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他的电影,每一部都让我刻骨铭心

我想说的是这一部《刺客聂隐娘》,很多人都对这部电影有贬义,其实这部电影真的很好,太虚宫将这部电影分成了36场戏,每一场他都进行了解析,希望让不了解这部电影的观众,慢慢欣赏它。

这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刺客聂隐娘》分解段落逐一讲述(边看边解释);第二部分讲我个人对侯孝贤拍这部电影的理解;第三部分就「侯孝贤电影」在大陆公映所产生的观众现象发表我个人的主观看法。闲话少说,开始正题...

一、分解《刺客聂隐娘

我把《刺客聂隐娘》大致分成大小 36 场戏,为什么要这么变态的分解,就是因为在欣赏这类片时不容错过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场戏,甚至一个镜头、一句台词都可能是解读电影的一把钥

▲哪怕是这样一个空镜头,两根铁杆晃动了几下,都是一个剧情的交代

以下是「36 场戏的列表(本人按个人理解加以命名)」、「戏中所透露的信息」以及「我对该场戏的简短陈述」: 0、开端字幕:「八世纪中叶,唐帝国日益衰微…」此字幕交代电影故事背景。

1、师徒二人:「此僚置毒弑父,杖杀胞兄…」短短几句道姑对聂隐娘的话阐述了道姑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官方的意识形态:仁义、道德、忠孝…(这也是原著小说的意识形态)

2、隐娘杀官:交代了聂隐娘的身手以及她的冷酷无情。

3、玩儿鞠:大篇幅讲述官员与妻儿一家生活的场景,典型的「侯孝贤手法」,纪录片般的拍摄手法,为聂隐娘价值观的转变埋下伏笔。

4、隐娘刺杀未遂:此场与第2场那个冷酷杀手聂隐娘形成对比,矛盾冲突自此而生

5、隐娘拜见师傅:通过道姑与隐娘的对话交代二人人物性格的差异;交代聂隐娘与田季安的关系;为田季安出场做伏笔。

注:自此往后,画面由黑白变为彩色(主人公由出世变为入世、由冷酷机械变为矛盾而忧郁)

6、字幕「刺客聂隐娘」(鸭子两岸徘徊):我想说到这儿有人要笑了(不就是人家鸭子随机在水中划过吗!),这可没那么简单,任何其他电影同类画面都没有这么干的!通常只是一个物体(船、游艇、人或其它物体)横切画面,有去无回。那么,如果「这只鸭子的一去一回」是导演有意为之,他想说什么?带着这个疑问往下看。本人暂且把这场戏起名为「两岸徘徊」,自此,戏正式开始了。

7、道姑送隐娘回:与其说此场戏是「道姑送隐娘回」不如说是「夫人拜见公主」:「卑职前邑仓司录事觐见公主」,这一句台词把人物的从属关系以及道姑的身份说的清清楚楚。

8、古琴MV:这场戏包括几个镜头:兑洗澡水、一组车马从远处缓缓而来、窈娘(即聂隐娘)坐澡盆冥思、公主弹琴、公主讲“青鸾舞镜”、隐娘穿衣、公主抚琴、白牡丹。这几个镜头是用一曲古琴伴萧曲串联起来的。为什么这么串,很简单,就是告诉观众这是隐娘在回忆(闪回)!回忆公主娘娘当年教自己抚琴、给自己讲青鸾舞镜的故事。我这么说的依据在后面的段落都能找到。另外,「一组车马从远处缓缓而来」这个长镜头具有很强烈的「回忆色彩」,大家可以找来侯孝贤 95 年的《好男好女》来看,其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与该镜头异曲同工。

▲侯孝贤《好男好女》电影开端镜头(比较下图)

另外,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出:弹琴的这个娘娘和道姑是同一个演员。那么,究竟这两个人是不是一个人,我也有些混淆(下场戏聂田氏对隐娘的话透露过娘娘已去世:「汝公主娘娘去世前一直放心不下的…」),然而无所谓,至少我们可以从全片看出,道姑和公主的政治使命是相同的。

9、聂田氏对隐娘的话:这场戏对全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演通过聂田氏的话把通篇人物间的关系、人物的政治使命初步交代了一番(之所以说初步交代,是因为后面的戏还有进一步的交代)从而布下了一张庞大的家族关系网,我在第一次看这对说词时脑子还有点混乱,但隐约感觉有点《红楼梦》伏笔千里、话中有话的味道。在这里我把聂田氏话中的一些关键词提出以供大家参考——降嫁魏博、决绝、汝二舅、京师迎娶、令其等、还籍赎身、六郎与汝、守护魏博与朝廷和平、**崩、珠碎玉断、自京师带来的“白牡丹”全萎了、屈叛阿窈。

▲这段二人对话侯导很任性的:绝不给你正反打,绝不尊崇轴线理论。目的何为?一是制造人物的空间疏离感,二是让大家认真听取聂田氏说的每一句话

10、六人议事:这场戏极为精彩,整个就是现代政治的演绎,至于现代什么政治,分析透全篇大家自然会迎刃而解。六人为哪六人:分别是主公田季安、主公身旁的小**、大堂右边的两个人、大堂左边的两个人。

谈话的内容很简单:魏博的某官被中央朝廷给收买,朝廷借机控制魏博的两个洲,于是,画面右边的第一个大臣介意派人去押那个被收买的人。然而,导演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透过这件事把魏博内部多种政治倾向摆出来。

先说第一个讲话的人(右一),很明显他是反朝廷的,注意一个细节,此人在讲话时主公身旁的那个小孩儿曾一度起身瞪向说话的人,这个不是随便一站,这表明该小孩儿也是有政治立场的,并且他的政治立场和刚才说话的人相反,即挺朝廷的人;接着是第二个人,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自然是府内妥协派;

第三个人是左边的田兴(后场戏有交代),注意,这个人姓「田」,他说了半天吴蜀与魏博的不同无非也是想劝主公不要激怒中央朝廷,以免朝廷派重兵压阵;田兴在劝解时触怒了主公,主公愤然把一个物件扔出,这表明主公田季安也不是胆小怕事之主,心向独立;这六人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田兴身旁的「聂虞候」(之后戏交代其身份)了,他在这场戏中一言未发,甚至连个表情都没变,像个雕塑似的坐在那里,镜头最后给了此人近乎特写的中近景别。

我们无法猜测此人的政治立场,或者说此人中庸。此处追加一句,你在侯孝贤的大多电影中是很难找到特写的(《恋恋风尘》之前的电影除外),可见这个人有多重要。

11、父子戏耍(隐娘窥视):这场「父子戏耍隐娘偷窥」的戏与之前第3场(玩儿菊)形成呼应,暗示了隐娘与田季安的不寻常的关系。(隐娘本来的任务是来杀表兄田季安的)

12、魏府护卫与隐娘打斗,田元氏出场:隐娘被魏府护卫撞见,田元氏(田季安的妃子)跟田季安说了这样一句话:「那个黑衣女子是礼儿蹴鞠时撞见的,倒是没什么恶意...」这就足以证明田元氏是道姑这边的人(聂隐娘是道姑派来杀田季安的)。

注意两个细节:田元氏出场穿的服饰与第8场公主娘娘穿的衣服一样(中央朝廷官方服饰);田季安见田元氏时旁边的小男孩儿就是先前第 10 场中的男孩儿。 13、面具女:戴面具的神秘女人出现了,注意这个面具的设计,它把演员的嘴露了故意露了出来,这分明就是田元氏的嘴(演员周韵的嘴)。

如果说这有些牵强的话大家可以看片尾字幕:精精儿和田元氏是一个人。理解了这一点,之后田元氏和面具女精精儿的所作所为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14、聂田氏与聂虞候:夫妻俩第一次碰头,两人的谈话近一步交代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聂隐娘是聂虞候的孩子,田兴是聂田氏的兄弟。

15、対帘照镜:除去中间插入的田季安与聂隐娘的打斗,这是我见过的最巧妙的也是最晦涩的对导演思想的表达方式:田季安与妻子的交谈是在一层层帘纱后进行的,风吹动着帘纱,让田季安的脸忽明忽暗(与其说脸忽明忽暗,不如说他的身份忽明忽暗),镜头反打,聂隐娘的脸也在帘纱后忽明忽暗,很奇怪的感觉,帘纱两边的人像是在照镜子,我们先前在第8场戏中听到过「青鸾舞镜」的故事:「常人曰,常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鸾见影,悲鸣…」

继之,从田季安口中得知两人的身世:田季安是公主与魏博先王的孩子庶出),田季安的母亲和聂隐娘的母亲应该是姊妹,如此,聂虞候是田季安的姨夫,(然而之后戏中田季安曾叫聂虞候姑丈,说明聂虞候同时也是田季安父亲这边的人,此处我有点乱套。我很同情戛纳那些评委,他们怎么能捋清中国这些复杂的七大姑八大姨关系,而捋不清这些关系又怎么能看懂电影)。田季安和隐娘从小有婚约,而且两人青梅竹马,后来因为政治联姻,隐娘成了牺牲品。

注:不管怎样,15场戏是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所在,之后讨论)

16、聂虞候夫妇的谈话:通过两人谈话让我们感到命运的可悲——当初为了救隐娘夫妇把她送给道姑公主,现在道姑公主却要派隐娘来杀表兄。

17、隐娘独自在卧室:此处我不能确定隐娘身后的女人是谁,但能看出隐娘在犹豫(也许是犹豫该不该杀田季安),我想这应还在瑚姬卧房,后面女子就是瑚姬。按此推断的话,此场戏在整部电影中很重要,它是转折点——剧情的转折点、人物价值观的转折点。聂隐娘在为接下来要做的事而矛盾。

18、田季安召见聂虞候:田季安发配田兴至临清,然而,却是安排了个假田兴。这说明田季安的立场是不定的,他也是左右为难的(想想那个帘纱,再想想那只鸭子)。田季安最后的一句话「夜里会过面」暗示了自此田季安与聂隐娘已经不再是敌对关系。

19、田季安与田元氏:这场戏很奇怪,田季安来跟田元氏说:「之前的活埋事件不能再发生了」,田元氏回答:「知道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之后派去杀田兴的人是田元氏的人。而在田季安出现前奴才禀告「鸡血伪冒月事」,说明之后妖道施法也是田元氏所指使。然而,田季安跟田元氏说这话有何用,因为即便田季安来阻止,田元氏还是该做就做了,不该做就不做了,田季安是拿她没办法的。很简单,这里就是导演要跟观众说话,说什么?导演要告诉观众:田季安和田元氏互相是心知肚明的。 20、主公与护卫巡看:这场戏乍一看觉得莫名其妙:主公田季安与护卫从亭廊走过,注意,他两人前面走着的还有个女人,女人随即停下,我们看不清女人是谁,但根据上场戏就知道应该是田元氏送主公田季安。主公和护卫走到近景处,向画外看了一番,随即离开。

(我实在没有读懂这场戏,请高人指点。有一点我敢肯定,主公一副对之后将要发生的事胸有成竹,了如指掌的表情)。按我个人推断,主公是看到了聂隐娘,并且知道聂隐娘会暗中保护聂虞候和田兴一行人顺利到临清。我的依据是:剧中所有有那个护卫出现的场景,都是伴随有聂隐娘出现。

21、送行:妇送夫至临清

22、道观:此场戏将妖道、田元氏、追杀田兴的人建立起联系。

23、追杀与营救:整个追杀与营救的过程,注意,营救的人是聂隐娘,对照上一场,我们可以得知,自此,聂隐娘与田元氏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他们已不再是一条战线了!还有一点:活埋那场戏也再次印证了幕后的指使者。

24、过山洞:这场戏看似不起眼,一行人穿越山洞。然而,简简单单一个过山洞却暗示了聂隐娘整个价值观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过山洞后,相比之前阴暗压抑的氛围,整个画面的色调变了,整个就是室外田园的风光。这里也喻示着聂隐娘最终的归宿(归隐)。

▲注意出山洞前后的画面反差

25、聂隐娘给父亲喂药:只一句台词:「当初真不该让道姑把你带走!」父亲后悔了,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后悔,要知道,道姑可是聂虞候的上司!人物向政治宿命和自己的统治者提出了质疑。这样整部影片没有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这在中国电影中是很少见的!

26、惊鸟:还是一湾湖水,还是张牙舞爪的干树杈,一群惊鸟从树上飞起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典型的欧式电影隐喻手法)。

27、隐娘与静静儿决斗:决定以聂隐娘战胜而告终,从此两人分道扬镳,最后一个镜头落在那个被砍成两半的面具上面,暗示神秘面具女(精精儿)身份已暴露,当然,就是田元氏。因为除了她没人知道隐娘行踪。

28、铜镜男给隐娘上药:铜镜男给隐娘上药,隐娘半裸露肩膀,这就足以暗示两人现在或者将来的夫妻关系。同时隐娘重述了「青鸾舞镜」“一个人,从京师驾到魏博,没有同类。”

与其说这是聂隐娘在倾诉,倒不如说这是侯孝贤本人在倾诉(来看看侯孝贤本人的经历:从小生在广州,随父亲一家去了台湾,一家人本打算住几年就回国,确一辈子呆在了台湾。请参考《童年往事》这部自传电影).当然,这就像侯孝贤电影在大众眼中的境遇...

29、主公田季安跳舞:讲完「青鸾舞镜」马上就接田季安跳舞,这充分验证了第 15 场戏两人是在对着帘纱照镜子:公主娘娘是青鸾、聂隐娘是青鸾、田季安更是青鸾,所有的人都是政治环境下的青鸾(牺牲品)。

注意细节,跳舞现场两边的座宾,明显就是两派人。导演在本片中自始至终就在暗里突出「两边」的概念。至此,导演借古喻今的意图不言而喻!

30、妖道施法: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瑚姬被施法」的电影表现手法,导演没有用华丽的特效,只是一股烟的长镜头就把感觉表现出来了,佩服!

31、护卫与主公的对话:此处通过护卫的话彻底说明“道姑”就是“嘉信公主”,换句话说,先前的公主娘娘就是后来隐娘的师傅道姑。至此,中央政府的政治阴谋也彻底暴露。

32、杀妖道、田季安闹田元氏:之后的几场戏没什么可说,自可迎刃而解。

33、听证:田季安侧仰在椅子上听大臣汇报军政,然而,镜头渐渐拉远,声音渐渐淡出,没有人再有心恋政了。

34、师徒断交:镜头从朝内切至高山上,聂隐娘彻底与师傅决绝。

35、山羊:一群山羊在悠闲地吃着草,然而,镜头一转,我们看到这些羊的悠闲是在围栏内的,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暗喻:暗喻聂隐娘在当时阴暗的政治牢笼下避世归隐。

36、结束:聂隐娘与丈夫消失在画面中。临了导演还不忘借村民的方言告诉大家聂隐娘是归隐到了巴蜀(今四川境内)。

二、我对《刺客聂隐娘》的理解

纵观《刺客聂隐娘》,我把其分为上下两部分,前半部分到「聂虞候护送田兴出发前」为止,导演(或是编剧)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布局,布什么局,政治背景、人物关系、人物政治身份以及各人物政治使命的局。如此庞大与复杂的关系网,导演几乎是用纯粹的「电影语言」(镜头、色彩、道具、蒙太奇…)表达出来的(这跟看惯了中国电影与电视剧的中国大众来说实在有些为难他们了!);

然而,导演费如此大力为的是什么,是为讲故事吗?是为演一出悲剧吗?当然不是,这可不是侯孝贤的风格,也不是欧洲那些「反故事」导演的风格(安东尼奥尼、博格曼皆如此)。所有前半部分的布局就是为了后半部分的思想的表达。思想何在,想想第 6 场那只「左右划水的鸭子」;想想剧终聂隐娘田季安的命运;想想第 5 场的「帘纱」;想想 29 场的舞蹈与座位布局;最后再想想侯孝贤自己的身世与处境…其用意不言而喻。

自然,这个思想还是通过纯粹的电影语言来表达的。我们看到了聂隐娘在政治和传统儒家思想(尊师爱国)面前最终选择了自主与避世。

我在看《刺客聂隐娘》第一遍时并没有看太懂(原著的阅读起到了一定的干扰性),但观影后「青鸾舞镜」的故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一个人,从京师驾到魏博,没有同类。」作为和平时期生在中国大陆的一代人,我无法体验到那种两岸分割的“痛”,然而,这部电影却让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了那种“悲”。

《刺客聂隐娘》没有让我失望的原因在于:它的的确确就是侯孝贤的风格,侯孝贤拍电影也的的确确几十年没有变。即便看不懂,他的画面也是如此的美,镜头是如此的考究。就连演员的服装、道具,电影摄制组也没有一丝懈怠,想想田元氏穿的服装、宾客用的餐具、甚至聂隐娘的洗澡盆以及澡盆里放的香料,每个细节都让人感觉那么真实,那么精致…这也便是构成侯孝贤电影美学的所在之处。

当然,我的这些分析也许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主观瞎想。我想很多有心人也会找出我的很多分析漏洞。无所谓,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启发了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刺激了我的创新意识,增强了我的逻辑归纳能力。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艺术的魅力。这是那些每天靠别人把东西嚼烂了再吃的人永远体味不到的幸福。

三、侯孝贤电影在大陆公映所产生的“观众现象”

我是8月28日在上海某家影院看的《刺客聂隐娘》(首映第二天),中等场地,去的时候座位几乎坐满了。大部分是年轻****在演不到半个小时时,部分观众开始坐不住了,他(她)们玩儿起了手机游戏,或是发开了微信;电影进行不到一个小时,开始陆续有观众退场(当然,大部分人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去);直至电影结束,大家开始退场,终于,“中国的观众们”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了——

“这是什么电影!看不懂!”…;

“就这也能拿戛纳大奖?!”;…

“舒淇怎么会拍这种片子!”…

“啊!欣赏不了!”…

在电梯中,一个男人拼命地在跟他的女朋友解释:摄影李屏宾是多么多么牛逼,导演侯孝贤是如此如此的个性…当然,这可不足以说服大众去喜欢侯孝贤的电影!

按照我事后的观察,我把看《刺客聂隐娘》的人大致分为三类:

1、奔舒淇、张震去的;2、奔戛纳最佳导演奖符号去的;3、奔电影本身而去。

第一种情况不必多说,追星谁都理解;第二种情况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大特色:“标榜文艺青年”;自然,第三种虽是少数,但也构成相当一个群体。

▲侯孝贤在戛纳颁奖现场

我在上海所认识的那些所谓的“白领”以及影视公司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去看了《聂隐娘》,然而,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她们看完的反应:反对者总是那么的自信,他(她)们可以脱口而出“我不喜欢,欣赏不了!”非反对者也很自信,他们会说:“挺好看的啊!没什么不好懂的!”然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她)们说不出喜欢或是不喜欢的理由。当你试图进一步跟他们聊这部电影时,他们就会找理由把话题岔开,他们甚至根本都不知道电影的内容。多么奇怪的现象。

我想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完全归罪于观众的素质,毕竟,这个社会观众的素质是多元化的,侯孝贤的电影不是适合所有人看的,就像我不能给身边一个从来不看书的朋友上来就推荐什么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就像我们不能逼迫中学生去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同意一些人的意见,此类影片应分级设立专门的「文艺片通道」,就像设立专门的****一样,避免走错了门的观众,适得其反,硬受罪…

2015.9.12 太虚宫

我们用认真的态度分析电影,讲解电影,而不是复述电影剧情

我们希望读者可以阅读后能学会欣赏电影艺术

欢迎关注我们【星期五文艺】

影视 电影 社会热点 思想

电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词条  电影  电影词条  
热点

 3个细节,聊聊虎牙直播的产品亮点

虽然直播行业已经发展到了成熟期,各家直播巨头重点都放在了比拼运营手段上,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产品设计的细节仍然能给用户带来惊喜与便捷,要成为一款优秀的产品,细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