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这家初创音乐公司,凭什么拿到华纳音乐、腾讯音乐的投资?

10月28日,据外媒报道,由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A&R监测公司Instrumental近期将少数股权出售给了腾讯控股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即TME)。而早在2015年,华纳音乐集团就对Instrumental进行了投资。2018年,它还获得了由英国数字风险投资机构Blenheim Chalcot牵头的300万英镑投资。

除资本合作外,这笔交易还将促使Instrumental与TME在中国建立独家发行合作伙伴关系。对此,腾讯音乐娱乐副总裁侯德洋评价道:"与Instrumental的合作将为TME在AI技术应用中的创新带来更大的推动力,这对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为成长中的音乐人提供良好推广、推动整个在线音乐产业健康发展来说,都是双赢。"

作为一个创建时间才7年的年轻公司,Instrumental何以让华纳音乐、腾讯音乐等音乐巨头都争相下注,它有着怎样的商业秘密?

数10亿个数据点,

每周检测5000名新兴音乐人

Instrumental创建于2013年,其创始人Conrad Withey曾担任华纳音乐总裁,他认为"以越来越聪明的方式使用数据是新音乐业务不可回避的一部分"。Instrumental在2018年3月28日获得300万英镑融资的那一天,Conrad Withey的前雇主华纳音乐收购了一家同样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而快速成长的A&R初创公司Sodatone。

Instrumental第一次登上新闻头条是在2016年。当时,它通过TalentAI所发掘的单曲《Dancing On My Own》在iTunes上冲进了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前5名,这首由Calum Scott翻唱的单曲走红是Instrumental在YouTube上进行数据洞察的开端。推出这首歌前的6个月,Scott的团队与Instrumental合作开展了一项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活动,以推动社交媒体的发布。

在2015年获得华纳音乐的投资之后,Instrumental又在2018年获得了300万英镑的融资,此后公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真正推动增长的是Instrumental在2017年的成功扩张,公司业务开始由单纯的音乐人发掘拓展为销售TalentAI授权许可协议的全面SaaS(Software-as-a-Service,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服务。

这一业务扩张为Instrumental打开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目前,Instrumental不仅与华纳音乐、索尼音乐娱乐和环球音乐、演出巨头Live Nation、演出经纪公司paradigm保持着密切合作,也与其他来自全球的独立厂牌有着业务往来。

2018年获得融资后,Instrumental大幅增加了用于机器学习的投入,以"更快地确定高潜力的新兴艺术家"。如今,TalentAI每天监控着来自Spotify等流媒体以及社交媒体等来源的数十亿个数据点,每周能够监测出约5,000名知名度开始飙升的新兴音乐人。此外,Instrumental还于2018年开设了自己的音乐厂牌frtyfve,希望能够将自己所挖掘的音乐人转化为公司资源,为业务拓展做更长远的价值布局。

可以看到,Instrumental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在不断探索着AI技术在A&R角色的应用边界。它不仅为这一行业的运作方式提供了科技创新模板,也通过引入创新的商业模式,将自己从最初的数据公司拓展为一个全球性的SaaS服务平台。

提前发掘出Lil Nas X,

Instrumental是如何办到的?

如果说2016年Calum Scott翻唱版《Dancing On My Own》的走红,是Instrumental在音乐人监测上的昙花一现,那么去年经由Instrumental之手发掘标记的3张全球热门单曲,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Instrumental在推动音乐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Lil Nas X的《Old Town Road》,在2018年年底一经发布便在Spotify上收获了超过了6000万的播放量,其爆棚的流量也溢出到了Billboard这样的主流榜单上。它先是在乡村音乐榜上蹿升到了第19位,后又在狂潮般的TikTok流量助推下成了Hot100的冠军单曲,并成为史上连冠时间最长的Hip-Hop 单曲。之后,歌手Lil Nas X被哥伦比亚唱片签下,但在歌曲发布时,他还只是一个网络素人。

无独有偶,哥伦比亚唱片在去年3月份签下Lil Nas X后,又在去年年底用千万美元签下了同样一位因为一首《Roxanne》火爆全球的素人歌手Arizona Zervas。同样凭借爆红热单与唱片公司签约的还有Tones And I,她因原创单曲《Dance Monkey》在TikTok上爆红,并于2019年8月29日与Warner Chappell Music签约。签约时,这首歌在Spotify上的播放量超过10亿,已连续五个月在Spotify的全球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这三首大热歌曲之所以被认为是定义了唱片业转型的大热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走红之前就被Instrumental标记发现。Instrumental的算法将三位脱颖而出的音乐人标记为数月"热门",甚至是数年,然后各大唱片公司开始在他们的合同上加上零。

2018年12月,Instrumental将Lil Nas X标记为"热门",比哥伦比亚唱片大肆宣传早了三个月;而Tones And I在2019年3月就被标记出来,甚至比《Dance Monkey》在澳大利亚正式发行还要早2个月;2017年12月,Instrumental将Arizona Zervas标记为"炙手可热",比哥伦比亚唱片签下Roxanne快了整整两年。

这不得不让人好奇:Instrumental到底是如何办到的?

据悉,每天有40,000多首歌曲上传到Spotify,每分钟有约500个小时的视频上载到YouTube。面对如此浩瀚的音乐样本,为了更好地运用算法,Instrumental采用了30,000个有影响力的Spotify歌单和数百个"最多参与"的YouTube上传频道中的数据。

这项"捕鱼活动"的结果,便是Instrumental可以将每周发现的约5,000名新兴音乐人与4,000多种"细分流派"进行匹配,以帮助唱片公司、经理、经纪人等发现在其专业领域运营的热门音乐人

为了进一步服务这些需求方,Instrumental最近还推出了自己的"监测列表",由唱片公司在内部进行管理。列表数据每天都会刷新,主要通过两个指标对音乐人进行排名:Gx是追踪动量的增长得分,Ix是用来衡量人气的工具评分。状态的任何尖峰都会自动生成电子邮件,发送给A&R团队。

在真实世界中,有无数的变量和因素互相关联,而算法更擅长解决同一层的问题,因此不同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多维度数据的有效收集。在运用算法监测音乐人时,Instrumental注意到这一点,通过尽可能地涵盖多种数据,建立一组更为完整立体的分析指标。

为了准确地标记出"热门"音乐人,Instrumental的算法寻找的是一系列同时发生的增长需求,其中涵盖了流媒体表现(播放列表和关注者的增长)和社交参与(由共享、订阅等驱动的更广泛的流行度)。Conrad Withey称:"当所有这些事情以特定的方式一起发生时,这就成为了新兴和持续的商业潜力的可靠指标。"

然后,重要的便是跟踪艺术家是否保持热门状态。以Tones And I为例,在她的第一张单曲《Johnny Run Away》发行7天后,她在Spotify上还只有900个关注者时,Instrumental就将她标记为了"热门"。从那以后,她每周都保持"热门"状态,观察到接下来几周她的火爆场面,唱片公司将对签下协议会充满信心,而距离她真正在国际上爆发还需要好几个星期。

数十亿个数据点,每周5000个新兴音乐人,数据每天更新,长期监测,Instrumental在数量、维度和时间上都尽可能追求其广度。因为算法机器相对于人的优势,并不是它们对产业、社会的了解更多,而是因为它们计算能力更强,只有当数据量足够大,就可以比人更快速地得到优化效果。而对于机器学习的辅佐角色有着清晰认识,或许就是Instrumental的商业秘诀。

音乐巨头为何争相入股这类公司?

从上述观察可以看到,Instrumental的商业核心在于从算法切入交易,利用的是数字化时代中,算法在提高匹配效率方面的绝对优势。市场是供需双方匹配的场所,在数字化时代,帮助买卖双方处理海量信息,快速找到交易对手方,算法匹配是必不可少的功能。这在A&R行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帮助音乐人和唱片公司匹配到最佳交易方。

而在通过算法切入交易的过程中,Instrumental同样注意到,数字化时代中,决定市场交易的旋律不再是某一指标,而是多维数据的综合结果。如今的在线交易平台,为了匹配算法能得到更高的点击率和转换率,不断完善商品信息以及用户画像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更多维的信息传递。与此同时,机器学习在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在承担更重要的功能。

所以,炙手可热的不光是Instrumental这一个例,而是它所代表的这一类数据公司。除了华纳音乐和TME,其他音乐巨头也纷纷入股这类人工智能驱动型A&R公司,苹果公司在去年10月收购了Asaii(技术上被收购);华纳音乐集团则在去年3月抢先收购了Sodatone。而数据分析公司也早早就被音乐平台看中,Spotify在2014年就收购了数据分析公司The Echo Nest,紧接着又在2015年收购了Seed Scientific。

除了科技进步推动产业转型这一背景下的时代因素,音乐巨头纷纷入股这类公司也有着市场考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发行音乐市场的来势汹汹。据MIDIA的报告显示,2019年,依托Amuse、TuneCore、 CD Baby和Ditto等第三方服务平台的音乐人自发行市场份额为8.21亿美元,相比2018年的6.43亿,增长了25%,约占全球录制音乐市场的3.9%。换句话说,这一市场份额相当于三大之外的第四大唱片公司,比华纳音乐集团小,但比BMG多,这也意味着抛开传统机构发行模式的独立音乐人力量将越来越强大。

自发行音乐市场的日益崛起,必然使得唱片公司陷入一种焦虑之中,它们既担心明日的超级巨星被淹没在DIY歌曲的海洋里,也担心竞争对手先于他们把明日之星签走。对于音乐平台而言,加快数据分析业务的布局则是为了优化对第三方内容的推荐。当然,掌握渠道优势的平台们也并不甘于只是做歌曲的分发渠道,而是开始直接介入内容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内容成本,减轻版税负担,抢夺热门音乐人还可以提升其在音乐产业中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人工智能还处在"大力出奇迹"的阶段,技术突破会是很大的一笔开销,数据分析的加入可能会使得A&R这门生意越发昂贵。但数据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音乐巨头对这类公司收购频繁的背后,也昭示着数据将成为未来音乐产业的又一新战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音乐  音乐词条  华纳  华纳词条  初创  初创词条  腾讯  腾讯词条  这家  这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