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原文及翻译

史记

原文: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日:“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日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译文:

 绛侯周勃,是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徙到沛县。周勃靠编织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箫奏挽歌。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攻打胡陵。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打败他。周勃被封赐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在代地攻打反叛的韩王信,升任太尉。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敦厚,高祖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周勃平定了燕地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孝惠帝六年,设太尉一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吕后)去世。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了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担任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有些人还没走,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希望您带头先去吧。”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绎侯周勃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皇帝把此事交给(负责刑狱的长官)廷尉办理,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办理,长安的刑狱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先前)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以前绎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绎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周勃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哪里知道狱吏的尊贵呀!”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

相关练习: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日:“楚兵剩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昊、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而粱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后条侯子坐买官器,事连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延尉。延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B.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清救/太尉不肯往

C.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清救太尉/不肯雀

D.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教太尉/不肯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P: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尉,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

B.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大都是其后裔,从唐中期开始,就与中原征战不休,也是后人诗句中的“胡虏”所指。

C.官器,指皇家专用的器物,臣民百姓非特旨允许或赏赐不得使用。比如定窑、景德镇官窑等,就是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烧制的瓷器就是官器的一个种类:

D.史公,即太史公,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文中史公为司马迁,他继任父职,写出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亚夫治军严格,赢得赏识。文帝曾到细柳营慰劳军队,见到周亚夫的部队戒备森严,纪律严明,称赞他是“真将军”。临终叮嘱太子,周亚夫可以担当重任。

B.周亚夫谋事有方,贯彻有力。吴、楚叛乱,周亚夫事先与皇帝制定以梁国吸引敌兵、断敌粮道的战术,后虽梁孝王求救、景帝诏令救梁,仍不改战术而最终平乱。

C.周亚夫固执己见,不知恭顺。在废弃太子、匈奴王徐卢封侯事上他未与景帝保一致,加上梁孝王向太后进言,使其逐渐失去景帝的信重,后来被免丞相职务。

D.周亚夫性情刚直,宁折不弯。景帝怀疑他谋反,指使吏卒逼迫,周亚夫不服,最终绝食而死。史家肯定其用兵才能,而对他因性格弱点导致穷途困窘表示了惋惜。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

(2)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

答案:

4.A(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

5.B(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就有匈奴与中原征战不休的记载。比如学生可以从司马迁、苏武牧羊等故事推知汉朝时中原与匈奴就已经征战不休了(考查学生的课内外知识和思维的延展能力)。

6. D(“景帝怀疑他谋反”及“指使吏卒”属臆想,原文无据。)

7.(1)文帝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诏”“其子最贤者”“荫”“续”,每处1分,句意1分。)

(2)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或:要求)不守节操的臣子呢?(“彼”“侯”“何以”“人臣不守节者”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死了,文帝感念他的功劳,下诏挑选周勃最贤能的儿子,人们推举了周亚夫,于是恩荫周亚夫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军队,天子的前导到达军营,不能进入。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我们将军命令说:‘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入。于是皇帝便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将军下诏令,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别人怎么能够去侵犯他呢。”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国叛乱。景帝任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向太尉周亚夫请求救援。而太尉周亚夫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应战。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由这次平叛开始,梁孝王和太尉有了嫌隙。周亚夫回朝后,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为此事争辩,景帝因此就疏远了他。而梁孝王每次进京朝见,常常跟太后讲条侯周亚夫的短处。匈奴王徐卢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为侯爵。丞相周亚夫说:“那个人(或:他)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后来条侯的儿子因偷买天子用的器物而获罪,事情牵连到条侯。文书呈报给景帝以后,景帝交给官吏查办。官吏按文书上内容逐条责问条侯,条侯拒不回答。景帝责骂他说:“我不任用你了。”并下令把周亚夫交到廷尉那里去。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狱吏逼迫越来越加紧,于是周亚夫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太史公说:周亚夫的用兵,一直保持威严庄重,坚韧不拔,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怎能超过他呢?可惜他自满自足而不虚心学习,能谨守节操但不知恭顺,最终导致穷途因窘。真令人悲伤啊!


史记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勃迁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於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

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日“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日:“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日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11.下列对文巾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臣子以封地征收的赋税为食禄。

B.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后泛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就国”是指回到京城。

C.尚,有匹配之意,多指仰攀婚姻;文巾指周勃的儿子周胜之娶孝文帝的女儿为妻。

D.谥,是对死去的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给予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以编织养蚕的用具、

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D.周勃木讷老实,不善辞令。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几经周折,他才得以释放。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14.周勃被诬谋反,最终被赦免。请简要说明他被赦免的原因。(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

  11.(3分)B(“就国”指回到封地。)

  12.(3分)D(“狱吏提示他破财免灾”不当)

  13.(8分)(l)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

们:“赶快对我说吧。”

  评分参考:得分点为“文学”“东乡”“责”“趣”,共4分。

  (2)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

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评分参考:得分点为“会盟”“弱”“爱”“致”,语义通顺,共4分。

  14.(3分)周勃散尽钱财,太后、公主等人解困,位高权重时没反,如今谋反情理不通。(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是沛县人。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徙到沛县。周勃靠编织蚕箔维持生活,还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箫奏挽歌。高祖当初称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攻打胡陵。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被任命为将军。回师平定三秦,汉王把怀德赐给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在易县城下打败他。周勃被封赐列侯的爵位,赐绛县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

  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在代地攻打反叛的韩王信,升任太尉。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敦厚,高祖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辞学问,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赶快对我说吧。”他质朴少文才就像这个样子。周勃平定了燕地后回朝,高祖已经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孝惠帝六年,设太尉一职,任命周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吕后)去世。于是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了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让周勃担任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说:“前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有些人还没走,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希望您带头先去吧。”于是免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绎侯周勃自己害

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皇帝把此事交给(负责刑狱的长官)廷尉办理,廷尉又把此事交给长安办理,长安的刑狱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周勃恐惧,不知道怎么回答。狱吏渐渐欺凌侮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给狱吏,狱吏才写在木简背后提示他:“让公主为你作证。”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儿,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她为妻,所以狱吏教周勃让她出来作证。(先前)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赏赐,都送给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紧要关头,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太后也认为不会有谋反的事。文帝朝见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以前绎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叛乱吗?”文帝已经看到绎侯的供词,便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周勃出狱以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哪里知道狱吏的尊贵呀!”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是武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史记  史记词条  世家  世家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