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抄底还是割肉?

恒指已经跌破了6年低位。俄乌冲突未止,美国加息在即,中概股被混合双打退市风险加剧,本土疫情严峻,重重因素都拖累了行情。尽管以往的港股走势常常会出现“逢低必尖”的V型迅猛反弹,但这一次大家似乎都见识到了大盘的深不见底,即使出现一点点反弹又继续跌下去了。这几天不少老同学问我对策。其实最近几篇文章,我每一次都会提到抄底需谨慎,当港股曾经的上涨动力引擎熄火时,相对稳妥的策略就是短线做波段。

上一篇文章我详细解读了外国公司问责法,2023年可能就会逐步落地中概股退市。这里我需要强调一点,即使中概股能够以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回流港股,部分原有投资者可能会受到只能投资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股票的限制,而无法转仓到香港,因此需要减仓或者清仓,这将造成投资者基础的永久流失,所以一些海外基金无脑剁仓位,短期就造成抛压过大,市场雪崩,使中概股估值承压。

另一点需要引起大家关注的也是我以往在文中多次提及的流动性问题。

一方面,外资和全球市场关系更紧密一些,只要风向不对,通常先跑为敬,不行后面再追回来。俄罗斯被踢出MSCI指数且暂停交易,这些国际资金对新兴市场产生忧虑,出现了2000多亿的风险敞口。为了应对资金赎回和流动性需求,抛售了港股和A股,也砸了其他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很强,驱赶分布在全球的美元回流美国。港元作为美元的影子货币,面临不小的抛压压力,外资跑路港股也成了大势所趋。

过往几年,外资持有了不少中概以及其他港股标的,2021年初的时候,港股牛气十足飙升至31000点,涨幅逾30%,当时的增量资金,挺大一部分来源于海外,欧美央行疯狂撒钱,导致资金泛流入到港股市场。把港股看成一个大资金池,当流入资金比流出资金大的时候,自然是水涨船高,反之亦然。近段时间这一波资金撤离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压力,没有大资金进来,大反弹或许成为空想了。

现阶段,香港市场的净买入几乎是跌到了历史的最低点,从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不分青红皂白的抛售,可以看出弥漫于港股市场情绪崩溃,甚至出现了悲观自循环,这一部分排除了基本面的因素,更多的是悲观预期,恢复恐怕尚待时日。此外,港交所疲于处理数百份上市申请而案牍劳形,过多的新股上市也将继续消耗香港市场的流动性。

接下来聊聊大家都关心的TX,众多投资者的爱股,却不断在抄底的路上误入歧途。

我也爱TX,基本面好,营收增速非常高,即使在去年反垄断之下,依然在前三个季度取得超过19%的增速。TX当时是3万亿人民币的市值,这么大的体量还能实现这么高的增长,可见其优秀。2020年TX的净利润逾1600亿人民币,我们假设去年TX利润还是这个数,目前的市盈率是15倍。高增长、大体量、主要产品没有竞争对手的互联网巨头,便宜不便宜?

但是,事情可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

2020年的利润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来自投资公司估值提升、入股上市公司股价上涨以及利息收入等的其他收益,比如TX曾投资过京东、SEA、拼多多、美团等,放宽到整个科技产业,腾讯的触角更是涉及各大赛道。但是,这一项收益并不稳定,尤其是从去年ZF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后,腾讯陆续减持甚至退出先前的投资业务,加快了行业投资逻辑的生变。根据去年前九个月腾讯的财报,净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幅31%,但去除其他收益后的净利润,则出现同比下降了10%。加之行业流量日趋见顶,TX是否已经走过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了呢?

最近关于TX面临天价罚款的传闻不绝于耳,还有消息指出TX在大规模裁员。摸着良心说话,超级赛道上的行业巨头其实更容易受到宏观因素影响,这也给我们在对TX、阿里等这类很牛的公司做财务预测时带来不少困恼,因为经济走向、政策出台等大概率会给公司的发展造成变数。去年我们有目共睹了K12教育团灭,地产下行,还有不少互联网出现大规模裁员,当大势不太有利的时候,许多行业都面临着震荡和洗牌,龙头企业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生存策略,勒紧裤腰带谋生。百亿财富灰飞烟灭,可能只在弹指之间。

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能是投资者,这话或许让人唏嘘和恐惧,但确是真理。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抄底还是割肉?  抄底  抄底词条  割肉  割肉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抄底还是割肉?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