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意思翻译】 那无边的芳草,连续遮盖了古道,那青青的翠色延伸联接着荒城。又一次为友人送行,那萋萋的芳草呀,也意蕴着别离的深情。

【全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题】

  这首诗是应考习作,故加“赋得”二字。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当时作者只是十六岁的少年,拿着诗文谒见著作郎顾况。顾况读了此诗深加赞赏。诗中,白居易将古原草和送别二者,统以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意境清新且富于理趣,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成为传世名句。

【鉴赏1】

   

       这首诗首句便破“古原草”之题。这一联看似平常,却相当准确的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草生草灭,一年一遍,往复枯荣,意思写得很平平,然而作者用“枯荣”来突出由“枯”到“荣”的春草,使句子顿生光彩,春草那种生生不已的状况便喷涌而至。

        承接“枯荣”而发展,由抽象到具象,“枯荣”便化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具体描述。大火焚烧,烈焰当空,野草倾刻便被毁尸灭迹。“野火烧”可见毁灭的力量之大。然而却说“烧不尽”,可见野草再生能力之强而又可引出下文。“春风吹又生”这一句非常简朴,道出的真理又是很直接,但“又生”和上文“野火烧”对比,就显得极为有力。以上是对一般意义上的草的描述,五六句一转而至古原,“远芳”可见原之大,“古道”、“荒城”便更显出原的古老,暗扣题中“古原”。“芳”自“远”侵,“晴”更显得草“绿”,进一步使草具体、生动;古道荒城更显得草的生意盎然。

         “又”字一转写了一个送别的环境。“王孙”是由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而来诗人变原诗怀思游子之意,为送别的愁情。芳草送别,每片叶子都饱含别情,意味深长。到此为结而又点出题中“送别”。

     这首诗造句朴实自然,清新流畅;用字工整精巧,因字字得体使得全诗句句有情,语语有味,令人回味无穷。

【鉴赏2】

   唐代杰出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846)十六岁时写的一首五律。古代凡按规定题目作诗,照例在题上加“赋得”二字。

    这首诗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诗人通过描绘古老原野上的芳草,抒发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用它的烧之不尽、逢春即发,暗喻离情斩不断、烧不绝。“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使人感到那离情就象遮掩古道、连接荒城的野草那样,清香弥漫,无处不在,萋萋满目,排遣不开。全诗前呼后应,把“古原”、“草”和“送别”融成一体,意境极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用朴实有力的语言,工致天然的对仗,热情地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咏物中言志,蕴寓着深刻哲理,历来为人传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别情  别情词条  全诗  全诗词条  王孙  王孙词条  萋萋  萋萋词条  古道  古道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