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释义1】吴国王宫已成废墟,丛丛花草掩没 了幽静的小道,东晋文武个个骨朽,留 下来的只有堆堆坟丘。这是两句吊古的 名句,现用来说明封建旧王朝被历史埋 葬,永远成为历史陈迹的情形,和历史 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遏止的巨大气势。 吴宫: 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今南京), 造有王宫,这里指王宫遗址。晋代: 指 东晋。衣冠: 豪门贵族的衣着,这里指 豪门贵族。

 

【释义2】游览凤凰山上的凤凰台,凤凰早已飞去,只有长江依然奔流不 息。繁华的吴宫如今已埋入花草丛生的幽径里,昔日东晋的风流人物, 也早已进入坟丘。诗人凭吊历史古迹,借以表现忧国伤时之情感。

 

【全诗】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凤凰台: 南北朝刘宋时所建。相传宋元嘉十六年,有凤凰翔集于此,因 筑台称凤凰台,山称凤凰山。旧址在南门(今中华门)内新桥西,今已不存。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是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后,南游金陵时所作,首联以凤 去台空,寓生不逢时之叹,中二联写景兼怀古,末联慨奸邪当道,报国无门。 ②江: 指长江。③吴宫: 三国时吴国的宫苑。④晋代衣冠: 指东晋时的达 官贵人。丘: 坟墓。⑤三山: 在今南京市西,长江南岸,山有三峰相接。⑥ 白鹭洲: 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因有白鹭聚集而得名。此句言长江 被白鹭洲分割为两道。后来江流改变,白鹭洲与陆地连接。⑦浮云蔽日: 暗示奸邪得势,皇帝被邪恶势力包围,自己报国无门。语出陆贾《新语·慎 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赏析】

[1]诗人漫游吴越地区时,约在天宝五年。天宝十二年在宣州住了两年。这期间,诗人曾多次到六朝故都金陵(今南京)游访,写了许多作品,《登金陵凤凰台》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记:“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语,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凤凰台,旧址在今南京市南凤凰山上,传说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曾有三只凤凰降落此山,乃建凤凰台

 

[2]“吴宫”二句:三国时代孙权在金陵建筑宫殿,是历史上第一个在金陵建都的王朝。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永嘉之乱后,建都于金陵,史称东晋,是第二个在金陵建都的王朝。衣冠,代指上层人士。二句写吴国宫庭中的路径已被丛生的花草所掩盖,晋朝的上层人物早已埋在那些古老的土丘之下。昔日帝王将相的殿台亭阁,只剩下杂草和荒丘,流露出历史沧桑之感。

 

[3]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以有三峰而得名。长江自西南流来,三山当其冲要。半落青天外:形容山之高。一水,一本作“二水”,指长江。白鹭洲:原址在南京城西长江中,江水到此左右分流,故曰“中分”。后来江道北移,此洲与南岸相连,旧景不复存在。今南京南城的白鹭洲,本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所建花园,与李白诗中的白鹭洲不是一个地方。

 

[4]“总为”二句:《古诗十九首》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句,古人常以“日”比喻君主,以浮云蔽日比喻小人蒙蔽君主。长安,唐王朝的京都,二句感慨明显。

 

元人方回《瀛奎律髓》评析这首诗说:“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此诗以凤凰台为名,不过起两句,已尽之矣,下六句乃登台观望之景也。三四怀古人不见,五六七八咏今日之景而慨帝都之不可见,登台而望,所感深也。”全诗八句合律句,而且对仗工稳,但两联失粘,所以和崔颢《黄鹤楼》诗一样,它也是古风式的律诗。李白很少写严格的律诗。

 

 

【鉴赏】

这首律诗作于何年,已不可考。据其意境看来,当写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漫游金陵之时。

 

首联所言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江南通志》载:“ (南朝)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台。山曰凤凰山。”凤凰翔集,古人认为是祥瑞之兆:“飞来五色鸟,自名为凤凰。千秋不一见,见者国祚昌。” (明·王世贞《钦行》但现在诗人所见是“凤去台空”, 祥鸟不见,废墟残留。金陵本是六朝故都所在,而今若此,点明六朝已被历史淘汰。“江自流”,唯有那大自然的长江,奔流不息。起句咏史抒怀,对句“凤去台空”,近景所见,“江自流”,此为远景,俯瞰所现。未写登台人,而诗人自在景中。两句之中“凤”字三用,“台”字两出,叠字成章,毫无重复堆砌之嫌,而有音节流转明快之感。

 

颔联承上写来。吴宫,指三国时吴国王宫。孙权曾建太初宫,方三百丈。孙皓曾建昭明宫,方五百丈。大开园囿,穷极奢巧。可是那长满奇花异草的吴宫,现已湮没为幽僻的小路。晋代衣冠,指晋之豪门世族,如王导、谢安之流。《晋书》载:“琅琊王司马睿即位于建康,时王谢衣冠之族甚威。”如今,那些“风流人物”的陵墓,已成了一片荒丘。诗人咏史,沧桑易世,由吴而晋,通过“埋幽径”“成古丘”具体景物的描写,使感叹古今兴亡这一抽象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使人睹物而深省。

 

颈联由凭吊怀古而转写诗人眺望风光,境界宏阔,气象壮丽。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其山孤绝,有三峰并列,故曰三山。“半落青天外”,本指远山一半被烟霭所掩。正如陆游《入蜀记》所言:“三山,自石头 (金陵城) 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而李白着一“落”字,将静止之山飞动,既切景而又极富神韵。“二水”,指秦淮河流至南京,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沙洲横卧二水之间,又为静中有动。两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相映成趣,可谓匠心独运,堪称千古绝唱。

 

尾联作结。“浮云蔽日”,典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以浮云喻奸佞,以日喻君王。此句指出奸权当道,遮蔽了君王视听。可谓寄意深婉。联系开篇四句,六朝、吴,晋之灭亡,皆因君昏臣奸所致,而今帝王正为“浮云”所蔽,国运堪哀,忧国之心,朗然裸呈。又使前两联咏史,落在意为唐帝镜鉴的实处。可谓照应缜密。长安,为帝都所在,以喻朝廷。而“不见”,暗合诗题的“登”字,也写出了作者被排挤在外的处境。“愁”字,既有担心社稷安危之虑,也含报国无门,无法“济苍生”之怨。意蕴深长,耐人回味。

 

李白很称道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一诗,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句,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李白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观其二诗,从用韵来说,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云:“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但就其内容而言,同写一“愁”,但内涵则有深浅宏隘之别。故高步瀛先生《唐宋诗举要》说,此诗虽不及崔诗之超妙,但结句用意却略胜一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幽径  幽径词条  全诗  全诗词条  晋代  晋代词条  衣冠  衣冠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