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广东社科联工作的“六创新”(原创)

東泰山人 

 

我省社科联自2002年7月换届以来,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以中共中央制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为契机,着力于“六个创新”,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这“六个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路创新

2002年以来,在对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现状调查研究基础上,我们党组在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职能,建构新的发展格局,强化社科联组织、协调、联络、服务的职能,构筑独具社科联优势和特点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决策参谋作用,跻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等方面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逐步形成了新的工作思路。这一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社科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全省社科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着力推出对省委、省政府决策有重大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二是发挥优势,扩大联系。社科联是省委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体,最大的优势在于“联”,最大的潜力在于“合”。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社科联特有的组织优势,充分整合社科界资源,扩大社科联的影响,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繁荣,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创新机制,打造品牌。这是社科联凸现工作职能,增加影响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构想,即努力实现 “一个目标”、办好“两个平台”、抓紧“三个杠杆”、树立“四种意识”和做到“五个面向”。“一个目标”就是努力把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使广东成为全国具有改革开放前沿特色和岭南特色的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两个平台”就是学术社团和《学术研究》杂志。“三个杠杆”就是社科规划、社科评奖和社科普及。 “四个意识”就是大社科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个面向”就是面向学术界、面向社会大众、面向决策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面向国内外。

四是强化责任,建设队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科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社科队伍的建设,团结、依靠广大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关注现实,深入实践,总结实践,创新理论,为构建和谐广东服务。

 

二、职能创新

由于有了新的工作思路,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社科联的工作职能不断扩大,2003年以来,我们连续三年一年组建了一个新的“办公室”,连续五年一年开拓一片新领域。其中2003年我们组建“社科规划办”并开展了我省社科规划活动、2004年组建“社科评奖办”并开展了我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的评奖活动、2005年组建 “社科普及办”并举办了首届“广东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暨广东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2006年开办“岭南大讲坛”、2007年举办我省首届社会科学年会。社科规划、社科评奖、社科普及、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社科类基金会的管理等职能都是在不等有关部门给编制、给经费、给办公用地的情况下先干起来的,尽管目前在人员编制、办公用地等方面还没有得到落实,但职能管理已走上规范有序、稳步发展轨道,使我省社科联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以学会工作为主的“小社科”服务向涵盖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的“大社科”服务格局的转变。

 

三、机制创新

在创新工作职能的同时,我们还努力探索适应新的工作职能的工作机制。

首先,创新社团管理机制,健全社科联组织网络。在这方面,我们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主要抓好社团管理模式、社团管理办法和社团工作载体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社团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省对省社科联团体会员单位实行了分类管理的模式,把有代表性的社团分为三个类型,一是对会址设在省直厅局,依托党政机关,主要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社团,实行重点联络,引导其增强社会效益和决策研究能力,在决策咨询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对市场依存度较高,主要面向企业和社会从事咨询中介服务的社团,实行重点指导,着力于引导其依法开展业务,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发展路子;三是对依托高校或社科机构,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学科研究,特别是其研究领域具有岭南历史文化特色,在学科创新发展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较具影响力的社团实行重点扶持,强化其学术交流、学术创新的功能,促进学术繁荣。通过上述尝试,进一步加强了学会建设,激发了学术社团的生机与活力。

2、创新社团管理方法。

2006年,我们与省民间组织管理局联手,把社团年检工作作为引导和督促社团规范运作和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目前由省社科联作为业务主管的社团,已全部进行年检。同时,结合社团换届,牢牢抓住社团的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这一环节,保证社团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提高社团活力、培育和发挥社团功能方面下功夫,让一批学有所长、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中青年理论骨干通过换届进入学会领导班子,促进了我省社科类学术社团的健康发展。

3、创新社团工作载体。

近年来,我们以 “社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和“助你成功”论坛作为社团管理工作的平台,着重从理论的层面上探讨社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团自身发展的对策研究。通过联合与互动,加强了省社科联与社团单位以及负责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地市社科联工作指导、协调、服务的力度,主要体现在配合文化大省建设,促进各地市发掘、保护具有岭南历史文化特色的研究基地的建设,如推动江门成立广东侨乡文化研究基地,这是全省唯一的侨乡文化研究基地;批准中山成立广东香山文化研究基地,为香山文化研究搭建平台。

其次,创新社科规划和社科评奖工作机制,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建立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工作机制。2003年,省委为了更好地发挥社科规划作用,推动学科建设、理论创新,决定由我会管理省社科规划办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社科规划作用,推动学科建设、理论创新和为决策服务,确保出精品、出人才,我们改革创新了社科规划体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工作的意见》,不断充实省社科规划项目类别,完善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机制、成果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国家项目、省项目申报立项工作衔接配套的程序和措施,严格把好立项“入口关”和成果结项 “出口关”,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的新轨道,实现了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近几年,我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获准立项数及所获资助经费呈跳跃式增长趋势,多年位于全国前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各省市区社科规划办主任会议上,我省社科规划办在35个量化指标评选中,综合总分排名全国第一,并评为“2006——2008全国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先进单位”。

——建立科学、公正、权威的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体系。2004年11月,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成立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领导小组,下设评奖工作办公室,省社科联负责评奖办的日常工作。我们分别在2005年、2007年组织了开展了第一、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奖工作。其中第一届评出了209项优秀成果,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14项,18人获得特别学术成就奖;第二届共评出156项优秀成果,一等奖26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85项。其后,根据两次评奖活动的经验,我们对《细则》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努力使奖励成果能够真正代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使评奖活动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同时,我们以政府奖的评奖为依托,建立了相对权威的评价组织。2005年,我们与澳门基金会联合举办了首届澳门社科研究成果评奖;协调指导惠州、东莞、佛山等地级以上市开展了首届社科成果评奖活动。

其三,创新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机制,开拓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新渠道。

2005年,在省委宣传部和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社科联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办公室,制订了全省社科普及工作总体思路,较快搭建起制度化、规范化的全省社科普及工作平台。近几年,我省逐步打造了“社科普及周”、“岭南大讲坛”、“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等具有广东特色的社科工作的新品牌、新亮点。

“广东社会科学普及周”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共同发起,全省联动,主题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主体活动是“五个一百”,即百场咨询活动、百场系列讲座、百场学术研讨会、百位社科专家谈和社科知识进百家基层单位,活动形式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影响逐年扩大。经过几年的努力,“社科普及周”已经成为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覆盖面广、群众喜爱的文化大餐。

“岭南大讲坛”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共同举办,目前已成功启动五个系列:“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岭南大讲坛巡回论坛”、“岭南大讲坛艺术论坛”、“岭南大讲坛企业论坛”。创办以来,我们精心策划选题、邀请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作演讲嘉宾,建立了“选题库”和“专家库”,加强了与强势媒体的合作,建立了论坛立体传播网络,初步实现了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立体传播效应。每年举办讲座140多场,平均2至3天举办一场讲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经过几年的辛勤培育,“岭南大讲坛”已经成为领导满意、群众喜爱、专家认同的“开放型大学”或“讲坛超市”。

 

四、理论创新

长期以来,广东社科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依靠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发挥“桥梁纽带、决策参谋、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努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开展了各具特色学术活动,活跃了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传播了社会科学知识,促进了社会科学普及,造就了一批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社科理论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岭南特色、在全国较具开创性和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例如:我省率先开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较早关注经济特区理论和港澳经济研究、外向型经济研究,在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岭南文化研究、华人华侨研究、第三产业经济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阵地创新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省委省政府广泛吸纳社会科学界的意见,出台了一批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举措,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科规划经费、社科评奖经费、社科普及经费逐年增加。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广东社会科学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这些,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争取了较好的经费保障和物质条件,对加强与创新我省社科阵地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精心办好《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全国最早创立的理论刊物之一,是我省重要的学术理论窗口和学术理论交流园地。近些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名刊工程”,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强了编辑队伍培养、作者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办刊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力度。在栏目设置上体现三个结合: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相结合;地方特色与一般问题相结合;学术问题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栏目,如“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理解”、“融会与超越”、“审美文化”、“港澳研究”、“岭南文化”等。近年来,《学术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各种评价体系中保持前列。刊物的影响因子不断提升,根据最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排名,《学术研究》在500多份CSSCI来源期刊中排第3名。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学术研究》机构用户总计已达2963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白宫图书馆、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等都藏有比较齐全的《学术研究》杂志。

其次,创建了广东社科联新网站。为了加强社科理论信息和工作动态的收集、发布和使用,我们对原有网站进行了技术改造,着手建立了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组建了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管理机构。2006年3月,新网站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开通以来,我们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栏目建设,加快社科信息的传播的速度,为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宣传平台,点击率不断攀升,越来越受到社科工作者的喜爱和关注,较好地适应社科事业和我会工作发展的要求,扩大了广东社科联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加强了工作网络建设。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全部成立了社科联,全省有22个县(市、区)成立了社科联。近几年,我们对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加强管理、促进发展,审批成立或变更登记了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广东高校教材研究中心、广东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广东华南经济研究院、广东决策研究院、广东南粤法学研究中心、广东南方创新思维研究院、广州东方艺术史研究所、广东岭南文博研究院、广东创意文化经济研究院、广东华文国学研究院等11家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我们还在全省范围内成立了100多个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推动成立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基地、广东香山文化研究基地、广东客家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砚文化研究基地和广东潮文化研究基地等5个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扩大了社科联系统的工作网络。

 

六、管理创新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这些年我省社科联注重加强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服务能力。

第一、加强机关党的建设。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走在前面”的排头兵实践活动、“三服务一促进”主题实践活动和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等方式,全面推进机关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倡导全体同志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这五种意识,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我们先后在机关中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和科以下干部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岗位”的新举措。19名符合竞岗条件的处、科级干部参与了竞争10个正副处级的职位资格。在实施这些新举措的同时,我们鼓励在职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优化整合,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有了新的提升,机关面貌焕然一新。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有活力、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

第三、加强了制度建设。2004年,我们编印了《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作制度》,其后,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进一步修订、细化有关机关议事决策和机关管理、职能业务方面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党组议事规则(试行)》、《公文处理工作细则(试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招聘、录用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建设节约型机关实施方案》、《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暂行规定》、《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社团管理办法》(试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试行办法》一批规章制度,推动机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除此之外,在我们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和比较满意的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在各个具体工作层面,创新精神和创新性内容仍显不足;在加大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社科联统筹、协调、组织功能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打造精品,突显地域优势和学科特色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思路,实功实做;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社科队伍建设,促进中青年社科人才迅速成长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些问题,例如混编问题、经费短缺问题、事业单位改革问题恐怕也不是社科联可以自己解决的。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很想了解兄弟省市区社科联的经验,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东泰山人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七日在部分省市区社科联创新工作座谈会杭州会议上的发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广东社科联工作的“六创新”  社科联  社科联词条  广东  广东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原创  原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