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地理素养】微专题——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

一、非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二、主要表现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三、影响因素

1.地壳物质组成

岩石的物理性状对地貌和土壤的形成影响很大。石灰岩、石英岩、页岩植物很难扎根,成活率低;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砾岩等山体植物容易扎根,成活率高,植被比较茂密。

岩石的化学性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石灰岩风化的山坡呈碱性,多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土壤为酸性,多长松树。

岩石的矿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四川的紫色土、华北、西北的黄土。

2.海陆分布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因为该纬度缺少陆地。

3.地形起伏

东非高原因地势高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青藏高原是高寒植被区;南美安第斯山西侧(40°S-60°S左右)迎风坡降水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东侧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景观(温带大陆气候)。

4.局部环流或洋流

秘鲁的热带荒漠延伸到赤道附近;欧洲的温带落叶阔叶延伸到北极圈以里。

5.地壳运动

6.局部水分变化

沙漠中的绿洲(地下水),尼罗河、印度河在沙漠中形成绿色走廊。

7.矿产资源的分布

四、非地带性案例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甘肃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与内蒙古河套平原都有不少绿洲分布。

绿洲的水源大多来自地下;泉和井(有些是自流井)由砂岩含水层补给,其受水区可能远在800多公里(500多哩)以外,

五、地理试题中的非地带性

 (2014·新课标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弗雷泽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下题。

3.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 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 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D. 是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4.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从山谷到山顶,从乔木—灌木—草甸,这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的情况,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反倒是谷底生长着低伏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这种现象称为“倒置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北纬28°15")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地谷底自然植被可能是

A.湿润落叶阔叶林    B.湿润常绿阔叶林

C.干旱小叶灌丛      D.高山草甸

6.横断山区金沙江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纬度低,蒸发旺盛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D.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爱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完成下列各题。

7.推测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D. 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8.薄荷岛上这种景观分布特征属于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垂直分异规律

C.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加纳利群岛为白垩纪(开始于 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分裂后,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群岛,最高处3718米,东距非洲大陆约130km,面积7273km2,人口约209万。该群岛属于亚热带荒漠气候,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潮湿的云雾层,该云雾层内发育成片照叶林(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该群岛内有大量的特有生物种类,但大型野生动物数量极少。

材料二  图1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及范围。图2示意该群岛的山地垂直带谱。

图1                                    图2

(1)指出图中加那利群岛附近的洋流性质。

(2)指出该群岛出现云雾层所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云雾层内发育照叶林的原因。

(3)分析该群岛成特有物种多的原因。

(4)某地理小组在研究该群岛时,判断图2中P为北坡。该地理小组是否判断正确,并说明理由。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11.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答案 1.B 2.C  3.A  4.C  5.C  6.C  7.C  8.D

9.(1)寒流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原因:云雾层潮湿(或水汽含量高),带来降水,(增加土壤水分),为照叶林生长提供水分;云雾层遮挡阳光,减少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

(3)形成时间较早,保留较多的古老特有物种;群岛环境相对封闭,生物生存环境稳定;海拔与降水差异大,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大型野生动物少,物种生存竞争压力小,灭绝可能性小;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少。

(4)正确。(该群岛位于 28°N附近,)P坡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P坡为阴坡,太阳照射时间短,蒸发弱,P坡湿度较大(或更湿润)。

10.(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流水沉积。

11.(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且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地带性  地带性词条  素养  素养词条  地域  地域词条  地理  地理词条  专题  专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