诱惑女性去以年轻为骄傲、以美貌为资本,殊不知,当作为女性的你肯定了“年轻貌美”的价值时,也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价值只会存在在短暂的青春里,随后的漫长人生,都将会是悲哀的走下坡路的过程。说到底,“年轻貌美”的可替代性太强了,根本不足以成为一个人立足的根本。

我们真正应该去弘扬的,是与年龄相匹配的智识、是挫折所带来的成长、是披荆斩棘后收获的人生阅历。

此外,波伏娃关于母爱、家庭主妇、婚姻等的分析都极为冷静甚至冷酷,即使放到现代中国的高等学府研究生课堂上,能接受这些理论的人都很少,因为你会发现,她所抨击的,正是你自己。只有足够冷静、理性的人,才能接受波伏娃那无情的剖析。

1000多页的《第二性》,让我看得酣畅淋漓,并且在豆瓣写了一篇长达2万5000字的书评,详细地整理波伏娃的逻辑和理论。

这本书,让近三年一直致力于研究中东女权问题、思考女人应该怎么活的我,系统地梳理了这些年的思考。毋容置疑,《第二性》对我整个一生都将产生不能忽视的作用,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理性、自由、有强大自我的女人的信念。

冒险:迪拜跳伞

出乎意料的自由落体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长途旅行”的文章。Grand tour(壮游)最初指代的是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去未知目的地的长途旅行,它所弘扬的,是挑战未知的冒险精神。

而对我来说,今年的第一次“冒险”,便是迪拜的跳伞。

说这是冒险,倒不是说跳伞有什么危险,而是因为它对我来说是完全的未知和恐惧。在付定金前,我反复犹豫纠结,努力克服自己的胆怯。而直到坐上飞往迪拜的飞机,我都依然忐忑不安。“冒险”未必代表危险,它的意义在于,克服自己内心因为不确定而产生的不安和胆怯,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一跃而下的瞬间

由于我之前有过一次在圣彼得堡的独立跳伞体验,所以相比于对跳伞一无所知的人们,我的恐惧更深,因为我太清楚站在舱门口那一刻时,希望时间永远停止的那份由衷的恐惧了。

因此,我一而再再而三推迟迪拜之行,以各种理由骗自己“先别去了”,因为我无法面对内心的恐惧,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可还好,我的冒险精神和好奇心最终还是战胜了胆怯。

当我与教练纵身一跃、从4000米的高空跳下时,失重感只持续了几秒钟,随后,恐惧消失了,我没有感到地面正在飞速靠近我、没有吓得期盼这一切赶紧结束,我竟然第一次体会到了真正的飞翔的感觉。

拍照的工作人员指导着我做各种手势和表情,我们一边自由落体、一边通过表情和手势交流,那种感觉与之前所有的想象都不一样,我这才知道,自由落体原来如此妙不可言。

我必须承认,从迪拜开始,我正式热爱上了跳伞。未来,只要去有这个极限项目并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一定会再跳一次。这就是冒险带来的意外收获。

如果我当时怂一怂、骗一骗自己,就能不被恐惧困扰,但也会永远地失去了这精妙绝伦的体验。

而细细想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每一次的冒险,最终都带给了我无与伦比的体验。无论是2012年一时冲动的辞职、还是那些年独自徒步扎营拍风光的时光、抑或是如今频繁地前往大家眼中“危险”的中东,每一次都是旅行和人生意义上的冒险,但人生所有最精彩的故事,都发生在那些冒险之中;人生所有最宝贵的收获,也都发生在冒险之中。

未来,不论多少岁,当我面对未知又产生恐惧时,我一定会记起站在舱门口面对茫茫海洋和如积木般渺小的城市的那一刻,也会想起跨出那一步后所收获的无与伦比的体验。

旅行:伊拉克和叙利亚

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系的土地

不管旅游网站上的热门目的地是哪里,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因为拍摄风光,第一次踏进新疆的土地,因为热爱新疆的春夏秋冬而频繁前往,最终对与新疆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上密切相关的中东产生了兴趣。再加上自小对宗教、政治、文化、战争和国际焦点的浓厚兴趣,于是,我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四次造访中东。

整个新疆,最爱盛夏伊犁

随着这几年的深入探索,中东一点也没有让我失望。这片土地有辉煌的古文明——苏美尔、亚述,巴比伦,有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有三教圣城耶路撒冷,也有近年来战火不断的伊拉克和叙利亚。这片土地对我来说,如同探索不尽的宝藏,越深入、越着迷。

而今年的旅程,最令我兴奋的便是,我终于去到了中东之行的最后两站——伊拉克和叙利亚。对我来说,没有这两个国家的中东之行是不完整的,但直到2017年底,局势的扑朔迷离都让我的旅行计划遥遥无期。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2017年年底,在局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挂失了护照,因为我那有以色列入境记录的护照,无法获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签证。

做出去伊拉克和叙利亚旅行的决定并不容易,特别是今年年初,叙利亚大马士革东郊东古塔还发生了战争。在局势极为不明朗、网上又毫无攻略信息的情况下,要做出决定,无异于拿生命做赌注。再加上签证非常昂贵,让我一度犹豫不绝。

那段时间,我必须频繁做决定:决定办不办签证、决定买不买机票、决定呆多久……每一个决定都事关安全和金钱。频繁的做决定令人心力憔悴,因为没有任何可参考的东西作为指引,唯一可以仰仗的只有自己的判断力。

但与跳伞一样,最终,冒险精神和好奇心又战胜了胆怯和不安。我破天荒地认真规划行程、联系各种合适的沙发主、尽全力安排好自己的行程,并尽量确保安全。

其实即使不去伊拉克和叙利亚,我的中东故事也足以写成一本书,如果当时懒一懒、骗一骗自己,也就不会有此后那么多的纠结、犹豫和旅途中遇到的各种糟心事了,但代价便是,我会和那些珍贵的经历永远地失之交臂。

2018年6月,在迪拜飞往巴格达的飞机上,我特别忐忑,不安的程度远高于过去任何一次旅行。因为我去的是一个毫无攻略信息可言的国度,是一个一直出现在国际新闻头条的国家,甚至在我幼时模糊的印象里,“巴格达”几乎等同于“爆炸”。

我完全不知道迎接我的会是怎样的人民、怎样的城市、怎样的国家、怎样的旅程。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找男性沙发主,因为伊拉克实在是几乎找不到任何女性的信息和联系方式。

飞机上,初见巴格达

那天下飞机之后,沙发主Ahmed和他的妈妈一起来机场接我,让我一下子安心了不少。后来我才知道,伊拉克南部没有独居男性,所有人都和亲人居住在一起,所以很安全。找不到女性沙发主的原因在于,这里女性地位很低,她们不被允许上传个人照片到网上,不被允许抛头露面。

就这样,我在伊拉克到访了7个城市,每个城市的沙发主对我都关怀备至,不仅尽全力确保我的安全,更是几乎全程陪同。与他们的朝夕相处,让我对伊拉克的人民生活有了非常直观的认知。

我去了魂牵梦系的巴比伦遗址、底格里斯河、幼发拉比河;与伊拉克人民一起过开斋节、参加婚礼、逛夜市,也去了难民营……伊拉克的保守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宗教和习俗对社会的影响,丝毫不亚于战争。

那一个月,过得如同一年一般漫长,每一天都那么新鲜有趣,那么颠覆认知。

魂牵梦系的底格里斯河

巴比伦遗址

经历了一场魔幻的伊拉克圣城婚礼

极为保守的社会氛围

最后,我不仅安全地离开了伊拉克,也多了许多可以分享的故事、可以交流的感受。这就如同年少时任何一次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一样,经过细致的规划和随机应变,我最终克服各种困难,收获了异常完美的伊拉克之行。

所以嘛,人生真的不能太四平八稳,看似每一天都安逸顺利,但回头来看,可能一无所获;反倒是这风雨飘摇、前途未卜、充满冒险、忐忑不安的人生,倒是可以意外地收获无数有趣的故事、宝贵的经验和人生感悟。

而我2018年的最后一站、中东之行的最后一站、30岁前的最后一站,是近七年来的国际焦点国家——叙利亚

由于内战爆发、再加上恐怖主义肆虐,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甚至恐怖主义的输出,让全世界一度都变得岌岌可危。而生活在那个“水深火热”国家里的人民,到底过着怎样一种生活?我实在太好奇、太想看看了。

但无论理论上形势多么明朗,恐怖主义再加上复杂的党派斗争,都让我的叙利亚之行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但好在之前顺利的伊拉克之行,很大程度缓解了我的焦虑。

但我找叙利亚沙发主的过程并不顺利,出发前,我只在两个沿海城市找到了沙发主,这让我很焦虑行程会变成纯游客般的“看景点”和“扫街”。

直到我坐上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共乘面包车,我的叙利亚之行都虚无缥缈,我甚至担心我会因为找不到当地人交流而沮丧到提前结束自己的叙利亚之行。

但最终,事情又往出乎意料的方向发展了。

我与在沙发客网站上聊过天的好几个叙利亚人都约了见面,他们带着朋友一起出来,带我逛城市、喝咖啡、去酒吧,甚至在一层又一层的引荐、再加上我高超的摄影技术和娴熟的交谈技能,最终我跟随一支舞蹈团、为他们拍摄了三场演出;认识了一群高中生,与他们一起做社会学和英语课的课外作业,讨论家庭暴力等问题;参加了一场订婚宴会;看了一场现场足球比赛;与各种思路清晰的年轻人交流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宗教、文化等问题,频繁聊到深夜……

被一群高三学生采访

与舞蹈团的朋友们聚众夜聊

约几个女生一起喝咖啡

在剧场看舞团排练

和这两个男生聊了一晚上政治、宗教、社会问题,非常开心

在海滨城市拉塔基亚,和几个女生一起吃早饭、逛海岸线

沙发主Reem带我去看足球赛,我们上了当地俱乐部的********主页

总之,光是首都大马士革,我就交了很多很多朋友,每天约人一起出来玩、看演出、喝咖啡,生活甚至与我在上海时无异,连我自己都很惊讶。

这样的日子,让我真正感觉我是生活在这里,而不仅仅是旅行。摄影和旅行大多时候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保持距离地观望,相应的,看到的世界也就更为片面和肤浅。而只有生活在其中,作为一个参与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他们的世界。

叙利亚,我发现,人们更想聊的是生活、是艺术、是体育、是未来、是世界、是各种新鲜的事物,而不是千篇一律、丧得要死的战争。而即使是我,在抵达大马士革前,也不会想到,这里会是一个如此世俗、开放(相对于中东其他国家)的城市,这里的很多女性抽烟、独自居住,这里清真寺和基督教堂比邻而居,甚至穆斯林也会欢度圣诞节。

旅行,极大扩展了我的视野和见识。

在大马士革拍的舞蹈演出

在拉塔基亚看了一场足球赛

在拉塔基亚参加了一场订婚宴男人女人们盛装出席,劲歌热舞

当然,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主题。

此前,我在黎巴嫩、伊拉克等国家也见过人去楼空、没有窗户的废弃楼房。但在叙利亚,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面积的、坍塌的、被炮弹蹂躏得面目全非的废墟。站在那如同世界末日般的街道上,面对一望无尽的废墟,我脑中一片空白,失去了所有的情绪。任何哀悼、怜悯,似乎都是不合时宜且轻浮的。我只能庆幸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

可是,这场战争除了带来无数家破人亡外,似乎并没有推进社会进步,实在是令人沮丧。

叙利亚第三大城市霍姆斯,大片城区变成了废墟

内战前的叙利亚第一大城市阿勒颇,如今老城里遍布废墟,古老的小巷如今基本人去楼空

人们若无其事地在废墟边卖水果、开店、洗车、踢足球、生活。对于这些场景,除了按下快门记录之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说什么、写什么。我想,只有“失语”这个词,可以描述我面对这些场面时的感受。

而每每想到战争和废墟,再看到街道上张灯结彩、人们兴高采烈地布置圣诞树时,我都由衷地感慨生活的美好。

我特别喜欢晚上出门,在大马士革老城的大街小巷走一走,每一个霓虹灯、闪烁的圣诞树、雪人和圣诞帽,都让我感到空前的幸福。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直面战争与和平,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和平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喜悦。

张灯结彩的节日

叙利亚和伊拉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就世俗程度而言,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简直是反义词。在这两个国家,我分别被惊人的保守和惊人的开放震惊,每一天都能写下很长的日记来记录新的故事、新的感悟。旅行改变了我对时间的感官,短短一个月,可以发生太多的故事,我甚至能清楚地记得在哪个城市住了几天、见了什么人、每天都干了什么。

这不是因为我记性好,而是一切都太鲜活、太令人难忘了。

今年,我去了西藏两次、新疆一次,国外还去了迪拜、意大利、摩洛哥、法国,拍了一些风光、走了几个徒步线路。我的体能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弱,反倒是因为坚持锻炼,身体素质越发强健,负重徒步健步如飞。

3月在林芝拍桃花

7月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地区徒步、拍摄风光

多洛米蒂

10月在西藏嘎玛沟徒步

但自然没有什么经历可以和伊拉克、叙利亚相提并论。

两个国际焦点国家,让我距离战争之觞如此之近。亲耳听他们讲述巷战和爆炸的故事,亲眼看被战争蹂躏成纸片的废墟,亲自走过那些曾经的战场,这一切都带给我前所未有、未来也很可能不会再有的经历和体会。

战争关乎政治、关乎权力、也关乎人性,这一切经历,都让我对社会、国际关系、人性、宗教、尤其是权力,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认知。

最好的人生,

就是可以做自己

总的来说,今年写过有意义的文章、读过终身受益的书、也尝试了最极限的运动、去了最不可能去的国家。对于进入30岁前的最后收尾来说,它已经足够精彩。

去年在尼泊尔EBC徒步时,我认真思考了交友问题,也下决定摒弃一部分友谊,用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这个决定无疑是明智的。

今年,我明显有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舒适感。在各种我想讨论的领域,我都能找到相对专业的交谈对象。与朋友的交流再也不会是打发时间、抱团取暖、排遣寂寞,而是表达困惑、交流想法、共同进步。

所有的好友都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讨论只是就事论事。于是,我的表达几乎无所顾虑,再也不需要隐瞒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表面上的和平。这让我觉得无比轻松和愉悦。

工作上,因为和任何人都没有利益关系,所以我不需要看人脸色、也不需要迎合任何人。合得来的便合作、合不来的就一拍两散,人际交往没有任何压力。也正因不用带着面具生存,倒是意外地结交了很多有趣的朋友。

想到《无问西东》里吴岭澜的话,又想到很多读者给我写的私信,我非常理解那种“离群索居,独自思索”的状态。毕竟大众是庸碌的,不被理解很正常。但另我高兴的是,我不再身处那种口是心非、面和心不和的环境,我有足够大的选择权,只和我感兴趣的、认同的、欣赏的人做朋友,不必屈就于生活的桎梏而勉强自己。时时刻刻,我都在做自己,这让我感到无比舒适。

如今想来,对年龄的焦虑,本质上是对自己不再进步、原地踏步的焦虑。年纪的增长,如果没有伴随清晰可见的进步,确实很令人沮丧。因为那意味着,除了老了一岁,并没有任何别的收获。

23岁辞职时,我也一度以25岁作为人生临界点而对人生非常惶恐,毕竟,18岁还可以做几场梦、吹几场牛,但年龄越大,生活的可能性越发被封闭起来,你会越来越知道人生的局限,也会越来越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你甚至能清晰地透过长辈,看到自己未来的模样。你害怕、却又不知道如何逆转命运。

此后的人生,每一步我都在冒险,频繁地为自己做没有任何参考可言的决定:冒险辞职、冒险集中进行了三年多的风光摄影、冒险探索知识产权维权之路、冒险制定了宏大的中东旅行计划、冒险以伊拉克和叙利亚作为中东之行的收尾。

正是这些冒险,带给了我无数可以分享的故事、感悟和成长。也正是这所有的冒险加起来,让我如今可以尽情地做自己,而不是在年龄渐长后,越来越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压抑本性。

具体而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清晰可见的成长,让我早就不再畏惧年龄的增长,因为每一个数字的增加,都意味着更多精彩的故事。

阅历和见识,远比“年轻貌美”更有价值,因为它们会持续地成为未来人生的动力和生产力,源源不断地发光发热。

圣诞节的夜晚,我独自走在大马士革街头,最后一次看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的霓虹灯火。我突然想起,2016年7月,第一次踏上中东的土地——伊朗时,我还认真准备了很多英语的话题,用来和沙发主交流。

而如今,两年半过去了,无论去伊拉克还是叙利亚,我都没有再特意准备英语,因为这些年过于频繁的英语交流,早就让我驾轻就熟。虽然一开始也忐忑过、紧张过,但走出舒适区、克服困难,最终看到自己的进步,实在是令人欢欣鼓舞。

哪有什么因为受限于年龄而停止成长,哪有什么年纪大了记忆力不行了。真的让你停止成长的,只不过是你的懒惰和胆怯罢了。

如今,每当人们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时,我都想回答一句“时间都被你们浪费掉了”。是的,时间是在犹豫、重复中消逝的,人生也是在无聊、麻木中耗尽的。

我不喜欢总是感慨、抱怨,然后说出一些明显未经思考的轻浮的话语。

30岁说到底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仪式,吃不吃蛋糕、发不发朋友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真的认真思考过这个年龄的自己是否活得如自己所愿、是否没有在骗自己、是否还有对世界和未知的好奇心、是否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是否还在努力触及人生的上限……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值得好好思考、付诸行动。

对我来说,拍风光是与自我的对话,拍人文是与世界的对话,这两者加起来,便是旅行,他们在我的人生中,重要程度不亚于阅读;

而阅读是输入、是解答困惑、是在虚拟世界里体验不同的人生;

写作是系统地梳理和表达;

交友是结识有趣的人,满足对不同人生的好奇心,从他人身上获得认识世界新的角度和方法。

我如今的人生,大体就由旅行、阅读、写作、交友组成,去想去的地方、读喜欢的书、写想写的文章、交有趣的朋友,没有勉强、没有妥协。

我很庆幸在年轻气盛时,没有辜负自己的勇气。一连串的冒险,造就了如今这可以完全做自己的畅快人生。

我更庆幸这些年没有浪费时间,从23岁辞职开始,我如同凤凰涅槃,获得重生,如今,30岁了,我很清楚,我有与年龄相匹配、甚至超越这个年龄的智识,也有远超过年轻人的强健体魄。这让我变得自信和笃定。

我不需要骗自己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不需要安慰自己安于“小确幸”,不需要为了人际交往如履薄冰。人生的肆意程度,完全超过了18岁。

这就是我想到的最好的30岁。

相关阅读

无问西东 | 你是否曾在年轻时对世俗置若罔闻?

我去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旅行了一个月,发现她和我想的不一样

伊拉克历险记

在满是黑袍的伊拉克圣城,我参加了一场“魔幻”的婚礼

突然就到了大马士革

一分钟自由落体是怎样一种体验?|迪拜4000米高空跳伞体验

28岁,除了工作结婚生娃,还有很多种活法

29岁,从摄影到写作,这是我精神变化最大的一年

旅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就是  就是词条  最好  最好词条  可以  可以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自己  自己词条  
热点

 太库以色列中国创新中心揭幕

2016年3月30日,以色列特拉维夫——日前,太库以色列中国创新中心揭幕仪式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来自中以两国的政府官员、公司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创业生态圈意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