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秦州新筑东西城记》原文及翻译

尹洙

原文:

  城,武备之一,譬于兵,为器之大者也.。古圣王捍.患底民,弓矢甲胄,与城郭沟池交相为用,以利后世,世人不推究古始,以为王者专任德教,不必城守为固。果如是,武库甲兵将安用邪?圣人以不教战为弃民,兵不可得而废,犹城之不可废。呜呼!世人未之思也。上之.十六年,始用西师,边将增壁垒,寝为守备。又二年,虏犯塞,震动鄜延之师。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然而事暴起,严期办,甚者削制度,苟谋亟成。既而不免改作,重伤民力,比之平时预为之图,劳资过半矣。秦州自昔为.用武地,城垒粗.完,数十年戎落内属益众,物货交会,闾井日繁,民颇附城而居。

  韩公作镇之初年,籍城外居民暨屯营几万家。公曰:“是所以资.寇也。”乃.上其事,以益城为请。诏从之。公择材吏,授之规模,东西广城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基厚皆称是,内与旧城连属, 合为一城。自十月至正月,以毕事闻,总工三百万,秦人壮之。是岁尽冬无甚寒,杵者声讴,以致其乐焉。

  先是,郡有罗谷水,自北山而下,公导之,使西塞故道以治城,众颇为疑。明年夏,大雨,水 循新堤,绝不为城害,众乃服。

  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果尽固,虽虏 至,吾兵得专力于外,胜势多矣。如虏以吾城守既备,息其阋边之谋,则《兵志》所谓“无智名, 无勇功,善之善者”也。公忠国爱人之心,其在兹乎!

  自始事,公宴犒慰劳,无日不至。既成,由诸校而上,天子又第其劳加赐焉。《春秋》,列国兴作皆以书。城之四月,某得以州事佐公,故详其实而书之。凡董.役之长,暨勤事之吏,皆刻名于石阴。庆历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译文:

  城墙,是武力装备之一;就像兵器,是保卫国家最重要的东西。古代的统治者抵御灾祸保卫百姓,把弓箭铠甲兵器和城郭护城河相结合,使后世百姓受益。世人不从古代溯源,却认为统治者应该专心道德教化,不必加强城池的防守。如果像这样,仓库里的铠甲兵器又有什么用呢?圣人认为不教百姓习武就是让百姓去送死,兵器不能废弃,就像城池不能废弃一样。唉!世人没有想到啊!上溯到仁宗即位的第十六年,刚开始征用西军的时候,防守的将士加高军营围墙,日夜派人防守。又过了两年,外敌冒犯边塞,震动了整个延州的军队。从潼关向西,各个州城,众人的意见一边倒,认为应该加固城池,没有一个有不同意见的。因为事情紧急,严格限定工期,更有建立惩罚(削减)制度,使城墙在短时间内得以完工。不久不免又有更改,劳民伤财,如果平日预先谋划商量,所费劳力物力都会减半。秦州自古就是兵家之地,城墙壁垒基本完备。几十年来内地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钱物交易频繁,房屋水井一天天增多,大多居住在城外附近。

  韩公镇守秦州的最初一段时间,登记了城外近万户居民并在那里安营驻军(屯田)。韩公说:“这些人置在城外无异于资助了敌寇啊!”于是向朝廷上书,请求扩建城墙,诏书下达,允许修建。韩公挑选良吏负责工事,城墙规模东西长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地基的厚度也根据长高的标准确定。外城和内城连通,合为一座城墙。从十月一直修建到正月完工,所用工数达三百万之多,当时的秦人认为这是千古壮举。这年整个冬天不感觉特别寒冷,妇人们边捣衣边唱歌,来表达她们的快乐。

  先前,郡里有一条称罗谷的水流,从北山流下,韩公修建了新的水道进行疏导,用从西面堵住原来的水道的方法来解决水害,大家对此有些疑虑。第二年夏天,下大雨,水道沿着先的水道流走,对城里的百姓没有造成一丝一毫的伤害,大家才心服口服。

  有人认为外敌屡次冒犯中原,现在修造城墙,只是用来自守,并不是抵御外敌的良策。这种说法完全不对,今天我们最担忧的,是城墙不够坚固。如果足够坚固,即使外敌来了,我方的军队能专心对外,胜算又多了一筹。如果外敌因为我们城墙稳固,防守严备,自动熄了进攻的想法,这就是《兵志》里说的“不用有先见之明,不用用兵神勇,善于作战的人终取得胜利”的道理啊。韩公忠于国家仁爱百姓之心,大概就体现在这些地方了吧。

  从建造开始的时候,韩公就设宴犒赏慰劳工人,没有一天不亲自到场的。城墙建造完工后,天子又对军队各部以上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加以赏赐。据《春秋》记载,列国凡有兴建都会用文字记录下来。新城建造完成的四月,我被授予秦州职官来辅佐韩公,所以,能详细地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凡是尽职尽责监督劳作的官吏,名字都被刻在石碑的背面。庆历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事。

相关练习:    


尹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新筑东西城记

(北宋)尹洙

城,武备之一,譬于兵,为器之大者也.。古圣王捍.患底民,弓矢甲胄,与城郭沟池交相为用,以利后世,世人不推究古始,以为王者专任德教,不必城守为固。果如是,武库甲兵将安用邪?圣人以不教战为弃民,兵不可得而废,犹城之不可废。呜呼!世人未之思也。上之.十六年,始用西师,边将增壁垒,寝为守备。又二年,虏犯塞,震动鄜延之师。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然而事暴起,严期办,甚者削制度,苟谋亟成。既而不免改作,重伤民力,比之平时预为之图,劳资过半矣。秦州自昔为.用武地,城垒粗.完,数十年戎落内属益众,物货交会,闾井日繁,民颇附城而居。

韩公作镇之初年,籍城外居民暨屯营几万家。公曰:“是所以资.寇也。”乃.上其事,以益城为请。诏从之。公择材吏,授之规模,东西广城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基厚皆称是,内与旧城连属, 合为一城。自十月至正月,以毕事闻,总工三百万,秦人壮之。是岁尽冬无甚寒,杵者声讴,以致其乐焉。

先是,郡有罗谷水,自北山而下,公导之,使西塞故道以治城,众颇为疑。明年夏,大雨,水 循新堤,绝不为城害,众乃服。

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果尽固,虽虏 至,吾兵得专力于外,胜势多矣。如虏以吾城守既备,息其阋边之谋,则《兵志》所谓“无智名, 无勇功,善之善者”也。公忠国爱人之心,其在兹乎!

自始事,公宴犒慰劳,无日不至。既成,由诸校而上,天子又第其劳加赐焉。《春秋》,列国兴作皆以书。城之四月,某得以州事佐公,故详其实而书之。凡董.役之长,暨勤事之吏,皆刻名于石阴。庆历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圣王捍.患底民       捍:抵御

B. 是所以资.寇也         资:帮助

C. 城垒粗.完             粗:仓促

D. 凡董.役之长           董:监督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上其事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B. 秦州自昔为用武之地          难为俗人言也

C. 上之十六年                  俯察品类之盛

D. 为器之大者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先以军队建设做类比论述了城墙对国家的重要作用,然后叙述了秦州东西城墙建造的具体过程,盛赞了韩公的建城之举。

B. 第二段叙述了西夏入侵时朝廷仓促建城的旧事,和韩公合理规划,有序安排建造做对比,体现了韩公建造秦州东西城墙的功劳。

C. 韩公勤政爱民,数十年来秦州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和汉人交流频繁,大多居住在城外,为了让他们安居乐业,韩公到任后,采取了登记户籍、建造城墙等措施。

D. 本文叙议结合,语言质朴无华,但议论谨严,词约理精。尤其是对城墙建造作用的议论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军事眼光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

20.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或 者 以 虏数 敌 中 国 今 作 城 只 以 自 守 非 制 虏 术 此 大 不 然 今 之 所 患 边 垒 未 能 尽 固 耳

21.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答案】17. C    18. A    19. C   

20. 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   

21. (1)从潼关向西,整个州城,大家的意见一边倒,(认为应该加固城池),再没有提出不同意见的。

(2)老婆婆,是去世的祖母的女仆,喂养了两代人,过世的母亲对待她很亲厚。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城垒粗完”的意思是“城墙壁垒基本完备”,所以“粗”的意思是“基本”。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乃”都为副词,表示“于是”“就”的意思;B项,“为”前一个做动词,后一个表介词,“对”;C项,前一个“之”表示动词“到”,后一个“之”结构助词,为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也”前一个作句末判断语气,后一个表句末陈述语气。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为了让他们安居乐业,韩公到任后,采取了登记户籍、建造城墙等措施”说法是对原文的理解有误。韩公登记少数民族的户籍、建造城墙的目的并不是要使少数民族安居乐业,而是出于军事目的。故选C。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或(有的人)”“虏”“中国”“城”“制虏术”“此”“边垒”,虚词“以”“之”“所”“耳”,“以”的意思是“认为”,“虏数敌中国”做其宾语,主语为“或”,意思是“有人认为外敌屡次冒犯中原”,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其后断开;“作城”意思是“修造城墙”,“今”意思是“现在”,修饰限定“作城”,意思是“现在修造城墙”,意思独立,前后断开;“非制虏术”的主语为“作城”,“非”为谓语动词,“制虏术”为宾语,意思是“(修造城墙)并不是抵御外敌的良策”,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此”代指上文说的情况,作“大不然”的主语,意思是“这种说法完全不对”,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所患”为“所”字结构,意思是“担忧的,害怕的”,省略主语“我们”,意思是“现在我们最担心的”,为完整主谓结构,一般前后断开;“边垒”作“未能尽固耳”主语,意思是“城墙不够坚固”,是对“所患”进一步进行说明。再结合本句意思:有人认为外敌屡次冒犯中原,现在修造城墙,只是用来自守,并不是抵御外敌的良策。这种说法完全不对,今天我们最担忧的,是城墙不够坚固。句子可以断开为: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自……以”,从……向;“悉”,整个,全;“诸州悉城”,整个州城;“靡”,倒;“靡然”,一边倒的样子;“立异”,指提出不同意见;“无复立异者”,再没有提出不同意见的。(2)中的“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老婆婆,是去世的祖母的女仆;“乳”,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喂养;“二世”,两代人;“先妣”,过世的母亲;“抚”,对待;“之”,代词,她,指老婆婆;“先妣抚之甚厚”,过世的母亲对待她很亲厚。

参考译文:

城墙,是武力装备之一;就像兵器,是保卫国家最重要的东西。古代的统治者抵御灾祸保卫百姓,把弓箭铠甲兵器和城郭护城河相结合,使后世百姓受益。世人不从古代溯源,却认为统治者应该专心道德教化,不必加强城池的防守。如果像这样,仓库里的铠甲兵器又有什么用呢?圣人认为不教百姓习武就是让百姓去送死,兵器不能废弃,就像城池不能废弃一样。唉!世人没有想到啊!上溯到仁宗即位的第十六年,刚开始征用西军的时候,防守的将士加高军营围墙,日夜派人防守。又过了两年,外敌冒犯边塞,震动了整个延州的军队。从潼关向西,各个州城,众人的意见一边倒,认为应该加固城池,没有一个有不同意见的。因为事情紧急,严格限定工期,更有建立惩罚(削减)制度,使城墙在短时间内得以完工。不久不免又有更改,劳民伤财,如果平日预先谋划商量,所费劳力物力都会减半。秦州自古就是兵家之地,城墙壁垒基本完备。几十年来内地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钱物交易频繁,房屋水井一天天增多,大多居住在城外附近。

韩公镇守秦州的最初一段时间,登记了城外近万户居民并在那里安营驻军(屯田)。韩公说:“这些人置在城外无异于资助了敌寇啊!”于是向朝廷上书,请求扩建城墙,诏书下达,允许修建。韩公挑选良吏负责工事,城墙规模东西长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地基的厚度也根据长高的标准确定。外城和内城连通,合为一座城墙。从十月一直修建到正月完工,所用工数达三百万之多,当时的秦人认为这是千古壮举。这年整个冬天不感觉特别寒冷,妇人们边捣衣边唱歌,来表达她们的快乐。

先前,郡里有一条称罗谷的水流,从北山流下,韩公修建了新的水道进行疏导,用从西面堵住原来的水道的方法来解决水害,大家对此有些疑虑。第二年夏天,下大雨,水道沿着先的水道流走,对城里的百姓没有造成一丝一毫的伤害,大家才心服口服。

有人认为外敌屡次冒犯中原,现在修造城墙,只是用来自守,并不是抵御外敌的良策。这种说法完全不对,今天我们最担忧的,是城墙不够坚固。如果足够坚固,即使外敌来了,我方的军队能专心对外,胜算又多了一筹。如果外敌因为我们城墙稳固,防守严备,自动熄了进攻的想法,这就是《兵志》里说的“不用有先见之明,不用用兵神勇,善于作战的人终取得胜利”的道理啊。韩公忠于国家仁爱百姓之心,大概就体现在这些地方了吧。

从建造开始的时候,韩公就设宴犒赏慰劳工人,没有一天不亲自到场的。城墙建造完工后,天子又对军队各部以上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加以赏赐。据《春秋》记载,列国凡有兴建都会用文字记录下来。新城建造完成的四月,我被授予秦州职官来辅佐韩公,所以,能详细地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凡是尽职尽责监督劳作的官吏,名字都被刻在石碑的背面。庆历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秦州  秦州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东西  东西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