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道德经》:真正的聪明人,看起来不聪明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其实是不露锋芒。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看起来从不聪明。

1: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小聪明不能长久,大智慧方能永存。

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小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每次学习之后,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背下书中的文字。

据说,有一天傍晚,他书房来了小偷,正准备偷盗东西,这时候曾国藩从私塾回来,小偷听见脚步声,赶紧爬到房梁上躲起来,企图等曾国藩背完书之后再下来行窃。

谁知曾国藩背书真的很吃力,当天的文章虽虽然不长,但是他怎么也背不下来。但曾国藩很执著,虽然已经学到了后半夜,但还是没有睡觉的意思,反复地用冷水洗脸刺激自己,清醒后又回到座位上接着背那篇文章。

这可苦了房梁上的盗贼,他本想等曾国藩学一会儿睡觉后,他出来再拿一点东西,然后就走。

但是,听曾国藩读文章的劲头,好像这晚不睡了。漫漫长夜,他耐着性子,听曾国藩又读那篇文章几百遍,还是背不下来之后,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了。

从梁上跳了下来,来到曾国藩面前,拿过曾国藩手中的书摔在地上,吼道:“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在梁山听都听会了。”说完很流利地把曾国藩背了大半夜还没有背下来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直直地看着盗贼的背影,羞愧难当。从此以后,曾国藩更加努力学习,看似愚笨的曾国藩,为明理而学文;看似聪明过人的梁上小贼,背书时比曾国藩超出不知多少。而他们一个是消失于历史长河里的无名小贼,一个却成了朝廷栋梁并名留青史。

这便是:锐智难有慧心,驽钝偏成大才。

2:

“捶而锐之,不可常保。”锋芒毕露的状态,是无法长久维持的。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帐下,有一个机智聪明的军师,但他能名留千古不是因为他身前创下多少丰功伟绩,却是因为他的死亡原因。这就是著名的“杨修之死”。

不得不承认,杨修是有才的,就连祢衡这样的狂徒都对他赞誉有加。但是有才却不能用才,恃才放旷,自作聪明,最终落得个“不得好死”的凄惨下场。

他先是分食曹操的酥,只因解字“一盒”一人一口;又因为曹操在门上题了活字,他指出曹操嫌门太阔。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曹操至多笑笑而已,曹操也不是没有容人之量的小人。不过后来自作聪明地干预到曹操的家事,而且是身后立嗣的大事,这就是个问题了。

最后在的“鸡肋事件”,就是往事堆积后的爆发点,终于一代大才,就这样亲手把自己推向了万丈深渊。

《道德经》上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哪怕是天地,都是往复回返,不可能永久保持一种状态,何况是人呢?所以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做到真正的重剑无锋的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万物变化无穷无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质,故而不言。而能描述出来的道理的人,还是没有了解大道之变化无穷的本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因为知道不自我表现,反能德行更加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显示长处。所以,聪明人却极为深邃,而不泛泛而谈地夸耀自己的能力和功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道德经  道德经词条  聪明人  聪明人词条  看起来  看起来词条  聪明  聪明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有感读后感

 《卡罗纳》读后感(三篇)

 卡罗纳读后感(一)  我读过《卡罗纳》这篇课文后,知道了:可怜的卡罗纳,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他虽然失去了母亲,在也得 不到母亲的关爱;但是,他有一群值得信赖的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