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甘肃省

甘肃省(Gansu Sheng)

简称甘或陇。在我国西北部。西夏在其境内以甘(治今张掖),肃(治今酒泉)二州置甘肃监军司,取二州首字为名。宋至元时改设甘肃行省。清置甘肃省。因省境大部在陇山之西,古代又称为“陇西”或“陇右”,故简称“陇”。

兰州市

兰州市(LanzhouShi) 

位于东经103.7°,北纬36.0°,在甘肃省中部,地跨黄河两岸。隋置兰州,据《古今图书集成》载,皋兰山在州南,因以为名。清改皋兰县,1941年设兰州市。 

永登县(YongdengXian) 

位于东经103.2°,北纬36.7°,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后魏废县,建永登亭。《水经注》载,润水南经永登亭西是也。元置庄浪县,明改庄浪卫,清改平番县。1927年改为永登县。 

榆中县(YuzhongXian) 

位于东经104.0°,北纬35.8°,在甘肃省兰州市东。汉置榆中县,明为金县。1912年改为金城县,1919年改为榆中县。据《太平寰宇记》榆中国大、小榆谷为名。 

皋兰县(GaolanXian) 

位于东经103.9°,北纬36,3°,在甘肃省中部。汉属金城郡,隋置兰州,唐为五泉县,宋为兰泉县,金改兰州,清置皋兰县,以县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

金昌市(JinchangShi) 

位于东经102.1°,北纬38.4°,在甘肃省中部。明置永昌卫,清置永昌县。1981年析置市。因境内有金川峡,又以永昌县析置,故名。 

永昌县(YongchangXian) 

位于东经101.9°,北纬38.2°,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邻接青海省。汉置番和县,明为永昌卫,清改永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永昌为元永昌王号名。

白银市

白银市(BaiyinShi) 

位于东经104.2°,北纬36.5°,在甘肃省东部,黄河北岸。1985年以兰州市的白银区和皋兰、靖远两县部分地区设立白银市,原为白银厂,曾以产白银得名。 

靖远县(JingyuanXian) 

位于东经104.6°,北纬36.5°,在甘肃省东部,东北邻黄河。明置靖虏卫,清改靖远县。靖远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故名。 

景泰县(JingtaiXian) 

位于东经104.0°,北纬37.1°,在甘肃省中部偏北,黄河北岸。1913年置红水县,1933年改今名,寓意吉祥。 

会宁县(HuiningXian) 

位于东经105.0°,北纬35.6°,在甘肃省东部,祖历河上游。金置西宁县,明改为会宁县。据《甘肃新通志》,北周置会州,因北周太祖曾于此地胜利会师而得名。

天水市

天水市(TianshuiShi) 

位于东经105.7°,北纬34.6°,在甘肃省东部,渭河南岸。秦汉置上邽县,汉置天水郡,地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据《水经注》,上邦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又据《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秦州地记》:“(天水)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唐置天水县,取汉郡之名。1949年设天水市。1985年天水县撤销并入。 

武山县(WushanXian) 

位于东经104.8°,北纬34.7°,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东汉置新兴县,宋改宁远县,1914年改武山县。以县西有武成山得名。又据《水经注》,武山,因武城川水得名。 

甘谷县(GanguXian) 

位于东经105.3°,北纬34,7°,在甘肃省东部,渭河南岸。秦置冀县,唐改伏羌县,有甘谷城,金因置甘谷县。元代废县,1928年复置。 

1/6

清水县(QingshuiXian) 

位于东经106.1°,北纬34.7°,在甘肃省东部,邻接陕西省。汉置清水县。因地处古陇坂,俗名关山,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以清泉四注得清水而名。 

秦安县(Qin"anXian) 

位于东经105.6°,北纬34.8°,在甘肃省东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汉置成纪县,金改为秦安县。据《元和郡县志》,相传曾为秦国祖先的封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Zhangjiachuan Hui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6.2°,北纬35.0°,在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省。1953年由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陇县部分地区析置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名。县名因川得名,该县位于后川河上,张家川可能是它的别称。

嘉裕关市

嘉裕关市(JiayuguanShi) 

位于东经98.2°,北纬39.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北大河北岸。1965年设立嘉峪关市,市区位于嘉峪关之下,故此得名。

定西县(DingxiXian) 

位于东经104.5°,北纬35.5°,在甘肃省东都,祖厉河支流,关川河上游。金置定西县,明代改为安定县。1914年复改定西县。定西县因宋代定西城为名,意为安定西边。

岷县(MinXian) 

位于东经104.0°,北纬34.4°,在甘肃省东南部,洮河中游。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1913年改为岷县。

渭源县(WeiyuanXian) 

位于东经104.1°,北纬35.1°,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置首阳县,西魏改为渭源县。以地处渭水之源得名。1958年会川县并入。 

陇西县(LongxiXian) 

位于东经104.6°,北纬34.9°,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南岸。汉置襄武县,宋始称陇西,因地处陇山之西得名。 

通渭县(TongweiXian) 

位于东经105.2°,北纬35.2°,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之流散渡河上游。汉置平襄县,宋改为通渭县。取通往古渭州(今临洮)之意得名。一说,因渭河得名。 

漳县(ZhangXian) 

位于东经104.4°,北纬34.8°,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东汉置障县,为塞上险要处,筑城以为障蔽也。北魏改为漳县,以县有漳水,故名。《水经注》称漳川。 

临洮县(LintaoXia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5. 3°,在甘肃省东部,洮河东岸。秦置狄道县,清改狄道州,1913年改狄道县,1928年改临洮县。临洮县,因临近洮河而得名。

平凉市

平凉市(PingliangShi) 

位于东经106.6°,北纬35.5°,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上游。汉置泾阳县,北周改为平凉县。平凉,以苻秦灭前凉,故名。1950年设市。 

灵台县(LingtaiXian) 

位于东经107.6°,北纬35.0°,在甘肃省东北部,邻接陕西省。汉置鹑斛县,隋改灵台县。据《舆地广记》,相传县境有周文王的灵台,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得名。 

静宁县(JingningXian) 

位于东经105.7°,北纬35.5°,在甘肃省东北部,东邻六盘山,邻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元置静宁州。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地处陇山之口,形势险要,此地安宁与否,事关重大,故以静宁为名。 

崇信县(ChongxinXian) 

位于东经107.0°,北纬35.2°,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支流汭河南岸,南邻陕西省。唐置崇信军,宋改祟信县。县因军名。 

华亭县(HuatingXian) 

位于东经106.6°,北纬35.2°,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支流汭河上游。隋置华亭县。

2/6

据《太平寰宇记》,华亭,因地处白马、华,亭三川口而得名。 

泾川县(JlnchuanXian) 

位于东经107.3°,北纬35.3°,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中游南岸。汉置安定县,唐改保定县,元代改为泾川县,因泾水得名。 

庄浪县(ZhuanglangXian) 

位于东经106.0°,北纬35.2°,在甘肃省东北部,六盘山西麓。元置庄浪路,明降路为县。清并入隆德县。1913年析出复置庄浪县,县因庄浪河为名。

西峰市

西峰市(XifengShi) 

位于东经107.6°,北纬35.7°,在甘肃省东北部,泾河之流马莲河上游。1985年以原庆阳县部分地区设市。因西峰镇而得名。 

庆阳县(QingyangXian) 

位于东经107.8°,北纬36.0°,在甘肃省东北部,马莲河上游。汉设郁郅县,宋改名安化县,明、清为庆阳府治。1914年改为庆阳县。据《太平寰宇记》,庆阳,因隋代庆州得名。 

镇原县(ZhenyuanXian) 

位于东经107.2°,北纬35.6°,在甘肃省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邻。汉置临泾县,唐置原州,元为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用州名。 

合水县(HeshuiXian) 

位于东经108.0°,北纬35.8°,在甘肃省东北部,西临马莲河。唐置合水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合水县,因县东北的建水西流、南流至县北,岔河流合,故谓之合水。县因水得名。

华池县(HuachiXian) 

位于东经107.9°,北纬36.4°,在甘肃省东北部,邻接陕西省。1934年由庆阳、环县,合水等县析置。以华池水得名。 

环县(HuanXian) 

位于东经107.3°,北纬36.5°,在甘肃省东北部,环江上游。五代周置环州,明改为环县。据《舆地广记》,环县以大河环曲而得名,大河也就是环江。一说,以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 

宁县(NingXian) 

位于东经107.9°,北纬35.4°,在甘肃省东北部,马莲河下游。西魏置宁州,以“抚宁戎狄”为名。1913年降宁州为宁县。 

正宁县(ZhengningXian) 

位于东经108.4°,北纬35.4°,在甘肃省东北部,子午岭西麓。北魏置阳周县,隋改罗川县,唐改为真宁县,清改正宁县。据《太平寰宇记》,相传唐玄宗时曾于宁州发现二十七尊玉相,以为灵异,遂改宁州为真宁县。

陇南地区

成县(ChengXian) 

位于东经105.7°,北纬33.7°,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北岸,以陕西省为邻。元为成州,明改成县。成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礼县(LiXian) 

位于东经109.1°,北纬34.2°,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本为元代李店,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 

康县(KangXian) 

位于东经105.5°,北纬33.4°,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南岸。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永康县,1929年改名康县。取“安宁、康福”之意,以北周时之康州而得名。

武都县(WaduXian) 

位于东经104.9°,北纬33.4°,在甘肃省东南部,白龙江上游,邻接四川省。汉为武都郡地,汉武都县在今成县。据《汉书·地理志》,天池大泽在县西。颜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西魏曰武州,元译阶州,1913年改为武都县,以汉武都郡命名。 

文县(WenXian) 

3/6

位于东经104.6°.北纬33.0°,在甘肃省东南部,嘉陵江支流白龙江流域,邻接四川省。汉置阴平道,北周设文州,明代改为文县。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谥法为名。

两当县(LiangdangXian) 

位于东经106.2°,北纬33. 9°,在甘肃省南部,嘉陵江上游。汉故道县地。北魏置两当县,以县境两当水为名。 

徽县(HuiXian) 

位于东经106.0°,北纬33. 8°,在甘肃省东部,邻接陕西省。汉置河池县,隋设河池郡,元改徽州,清改徽县。徽县,以元代的徽山驿为名。 

宕昌县(DangchangXian) 

位于东经104.3°,北纬34. 0°,在甘肃省东南部,岷江上游。1913年设西固县,1954年改宕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宕昌为北魏宕昌王号。

 西和县(XiheXian) 

位于东经105.2°,北纬34.0°,在甘肃省东部,西汉水上游。唐置汉源县,宋为西和州,明改西和县。据《元一统志》,因宋、金讲和而命名为和县。又因与安徽的和县重名,故加西字。

武威地区

武威市(WuweiShi)

位于东经102.6°,北纬37.9°,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上游。汉置姑臧县。故匈奴休屠王地,汉武帝以兵力所取,故云武威。明为凉州卫,清改武威县。1985年设市。 

民勤县(MinqinXian) 

位于东经103.0°,北纬38.6°,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下游。1928年置民勤县。因此地“人勇知义,俗朴风醇,男耕女织。”取人民勤劳之意。

古浪县(GulangXian) 

位于东经102.8°,北纬37.4°,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汉为苍松县地,明置古浪守御千户所,清雍正年间改为古浪县,因县境有古浪河为名。 

天祝藏族自治县(TianzhuZang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2.8°,北纬37.2°,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邻接青海省。1950年建立天祝自治区,1954年改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县。天祝,即取县境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命名。

张掖地区

张掖市(ZhangyeShi)

位于东经100.4°,北纬38.9°,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汉置张掖郡。据《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地处张国臂掖,故云张掖。隋置张掖县。1958年改为张掖市,1961年复改县,1985年改为市。 

民乐县(MinleXian) 

位于东经100.8°,北纬38.4°,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邻接青海省。1913年由张掖县析置东乐县,因在古乐州之东得名。1989年改民乐县。取民众安乐之义。 

山丹县(ShandanXian) 

位于东经101.1°,北纬38.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黑河支流山丹河中游。焉支山,一名删丹山,亦曰删丹岭,汉因置山丹县。后删丹讹为山丹,有山丹河,出县南祁连山麓,即《禹贡》中的弱水。北魏改为山丹县。 

临泽县(LinzeXian) 

位于东经100.1°,北纬39.1°,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游绿洲区,南邻青海省。汉置昭武县。晋避景帝讳改为临泽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古张掖河,流经峡口,入居延海,居延海亦谓之居延泽,因以临居延泽为名。 

高台县(GaotaiXian) 

位于东经99.8°,北纬39.3°,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下游。明景泰七年以甘州卫之高台站,置高台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置县。据《读史方舆纪要》:“高台者以其地稍高,控扼戎番之要冲也。《一统志》,因西有台子寺为名。高台在千户所二十里,有古台基,后人建寺其上。”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Sunan Yuguzu Zizhixian) 

4/6

位于东经99.6°,北纬38.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南部。1954年由酒泉、高台、张掖等县析置肃南裕固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今县。县因方位在肃州南部,故名。

玉门市(YumenShi) 

位于东经97.5°,北纬39.8°,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下游。汉置玉门县,因玉门关得名。1955年以石油矿区设市。1958年玉门县并入。 

 

酒泉市(JiuquanShi) 

位于东经98.4°,北纬39.7°,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汉设禄福县,唐改酒泉县,以城东有泉,“泉味若酒”,故名。1985年设酒泉市。又据酒泉县泉湖公园内碑文记载:汉代霍去病战胜匈奴,当时皇帝赐酒,他把酒倒入泉中与壮士同饮,故名。另一说因“其水若酒”,故名。 

敦煌市(DunhuangShi) 

位于东经94.6°,北纬40.1°,在甘肃省西部边境。汉置敦煌县,宋改为沙州,元代称沙州路,清又改称敦煌县。据师古注引应劭说:“敦,大也,煌,盛也。”一说似为“都货罗(Tokhara)”的译音;所谓都货罗(吐火罗),即汉初居于敦煌祁连间的月氏族。1988年设市。

安西县(AnxiXian) 

位于东经95.7°,北纬40.5°,在甘肃省西部边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汉置冥安县。清设安西直隶州,取“安定西域”之义。1913年改为安西县。 

金塔县(JintaXian) 

位于东经98.8°,北纬39.9°,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黑河下游。1913年由高台县析置,1956年鼎新县并入。金塔县,因金塔寺得名。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Aksay Kazak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94.2°,北纬39.4°,在甘肃省西部边缘,以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1954年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阿克塞,系哈萨克语,意为白石滩。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Subei Mongol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94.8°,北纬39.5°,在甘肃省西部,邻接青海省。1950年建立肃北自治区,1954年改肃北蒙古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因地处甘肃北部,故名。

甘南藏族自治州

合作市(HezuoShi) 

位于东经102.9°,北纬34.9°,在甘肃省南部,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驻地。1996年改合作镇为合作市。“合作”一词系藏语音译,意为“首领”。 

临潭县(LintanXian) 

位于东经103.3°,北纬34.7°,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上游。唐置临潭县,相传县址临近水潭,故名。清设洮州厅,1913年复置临潭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有似临潭,因以为名。

卓尼县(JoneXian) 

位于东经103.5°,北纬34.6°,在甘肃省西南部,洮河北岸。1939年设卓尼设治局,1950年改置卓尼自治区,1955年改为卓尼县。卓尼,系藏语,意为松树。

舟曲县(Zhuoqu Xian) 

位于东经104.3°,北纬33.8°,在甘肃省西南边境,邻接四川省。1955年由宕昌县、岷县析置舟曲县。境内有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因水为名。 

迭部县(TtwoXian) 

位于东经103.2°,北纬34.0°,在甘肃省南部边境,邻接四川省。1961年由舟曲、卓尼两县析置迭部县。因境内迭山得名。 

玛曲县(MaquXian) 

位于东经102.2°,北纬34.0°,在甘肃省南部边境,以四川省为邻。1955年设县,1961复置。玛曲,系藏语,意为黄河。因临黄河而得名。 

碌曲县(LuquXian) 

位于东经102.4°,北纬34.6°,在甘肃省西南部,与四川、青海省为邻。1955年

5/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甘肃省  甘肃省词条  
地理

 中国历代疆域版图

1.秦朝时期版图2.西汉时期版图3.东汉时期版图4.魏蜀吴三国时期版图5.西晋时期版图6.东晋十六国时期版图7.南北朝时期版图 18.南北朝时期版图 29.隋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