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新疆兵团所属各师各团(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新疆兵团农4师.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上海慰问团到农四师慰问.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边境通行证.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农四师通行证.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老军垦战士6.jpg:

    十二师:

     农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境内,师部驻乌鲁木齐市。

     农十二师(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下辖六个农牧团场以及十余个直属工、交、商、建企业,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的西郊和南郊,呈鞍状环绕乌鲁木齐市。管理区域东至吐鲁番市,西郊,与昌吉市隔河相望。南入和静县、托克逊县境内,北与乌鲁木齐县安宁渠乡、种苗场相连。与乌鲁木齐市属单位交织在一起。 全师总人口 5.4万人,其中汉族4.2万人,少数民族2万人。土地总面积37.38万公顷。其中,草场面积20.69万公顷,可耕地总面积3.8万公顷,由于受水利条件的限制,年实际播种面积1.7万公顷。水资源主要来自乌鲁木齐河和头屯河,红星干渠从天山南坡大河沿沟引水穿过兰新铁路到达221团。芳婷针织品、佳丽乳品、天山文具、八一酱醋等一批新老工业品牌已享誉全疆,部分产品出口周边国家及东南亚地区。建筑业在乌鲁木齐建筑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是乌鲁木齐市肉、蛋、奶、禽、菜、鱼、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拥有纺织、塑料、煤炭、食品加工等工矿企业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目前该局拥有工业企业106家,年创产值2.8亿元。工业产品达130余种,生产的煤炭、塑料地膜、乳制品、纸箱、墨水、皮革、箱包等产品畅销全疆和兄弟省市。 十二师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旅游资源有风景优美的白杨沟、菊花台、巴布盖旅游区、东山狩猎场、滑雪场、风景独特的火山后观光旅游区、优静美丽的休闲度假庄园,还有幸福1、2、3号水库,后沟水库和王家沟大型红岩水库等旅游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新师部.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团场分布.jpg:

      104团   农十二师一0四团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西山路139号。该团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煤炭、白云石、大大理石、铜矿、砂石料、膨润土、石英砂、冰洲石等矿产。有原始森林、广袤的摹、野生植物、动物、文物古迹。可耕地面积大、日照充足,沿西山路两侧二、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积340.4万亩,其中垦区17.4万亩,耕地为2.48千公顷,草场面积323万亩。全团现有总人口17877人,农业生产连队九个,牧业生产单位七个,工业生产单位十一个,商业单位四个,乡镇企业八个。运输单位三个,团属农业技术推广站、水管所、直辖单位50个。

    221团   农十二师 二二一团场建于1956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坐落于吐鲁番艾丁湖畔。在素有“火洲、风库”之称,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的环境里,在含量不足15%和含碱量极高的沼泽地上,变荒原为良田,创造了人间奇迹。如今已发展为拥有12个农业连队及果酒厂、轧花厂、砖厂、煤矿、瓜果公司等综合经营的国有企业。土地面积78.3万公顷,团场现有职工3400多人,葡萄种植面积近533公顷,棉花种植面积近467公顷,形成了以葡萄、棉花为支柱,瓜果、林木、畜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三坪农场 该场占地9933公顷,耕地7000公顷,总人口 11000人,职工4088名,是一个以    农、工、商、交、建综合经营的中型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场条田实现林网化、耕作实现机械化。场内交通便利,乌伊公路、北疆铁路、乌奎公路贯穿场区,12路公共汽车直达该场。场内金融、通讯、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齐全。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汉、维语系学校;医院有床位 120张,达到“一甲”医院标准;有线电视覆盏率达80%以上;小城镇建设开始起步,基础设施配套,现代化城郊型国营农牧团场初具规模。该场是乌鲁木齐市三大副食品基地之一,近几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加快了城郊型农业经济的发展。5000亩商品蔬菜基地已建成,正在向 10000亩的规模发展。该场每年为城市提供商品粮 250万公斤,瓜菜1.1万吨,肉食 600吨,禽蛋 500吨,鲜奶1200吨。工业是该场的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皮革制品、原煤、陶粒建材、冷饮食品、优质面粉、食油、植物奶油。其中陶粒、皮革制品已成为新疆名牌产品,“北冰洋”皮夹克1994年被乌鲁木齐市消协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995年获国家三 A级企业殊荣,冰河冷饮厂连续两年利税逾 100万元。

      西山农牧场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地处乌鲁木齐市南郊25公里,西山农牧场成立于1960年。下属农牧业连队12个,工业及服务企业7个,建筑公司一个,学校和医院各一个。拥有土地面积14万亩,第一产业现已初步形成蔬菜种植、畜牧、饲草生产“三足鼎立”的格局。  主要作物土豆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公顷,有早、中、晚熟和不同品质的品种7个,优良品种的使用率85%,年产土豆3.5万吨;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已完成1400公顷,年产饲草7500吨,仁用杏的种植面积134公顷;温室大棚67公顷,每年冬季可生产新鲜蔬菜4200吨。  西山农牧场地处海拔较高的冷凉地区,夏季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0.5℃,土壤质地属砂壤土,透气性好,特别适合马铃薯种植,形成了马铃薯种植理想的天然环境。近万名职工群众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创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金蛋蛋”,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五一农场 该场建于1957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成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工交商建多种经营的综合型城郊国营农场。全场总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该场发挥资源和地理优势,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牛奶、禽蛋、蔬菜、瓜果在乌鲁本齐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啤酒花有着全疆最早的种植历史,并以产量高、质量优畅销国内外。第二产业,特别是场办工业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发展到拥有10余个行业、上百个品种的生产规模,其中超薄地膜、玻璃瓶、食品、建材、粮油、饲料等产品多次在自治区、兵团、乌鲁本齐市有关部门举办的评比中获奖。场办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占55%以上,成为该场的支柱产业。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农场社会化大生产和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104团.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104团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三坪农场.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农十二师五一农场.jpg:

   十三师:

     农十三师:即原哈密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境内,师部驻哈密市。

     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位于新疆东部,镶嵌在哈密地区一市两县版图内,东倚甘肃酒泉地区,西邻吐鲁番地区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与蒙古国接壤。南北宽270公里,东西长297公里,总面积998544.2公顷,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是闻名遐尔的瓜果之乡。兰新铁路、国道312线横贯东西,是连接全国和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地域、资源、交通是发展经济的三大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一、二、三产业的条件,投资环境良好。地处哈密地区境内,师部所在地为哈密市。现辖12个农牧团场,10个工交建商企业,总人口7.8万人,职工2.0万人,耕地面积383万亩,分布在天山山脉东端的哈密和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并被天山分割为不同气候和自然景观。山南温暖干燥,无霜期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种植瓜果、棉花、蔬菜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哈密瓜、葡萄、大红枣以甘甜质美而闯名于世。山北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气候凉爽、湿润,是兵团粮食和畜牧业基地。垦区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煤、油、石英石、大理石、锰、花岗岩等70余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农十三师团场分布.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农十三师地图.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农十三师.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农十三师机关.jpg:

      红星一场  哈管局红星一场位于新疆东大门哈密东部7公里处,兰新铁路横贯全场,312国道绕场而过,全场总人口6636余人,职工2221余人。现有规划面积1.5万公顷,耕地面积1860公顷,有白云石矿、石英石矿、石灰石矿、硭灰石矿、锰矿等矿藏。工业企业5个,国内生产总值4730万元。该团产业以农业和经济果林为主,产品有棉花、小麦、玉米、葡萄、苹果、红枣、上下水铸铁、小麦粉、棉籽油、清真糕点、葡萄罐头、脱水洋葱片、胡萝卜粒、甜椒粒、管件、760型暖气片、猪、鸡、鱼。万亩果园基地建成后,葡萄鲜果年产量将达15000吨。

     红星二场 该场被农垦部命名为“全国红旗单位”、兵团授予“十二面红旗”之一称号,在 22667平方米的耕地上,1997年创社会产值9000万元,人均收入3200元。该场棉花平均亩产 130公斤,创哈管局棉花产量最高纪录,经济效益名列哈管局榜首。并加强对脱水蔬菜厂、砖厂、棉花加工厂、硫化碱厂、饲料加工厂的投入;同时发展创汇农业,脱水洋葱片年产1000余吨,出口美、日等国,累计创汇1100万美元(至1977年)。1994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和银质奖。

    红星三场   哈管局红星三场位于哈密市城郊4公里处,312国道穿场区,与哈密火车站相毗邻,交通十分便利,与哈密经济开发区、石油基地相邻。该团气候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日照长,光资源丰富的特点,特别适合无土栽培项目。红星三场占地1213.33公顷,总人口2745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小型国营农场,工业企业6个,国内生产总值1309万元。主要产品鲜果类有葡萄、犁、杏、红枣等;干果类有葡萄干;还有蔬菜。有一个占地13.3公顷的温棚蔬菜基地,还有一个占地533.3公顷,投资629万,建有109座无土栽培蔬菜温室的无土栽培蔬菜基地。企业有龙泉酒厂,产各类水果蔬菜罐头。该厂生产的龙泉果醋产品符合国家标准2BXBBO15-87。

     红星四场  红星四场建于1959年,地处天山山脉东段喀尔克里山,位于哈密市以东50公里。设16个建制单位,总人口3800多人,干部职工1800多名,全场规划面积3.2万公顷。199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86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804万元,职工人均收入6450元。全场固定资产总额4715万元。目前,农场党委正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依靠科技全面实现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决心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新型农场带入21世纪。

    红星一牧场 哈管局红星一牧场位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北与蒙古国接壤,属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水资源丰富,有独立地表水系一条,地下水埋藏深10-16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铜、铅、铁和水晶、黑云母、玛瑙、硭硝等矿产,煤的探明储量732.6万吨。全场总人口3266人,从业人员1034人。拥有土地面积25.0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17.5万公顷,耕地1.94万亩。防风固沙林26.7公顷。工业企业4个,国内生产总值575万元。产业以畜牧业为主,是兵团优质U系和超细细毛羊的基地之一,年末牲畜存栏5.12万头。主要产品有大麦、豌豆、油菜、哈密大枣、皮革制品、菜籽油、食品加工、煤炭等。该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天山松雪、尖山小月、大小瀑布等十多个天然景区。

    红星二牧场  红星二牧场始建于1958年,是兵团早期成立的边境农场团场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山区畜牧业和农业开发区种植相得益彰的发展态势。该牧场现有汉、哈萨克、维吾尔等7个民族,总人口2500余人。山区畜牧主要畜种有细毛羊、土种羊、山羊、马、骆驼等。红星二牧场骆驼圈农业开发区地处哈密东70公里,素有“军垦东大门”之称。该开发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初步形成了棉花、葡萄、瓜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开发格局。随着牧场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开发区内的各项社会性建设也得到不断完善。场区道路纵横交错,通讯手段不断更新。

     黄田农场  哈管局黄田农场位于哈密以东二十公里处,国道“312”线从农场中心穿过,全年降雨量33毫米,日照3358小时,无霜期180天左右,水资源丰富,并有年调节水量9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现有人口8531人,职工3650人。耕地面积2060公顷,完成播种面积2070公顷,工业企业7个,国内生产总值6452万元,职均收入7000元,实现粮食总产269.8万公斤,皮棉总产138.7万公斤,全场林业保存面积2266.7公顷,林木蓄积量9.7万立方米,还拥有2.33万公顷天然草场,牲畜存栏数5.3万头。该团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洋葱、葡萄、梨、脱水菜、各种酱菜、各种石材等,特别是“班超”系列酒畅销区内外。

     火箭农场 哈管局火箭农场位于哈密市西郊,交通通讯便利,现有耕地面积2880公顷,总人口7783余人,有9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22%,从业人员3417余人。该场工业企业6个,国内生产总值3707万元,职均收入7002元。1994年该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光荣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 该场以农业为主,经济作物比重大,棉花占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棉花单产115公斤,总产2314吨。经济果林面积600公顷,是葡萄、大枣的重要产地。主要产品有葡萄、红枣、棉花、红砖、餐巾纸、U形管件、鱼、牛奶等。

     柳树泉农场  柳树泉农场位于哈密绿洲西北边缘,兰新公路、“312”国道、铁路横贯场区,光照资源丰富,无霜期198天,年最高气温42.6度,总人口9266人,农场控制面积12万公顷,现有耕地面积1990公顷,园林面积686.7公顷,工业企业3个,国内生产总值2431万元,职均收入5476元,牲畜存栏3.33万头(只),庭院年纯收入551万元。该场种植的优良春小麦——哈春一号在哈密地区享有盛名。该场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棉花、小麦、梨、桃、红枣、李光杏、无核白葡萄、马奶葡萄等,其干果、鲜果远销全国各省市,有的还出口国外。

     红山农场  红山农场地处巴里坤高山盆地,属冷凉干旱气候,全团总人口7626人,从业人员2346余人,全团总面积5.3万公顷,耕地面积6320公顷,工业企业4个,国内生产总值2442万元,各类牲畜3.6万头,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工、商、边贸综合经营的国营农场。主要种植啤酒大麦、春小麦、豌豆、油菜等。该场对于发展高产优质啤酒大麦生产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尤其是“甘啤1号”啤酒大麦1995年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围绕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建立了以盐化工为主的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硫化钠、面粉、煤炭、酿造酒等,其中“蒲类牌”硫化钠年产2.5万吨左右,位居全国同类企业第二,95年被新疆名牌产品和出口免检产品,远销日本、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港台等地。具有独特风光的高山鹿场,是人们旅游消暑的佳境。

     淖毛湖农场  哈管局淖毛湖农场位于哈密地区东北部,东北边境与蒙古相邻,属大陆性戈壁盆地温热干旱气候,无霜期175天,20度以上持续117天,有一年两熟的光热条件。该团还拥有煤矿、铜矿、玛瑙矿等矿产。现有总人口1371人,职工479人。可垦地2666.7公顷,现有耕地近666.7公顷,下辖弄木团场4个,工业企业3户,商贸企业9户,交通、建筑单位个。

,国内生产总值380万元。该场以农业为主,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等农作物,也是发展葡萄,红枣等园艺生产的理想之地。生产的哈密瓜以其优良的品质远销上海、广州、香港、新加坡、杭州等地。九六年该团场筹建了火力发电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农十三师农场.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农十三师 红星一场.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农十三师黄田农场堆沙造林.jpg:

     十四师:

     农十四师:即原和田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主要分布在和田地区境内,师部在和田市。地处昆仑山北麓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 东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踞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西与喀什地区毗邻,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部与阿克苏地区相连,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和克什米尔接壤;全境东西长570-648公里,南北宽420-580公里,边境线长219公里,总面积24.91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15.08%。

    该师自1949年创建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大型农垦集团,下辖3个农牧团场,2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家运输企业,4家建筑企业,2家商贸企业及2家供销物资企业。师部所在地为和田市。南依昆仑山北麓,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是兵团最南端的一个农业师,现辖3个农牧团场,7个工交建商企业,    2006年,总人口3.2万人,其中,男性1.6383万人,占51.2%;少数民族2.3342万人占73%;,耕地面积6.1万亩。垦区的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适宜粮、棉、瓜、果、桑的生产。垦区内有麻黄、大芸、雪莲、干草、党参等多种野生药材及金、玉石、石墨、云母、水晶石等矿产资源,前景广阔,亟待开发、开采和建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师团场分布.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农十四师师部地图.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农十四师军垦战士.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农十四师3.jpg:

        224团 农十四师二二四团成立于2004年3月,位于 皮山县与墨玉县交界处的阿克兰干地区,东经79°14′57″—79°22′25″,北纬37°12′29″—37°24′51.5″,东邻墨玉县的雅瓦乡、乌尔其乡和扎瓦乡,西接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北靠大沙漠,南邻G315国道;总面积为20847.7公顷。距和田市75公里,是21世纪兵团在亘古荒原上新建的第一个现代化新型团场。全团2005年年末总人口19338人,少数民族19007人,占总人口的98.3%。下辖6个生产连队,6个直属企事业单位。

     47团  农十四师四十七团现有人口3790人,职工1255人,25个连营建制单位。土地面积1.35万公顷,耕地面积1.9万亩。以种植粮、棉、果品为主,小麦种植面积为3692亩,玉米种植面积6500亩,园艺面积6100亩。果品以葡萄、苹果、梨为主。农业生产机械化达到80%。团畜牧公司是和田地区菜蓝子基地之一,畜、禽、蛋、肉年供应量占整个和田地区的60%。

     皮山农场  该场地处和田地区皮山县境内,2000年底至今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皮山农场。该场位于皮山县城东北20公里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现辖12个农牧业连队,46个农业小队,13个场直工、交、商、建服务和辅助生产单位,民族学校10所,汉族学校 1所,民族医院 1所,拥有病床105张。全场总人口 15822入,民族人口占98.19%,是兵团最大、最典型、唯一的边境少数民族团场。该场占地面积4655平方公里,易垦荒地20余万亩。现有耕地5.27万亩,其中农业用地3.94万亩,园艺用地1.18万亩,林地0.6万亩,水域面积2040亩,人均耕地3.33亩,灌溉面积 63310亩,牲畜存栏4.07万头(只)。有调节水库 1座,水库容量 280万立方米,连接全场各级渠道 237条,长达264公里。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无核白葡萄、苹果、梨、桃、杏,兼植油料、瓜、菜等产品。

     一牧场  一牧场的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后勤部驻和田办事处。2000年底至今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一牧场。该场位于策勒县境内,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昆仑山的西北坡,居住着汉、维吾尔、回等 5个民族,2005年末总人口2088人,少数民族1781人,占总人口85.3%。总面积120.8万亩,其中草场114.33万亩,耕地0.54万亩,年总产值 600万元以上,是一个牧业生产程度较高的中型企业。该场以牧业为主,尤其是该场多年研制实验的杂交细毛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1996年底绵羊放养402860只,年产羊毛 120吨,    羊肉 190吨,现又新建网围栏 100公里,为羊群安全过冬打下了可靠的饲料基础。

     皮墨垦区农十四师皮墨垦区  皮墨垦区是农十四师新开发建设的垦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和田地区皮山县与墨玉县交界处,距墨玉县城直线距离36km,地理坐标为东经79°14′57″—79°22′25″,北纬37°11′29″—37°24′57″。皮墨垦区南北平均长24km,东西平均宽9.2km,土地总面积31.27万亩。垦区西接皮山县的皮亚勒玛乡,东临墨玉县的雅瓦乡、乌尔其乡和扎瓦乡,北靠大沙漠,南临G315国道。

  皮墨垦区的开发建设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林果业为重点,植树种草,防风固沙,开发建设形成园地面积12.66万亩,各种林地面积8.95万亩,绿化居民点面积0.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0.37%,土地利用率达到78.10%,使皮墨垦区由多沙丘、少植被的荒漠景观变为林、果、草结合的秀美的人工绿洲环境,在和田河流域西部形成一道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也将成为和田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农十四师224团.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农十四师47团.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农十四师.jpg:

     建工师:

     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师部驻乌鲁木齐市,前身是第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铁路工程纵队。铁纵是为修建新疆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于1974年4月组建的一支铁路施工队伍。是兵团所属14个师中唯一一支以建筑安装为主的建制师,同时也是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可承担各类工业、能源、交通、民用等工程建设项目的一级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大型企业集团。

建工师下辖团场:建工1-8团、建工2团、建工3团、建工4团、建工5团、建工6团、建工7团、建工8团等全师总人口6.4万人,从业人数2.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0.2万人,第二产业2.1万人,第三产业0.5万人,离退休职工1.8万人。

      建工师在新疆十余座城市修建的市政工程近200项,完成了乌鲁木齐西虹路高架桥、克拉玛依东路立交桥等大型市政建设工程。修建了和田机场、伊宁机场、石河子机场和2个大型军用机场。参加了克拉玛依、东疆、吐哈、塔里木四大石油基地的建设。承建了纺织、水泥、化工、糖酒、制药和机械电子工业方面的厂房建设30多家,兵团供销大厦、兵团外贸大厦、屯河大厦、28层住宅楼等大型民用建筑30多家。建工师具有电力工程施工的特有优势,承建了石河子西热电厂和东热电厂、玛纳斯河四级电站和五级电站等大中型电站、电厂25座。建工师还是新疆水利建设战线上的生力军,享有“水利兵”的殊荣,曾参加了玛纳斯河、奎屯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等各大流域的治理开发。共修建大中型水库15座,大型引水枢纽工程19座,开挖大型引水渠道24条,为新疆的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第一座冰碛垄隧道——扎亥萨拉隧道,我国西部最大的曲线铁路桥——哈尔嘎哈特大桥;西部最大的糖厂——石河子八一糖厂;新疆第一座热电厂——石河子电厂;新疆最大的水电站——和静大山口水电站,都是出自建工师建设者之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兵团 建工师.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兵团分布表.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精伊霍铁路2.jpg:

 

 工一团、工五团、工六团 位于石河子市

工二团、工四团、工七团 位于乌鲁木齐市。

工三团 位于库尔勒市

工八团 位于奎屯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新疆兵团工一师组成的参观团在兵团军垦博物馆内.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新疆兵团工一师组成的参观团在兵团军垦博物馆内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建工师.jpg: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疆兵团所属各师各团  新疆  新疆词条  兵团  兵团词条  所属  所属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