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国语·鲁语》原文及翻译

国语

原文:

  鲁饥。臧文仲①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候之信,重之以婚烟,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而吾子请之,其为选事②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

取材于《国语·鲁语》

注释:①文仲,名辰,鲁卿。②选事:自选差使

译文:

  鲁国发生饥荒,臧文仲对鲁庄公说:“与邻国结好,取得诸侯的信任,用婚姻关系来加强它,以盟约誓言来巩固它,乃是为了应付国家的急难。铸造钟鼎宝器,贮藏珠玉财物,乃是为了救助百姓的困苦。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国君为何不抵押钟鼎宝器向齐国要求购买粮食呢?”庄公说:“派谁前去?”臧文仲回答说:“国家遇到饥荒而由卿大夫外出求购粮食,是古代的制度。臣充列卿位,请派臣去齐国。”于是庄公派遣臧文仲赴齐。

  臧文仲的侍从说:“国君没有指派你,你却主动要求,这不是自己挑选差事去干吗?”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争着担当危难而谦让平易的事务,当官者应该敢于任事而不逃避危难,在高位者应该体恤百姓的忧患,这样国家才能安定。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是争着担当危难了。处于上位而不体恤百姓,当了官却又懒于理事,不是臣子侍奉国君所该做的。”

  臧文仲去到齐国后,用鬯圭和玉磬向齐国求购粮食,说:“天灾流行,殃及敝国,饥荒又降临到人民中间,百姓瘠瘦羸弱,生命受到威胁。对周公、太公的祭祀无法保证,给王室的贡品也难以操办,我们国君很担心因此而获罪。所以不敢再珍惜先君的宝器,请求交换贵国积余的陈粮。这既可减轻贵国管粮人的负担,也可解救敝国的饥荒,使我们能担当向王室朝贡的职守。不但我们的国君和臣子能领受到贵国国君的恩惠,就是周公、太公和天地间的所有神只也靠这可以继续得到祭祀。”齐人于是把粮食借给了鲁国,并退还了宝器。

相关练习:    


国语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鲁饥。臧文仲①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候之信,重之以婚烟,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而吾子请之,其为选事②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

取材于《国语·鲁语》

注释:①文仲,名辰,鲁卿。②选事:自选差使

8.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说。对文中“请籴于齐”的“籴”造字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D. 形声

9.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诸侯之信              结:缔结 B. 今国病矣                病:危难

C. 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      盍:何不 D. 辰也备卿                备:准备

10.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吾子请之         居官而惰

B. 古之制也           吾子请之

C. 臧文仲言于庄公曰   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

D. 其为选事乎?       齐人归其玉而予之采

11.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固国之艰急是为:本来就是为了国家的危难而做的

B. 君不命吾子:国君没有让您去

C. 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当官的遇到事情不应回避困难

D. 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会着急痛苦

12.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

②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13. 材料:

《吕氏春秋·士节》中说: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

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前面《国语·鲁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对臧文仲品行的评价。

【答案】8. B    9. D    10. A    11. D   

12. ①在上位的人要体恤百姓的疾苦,因此国家就没有什么违碍。

②当官却懒惰,不是侍奉君主的态度(做法)。   

13. 藏文仲作为卿,面对鲁国的饥荒,勇于担当,主动请缨,承担起卿的责任,到齐国借粮。而且不顾忌别人的闲话,最终做到了“定一国”。这确实如《吕氏春秋》所说: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

参考译文:

鲁国发生饥荒,臧文仲对鲁庄公说:“与邻国结好,取得诸侯的信任,用婚姻关系来加强它,以盟约誓言来巩固它,乃是为了应付国家的急难。铸造钟鼎宝器,贮藏珠玉财物,乃是为了救助百姓的困苦。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国君为何不抵押钟鼎宝器向齐国要求购买粮食呢?”庄公说:“派谁前去?”臧文仲回答说:“国家遇到饥荒而由卿大夫外出求购粮食,是古代的制度。臣充列卿位,请派臣去齐国。”于是庄公派遣臧文仲赴齐。

臧文仲的侍从说:“国君没有指派你,你却主动要求,这不是自己挑选差事去干吗?”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争着担当危难而谦让平易的事务,当官者应该敢于任事而不逃避危难,在高位者应该体恤百姓的忧患,这样国家才能安定。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是争着担当危难了。处于上位而不体恤百姓,当了官却又懒于理事,不是臣子侍奉国君所该做的。”

臧文仲去到齐国后,用鬯圭和玉磬向齐国求购粮食,说:“天灾流行,殃及敝国,饥荒又降临到人民中间,百姓瘠瘦羸弱,生命受到威胁。对周公、太公的祭祀无法保证,给王室的贡品也难以操办,我们国君很担心因此而获罪。所以不敢再珍惜先君的宝器,请求交换贵国积余的陈粮。这既可减轻贵国管粮人的负担,也可解救敝国的饥荒,使我们能担当向王室朝贡的职守。不但我们的国君和臣子能领受到贵国国君的恩惠,就是周公、太公和天地间的所有神只也靠这可以继续得到祭祀。”齐人于是把粮食借给了鲁国,并退还了宝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语·鲁语》原文及翻译  鲁语  鲁语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国语  国语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