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十大问题

 

农村建设存在的十大问题

 

   近几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问题积累多年,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解决,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笔者长期的深入农村、基层,与农民、基层干部接触平凡,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需要什么。新农村建设也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内容,从归纳来看,仍然存在着以下十大问题。

   一、规划编制严重滞后。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启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村的各项公共事业相继开工建设。因此,“规划进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对迟缓,省市县都缺乏系统安排部署,存在着规划编制的目的概念不明确,组织方法不灵活,资金落实不到位,能力水平还不高等问题,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出现了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内容上忽视发展生产;以住宅小区规划代替农家群落规划,忽视家庭庭院经济和民族风俗特点;以新产业开发规划代替当前主导产业发展,忽视粮食生产;以政府官员的意图代替村民自愿,忽视农户的家庭支出能力的不良倾向,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使新农村建设蒙受损失。

   对策建议:

   一是要树立正确规划概念,不断提高规划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新农村规划要讲求科学,既要提出要求,又不能强求一律,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防止走偏;三是要突出乡村特色,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四是要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有效改善农村生活居住环境,搞好村庄环境,达到洁净、美观;五是村庄规划编制要符合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要集节约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以人为本、讲究实效、分步实施。

   当前,应抓紧制定:(1)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县级总体规划,(6-8个专项规划)(3)乡级总体规划,三个专项规划,即产业、布局、道路;(4)村庄规划,A总体平面示意图,B住宅平面示意图,C规划编制说明书;(5)村庄治理规划。

   二、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新农村建设中,我县尚未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而计划中的建设资金受到条块分割的限制,加之地方政府统筹条块资金的能力有限,致使新农村建设无法开展,多数村的新农村建设处于筹备和搁置状态。有些项目是国家有项目,县级财政有预算,乡村多方有筹资,唯有省级、市级几乎没有直接资金支持。

   对策建议:

   设立从上到下的各级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不断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充分利用好中央的惠农政策,争取中央财政直接支持:要在财力可承受的限度内,加大对省和市级财政的争取力度,加大县财政直接投入力度;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投资投劳。

   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受益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和生产经营活动投入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有致富的愿望,没有增收的办法,有建设的干劲,没有真正的实效。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加之政府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于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中,听到的声音多来自于两个群体:官员和专家。尽管地方政府和部门积极性很高,工作力度也很大,但是由于农民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建设中集体“失语”,导致新农村建设纸上谈兵。

   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建设者和受益者,硬件建设可以通过国家投入解决,软件建设必须有农民的参与。只有国家的投入,没有农民的参与,美好蓝图绝对不能实现。社会各界要充分重视新农村建设主体,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基础上,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教育、引导、组织、发动农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基层干部素质普遍低下。

   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不可否认,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与过去比,有不同程度的解放,但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以下模糊认识: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简单化,喜欢“一个模式”、“齐步走”。二是部分基层干部有的漠不关心、悲观畏难,有的存在浮躁心理、急于求成。三是许多群众期望值过高,“等靠要”思想较严重。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必然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育好选好用好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基层主心骨、排头兵、领头雁;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执政能力;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应大力引进大学生当“村官”,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又解决农村人才缺的问题。

   五、乡村两级财力极度艰难,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举步维艰。

    由于行政管理机制的问题,地处西部的乡镇,发展基础弱,财源税源少。加之目前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还只能局限于各种帮扶、帮建框架内,向农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而中央和省的转移支付,很大程度上要靠“跑省进京”争取。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不少乡镇政府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而农村集体经济也随着村办企业的倒闭,村组“机动地”的取消,变成了“空壳”,拿不出钱搞新农村建设,致使乡村组织服务断层、农业服务体系断线、农村公益事业断挡。个别新农村建设搞得好、步子迈得快的村,主要是靠村集体的产业做支撑,从村集体划拨专款用于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发展,相比之下,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性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比重还不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也尚未建立。

   对策建议:

  要努力提高村级集体实力,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单纯依靠各级财政支持还远远不够,还要探索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如何增加村一级集体收入。可以肯定地说,没有集体收入的村,在目前条件下,根本解决不了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建设问题。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村级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要千方百计发展村办工业企业,走工业带动型之路;对那些靠近城市、小城镇、有一定区位优势的村,要开发“金角银边”,走三产主导型之路;对有些农民不愿种、无力种的土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中连片,集体收租,走反租倒包型之路;对有资源的村,可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走自然资源开发型之路。

要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必须通过推进农村城市化和社区化,用抓城市社区的办法、体制、制度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组织医疗、文化、卫生、商贸等公共服务部门和系统,不断把触角向基层延伸。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如供销社可以在农村发展连锁超市,不要仅限于乡镇一级,还要在各村设立站点,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农资和生活用品。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农村医疗站、卫生室的指导力度。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总之,要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最终实现农村的城市化、社区化和农民的市民化。

   六、陈规陋习根深蒂固,观念落后,普遍缺乏生存环境意识;“脏”“乱”“差”现象突出,村容整治容易,保持难。

   农村人口多,分布广,文化知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家庭仍然在贫困线上生活,有的还处在文盲半文盲状态,有的还死守着陈腐的封建观念、封建迷信,为一已私利而钻营,有的还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而村内房屋建设是残垣断壁、住房破旧,人居环境是吃、行、寝混杂,人、禽、畜混居,生活环境是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排乱倒,卫生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居住环境较差。

   对策建议:

  应该借助新农村建设这个机会,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室、文化室、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风气,大力表彰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人物。

   要借助新农村建设这个机会,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搞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要积极推进农村小康住宅建设,以现代人文居住环境为指标,实现动静分离、食寝分离、居寝分离、洁污分离;要引导和支持农民,改变那种食寝合一、人畜共居的方式。要注重搞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实实在在地抓好“一建三改”工作;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持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机构混乱,难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的设置,我县需说设有专门机构,但大多数新农村建设机构都挂靠在各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无编制、无经费、无专职人员、无工作手段。从而导致新农村建设机构没权利、资金不落实、项目靠不拢,口号、动员、评比多,实惠政策少,出现了“中央有机构、省市政研助、县上孤军战、乡村在实干、百姓等靠看”的工作格局。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人以“中央急、省上疲、市县热、乡镇干、群众看”的感觉。

  八、建设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三者关系在政决策者中间概念不清,关系不顺。

   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三个重点,建设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一村一品,由于在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党管(兼管)新农村,政抓(兼抓)一村一品,缺乏统一的领导、组织、协调及规划,出现了多头分管,分头推进,你是示范村,我也是示范村,你有重点村,我有推进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就是无法形成向心力的现象;出现了在一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主导产业不明显,经济发展缺乏后劲;而在一些一村一品示范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的局面。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困惑的是,目前支农项目资金虽多,但十分分散,使用效率不高,使农村工作无法协调统一,整体推进,

   九、重基础、轻产业,重政绩、轻实效,重号召、轻操作。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三热三凉”、 “四轻四重”的现象。“三热三凉”就是点上热、面上凉,试点村搞得有声有色,非试点村则进展缓慢,甚至无动于衷;前期热、后期凉,去年抓得紧,今年有所放松;农村热、城市凉,农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很高,而城市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明显不够。“四轻四重”,就是重经济发展,轻民主政治建设;重物质生产,轻人的素质提高;重具体项目,轻规划编制;重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轻长远产业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些地方热衷于抓“试点”,急于出“政绩”;热衷于村容整治,急于树“形象”;热衷于立“招牌”,不一定真干事,而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却面临行政推动不灵、工作没抓手等难题,由于硬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一些县乡干部对乡镇发展农村经济的职能产生怀疑,对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科学认识,

   十、国家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很难统一、协调,整体推进。

   国家的涉农项目,大多是方向性的大型项目,而新农村建设项目却很庞杂,尽管小,但非常具体。一般的国家涉农项目,农村是无法单独承接和实施的。国家的涉农项目,由省部级多个部门管理和分配,而各部门对项目有着各自的投入目标和管理办法,无法直接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由于涉农项目分头管理,多头审批,重复设置,缺乏统筹协调,致使项目资金使用分散,投资效益不佳。加之涉农项目自上而下“一刀切”实施,缺乏有效管理程序和监督机制,出现了层层截留的“漏斗现象”,尽管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很大,但实际用到新农村建设上的却较少。

   对策建议:

  要进一步下放涉农项目审批权限,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创新协调机制,完善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采取“集中使用,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责、各记其功”的方式,打破部门分割,实现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资金捆绑使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十大问题  存在  存在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十大  十大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  问题  问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