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数据说话:李嘉诚究竟为何离开香港?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许冰清

没有一个商人像李嘉诚那样,对于香港是如此重要。

他拥有的私宅物业总量占到了全港的1/7,占据香港70% 零售市场份额的百佳超市同样属于他的资产,香港有近一半的港口生意也都是他的。

所以,当这个“香港梦”的代表决定要把公司注册地迁出香港,同时把他推上首富位置的两家实体公司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联合重组时,这当然要引起全港商界甚至整个香港社会的震动。

十几天前的1 月9 日下午4 点,在6 个月的秘密谈判之后,由李嘉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简称“和黄”)联合公布重大重组方案:

新成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和”)将接手长实及和黄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零售、基建、能源和电讯业务的运营及投资;新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简称“长地”)将持有长实及和黄在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所有房地产业务。

新的长和与长地公司,将选择以离岸注册闻名的英属开曼群岛作为注册地,原先注册于香港的长实及和黄将被注销。重组计划完成后,新成立的“长和”及“长地”将重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预计将在2015 年年中完成所有工作。

简单来说,经过这次重组,多年来支撑李嘉诚首富地位的“长和系”将成为两家主营业务严格区分的新公司。而震动全港的点则在于,这个与香港一道繁华起来,几乎没错过任何一次香港大发展机会的公司理论上已经不再属于香港。

尽管在公布这一决定后,已经87 岁的李嘉诚依然笑眯眯地对在场记者说:“总之一定好,你就信我啦!”但之前他多次强调的“绝不迁册”承诺最终还是被打破了。

李嘉诚名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差不多浓缩了香港的商业发展史,它没错过任何一次香港发展的好机会

香港中环,造型方正的长江中心就在贝聿铭设计的著名的中银大厦旁边,自1999 年落成以来,这里就是李嘉诚帝国的心脏所在。每个工作日上午,这里都会迎来数千位员工,和听过新闻、打过高尔夫后一定会来上班的李嘉诚

60多年前创业时,李嘉诚的办公条件远不如现在。1950 年,他在港岛东侧的工业区筲箕湾租用了一片厂房,创办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当时香港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塑料花。

战后全球范围内的中产阶级崛起,精神需求简单而且粗鄙,塑料花在1950 年代流行起来。香港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港口地位,让香港成为制造业中心,李嘉诚抓住了这次机会,在十年时间内便完成了千万港币的原始资本积累,成为了闻名香港的“塑料花大王”。

1960 年代来了。香港经济还在英资洋行主导之下,他们依靠传统的港口和对外贸易,大规模影响本地商业活动。从北角、观塘等工业区走出的华人创业者,则在那时看到了香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间的根本矛盾,也看到了工业与贸易累积出的大量财富。

一夜之间,地产就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行业。1958 年,李嘉诚在香港北角买入第一块地皮,成立长江实业。在其成功运作下,1972 年,长江实业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现在它的股票代码是00001。

而现在依旧被香港人津津乐道的,是李嘉诚在1979 年的一次并购案:他以“四两拨千斤”的高超手法,用长江实业帐下6.39 亿港元的资产,从汇丰银行手中买下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控股权,成为第一个入主英资洋行的华人;同时,又通过收购黄埔船坞公司,把货运业务并入了和黄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进一步壮大了他的港口生意。

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集装箱运输体系的成熟让全球货运量巨增。香港在东亚地区的优越位置和中国内地需求开始启动,让和记黄埔迅速成为李嘉诚财富帝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经过30多年的重组、并购和业务扩展,和记黄埔的主营业务除地产和港口航运外,还发展出了零售、能源和基础建设等领域,目前营收中一半以上来自欧洲的海外业务。

现在,长和系已经是拥有众多子公司的两家庞大集团,业务遍及全球52 个国家,雇员总数约28 万名。根据其2013 年财报,仅在香港上市的部分,总市值就高达10230 亿港元。

李嘉诚被称为“超人”是名至实归,每一步都看得到他的精准判断力

过去半个世纪,李嘉诚在进入房地产、能源、零售、互联网、金融乃至航空领域的时机上,总是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是他的个人财富得以急剧扩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下图中,我们列出了长和系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的业务扩张和变化。可以发现,除了依仗判断力多次对资产进行精准的低买高卖之外,对于电信、互联网等领域,甚至是房地产,李嘉诚都是依靠强大的现金流长期支撑,经营较长时间方见回报。

李嘉诚的实体运营和资本运作实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资本运作为实体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可以在经济衰退时并购和囤积,从容不迫地等待经济复苏,从而将资产沽得心仪的价格;另一方面,实体运营产生了丰厚的盈利和现金流,又为其资本市场上的运作提供了声誉的支撑和良好的远景,便利其大规模融资。

以房地产为例:数据表明,和记黄埔的资产负债率从未超过60%,长江实业更是低于20%,而内地的房地产企业这一数字往往在70% 以上,李嘉诚在财务上的谨慎、以及现金流的充足可见一斑。

而连接李嘉诚资本运作和实体运营很重要的一环,便是其资产拆分和售卖技巧。通过剔除盈利微小且丧失潜力的产业,纳入当前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但富含前景的产业,将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集团的现金流充裕、分拆和处置后的企业又有了自由裁量空间,形成良性发展。

以电信业为例:在和黄旗下3G 业务亏损的2000-2009 年,“长和系”旗下的关联公司被拆分、出售多达9 次,所得资金超过千亿港元,支撑这一超前概念延续到了真正意义上的3G 时代。

由于这些原因,李嘉诚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香港首富的地位,也不奇怪了。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嘉诚  李嘉诚词条  香港  香港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说话  说话词条  离开  离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