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非常规武器(新知识点)----核武器(4)

比例爆局

简称“比髙”。爆心距地面髙度h与爆炸威力Q立方根的比值。比高SH=h/Q(特殊字符无法显示)常用单位为:米/(千吨TNT当量)(特殊字符无法显示)气当大气层核爆炸的比髙相等时,冲击波引起的毁伤大体相似。常以比髙来区分空中核爆炸和地面核爆炸

核爆炸方式

核武器在不同介质、不同髙度或深度实施爆炸的类型。通常分为大气层核爆炸、高空核爆炸和地(水)下核爆炸。大气层核爆炸又分为空中核爆炸和地面核爆炸。不同方式的核爆炸其外观景象和杀伤破坏作用也不相同。

核武器自相摧毁效应

核武器齐射(投)、连射(投)时,核爆炸对己方后续核武器的破坏效应。包括冲击波对核弹头结构的破坏、对弹道引起的偏离,核辐射、电磁脉冲对核弹头电子设备的破坏和引起过早点火等。

核爆效应防护

为避免或减轻核爆炸对人员和装备的杀伤破坏效应而采取的措施。如地下工事可有效地防止光辐射,在一定程度上防护冲击波。深埋地下工事可抵御较近距离发生的核爆炸。地下工事的覆盖层也能有效地防止早期核辐射的伤害。利用地形掩护也可以减轻冲击波的破坏。采取屏蔽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核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破坏。利用掩蔽所可有效地减少放射性沾染对人员的伤害。

核爆辐射生物效应

核爆炸辐射对生物体的损伤作用和后果。核爆辐射生物效应可分为早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生物受核辐射后造成细胞损伤,损伤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大小、射线类型、照射部位等。大吸收剂量的早期核辐射效应表现为人员的急性放射病,丧失战斗力;较小吸收剂量的早期核辐射效应可导致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液白细胞减少。长期效应会造成人员造血功能障碍、白内障,严重的可造成白血病、恶性肿瘤。核爆辐射对生物的损伤还包括生殖细胞受损、导致后代异常等遗传效应。

核爆长期效应

核爆炸对人体瞬时效应引起的后遗症以及放射性沾染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生理、心理所造成的长期危害。瞬时核辐射效应除能使人产生急性放射病外,还可造成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概率明显增加,还可以引起遗传效应等。核爆炸放射性沉降中的长寿命核素可以长期造成危害,例如铯-137、锶-90可以通过水和空气进入人体,严重时可以引起放射病。

核爆通信效应

核爆炸产生的各种破坏因素对通信信号的传输和通信设备的影响和破坏作用。γ射线、X射线、中子及裂变碎片都能引起空气分子电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大气电离层形成附加电离,从而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附加电离对通信的影响程度决定于核爆炸的威力、爆炸髙度和电波波长等因素。核爆产生的附加电离对短波天波通信影响最大,严重时可使短波通信中断。

核电磁脉冲

核爆炸释放的γ射线和X射线与周围介质作用产生的瞬时强电磁场。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高速运动的康普顿电子流,电子流不对称的部分将激励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脉冲。大气层核爆炸在爆心附近可引起电场强度达到105伏/米量级的电磁脉冲。场强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大威力的高空核爆炸可以在地面产生强电磁脉冲,其范围可达1000千米以上,最髙场强可达104伏/米量级。核电磁脉冲可以通过天线、电缆等途径干扰或破坏电子设备、通信及控制系统。

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微粒对人员、地面、食品、水源和空气等的污染。是地面核爆炸主要破坏因素之一。放射性微粒包含核裂变碎片、剩余核材料以及核爆中子引起的感生放射性物质,由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其半衰期长短不一,长的可达几百万年。放射性沾染的程度随核武器的威力、性质,爆炸髙度,离爆心距离,以及气象条件而变化。地面核爆炸引起的放射性沾染严重,影响范围大、时间长。某一地区的沾染程度用单位时间的照射量来表示。

                                                              核武器爆炸场面震撼瞬间

核爆炸烟云

大气层核爆炸火球熄灭后形成的放射性云团。云团向四周膨胀并迅速上升,与随之从地面升起的尘柱一起组成“蘑菇云”,蘑菇云上升后随风漂移,并将放射性物质带到下风方向,逐渐消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非常规武器核武器  非常规  非常规词条  核武器  核武器词条  知识点  知识点词条  武器  武器词条  非常规武器核武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