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简介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着作之一。 贡布里希说,本书是为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而写,全书采用浅近易懂的语言,就是把话讲得听起来外行也决不高深其词。后来苏东坡从王维的画中读出诗意,文艺复兴的人文学者重解古典名言“诗画一律”[Ut pictura poesis](Horace Ars poetica),艺术史已到达关乎艺术家命运和艺术发展的重大时刻。三十年前翻译本书,是想以此开头,翻译一批艺术史名着,借这些他山之石提高艺术史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那时提倡所谓的艺术史是人文科学(引潘诺夫斯基语),所谓的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由艺术史反映(引本人的读书杂记),都是此意。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着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总结与摘要:

  导论:论艺术艺术

  对于艺术艺术家的正确认识:人人皆可欣赏艺术,但每个人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我们有必要摈弃陋习和偏见,也不能因一知半解而自命不凡。艺术家有其自己的法则,但是优秀的艺术家不会墨守成规。

  第一章 奇特的起源 史前时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在原始社会,绘画和雕塑是用来行使巫术。因此艺术家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不是能“发挥作用”,而不是美不美。原始民族并不把画当做美好的东西去观赏,而是富有威力的东西去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原始艺术并不意味着艺术家对技艺仅仅具有原始的知识,日益增多的证据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部落艺术家的作品完全能够正确地表现自然,跟西方大师的最精巧的作品相比毫无逊色。“像不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们也表达出了某种和谐。

  第二章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埃及的艺术家是希腊人的老师,而“我们”又都是希腊人的弟子,因此理解埃及艺术至关重要。埃及艺术表现了古老的信仰在艺术史上的作用(包括金字塔、遗体、雕刻都承载了维护永生的功能)。埃及人的绘画,最关紧要的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完整不完整。埃及艺术不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看到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他所知道的为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等都遵循着同一条法则,各得其所,从而显得它们稳定、质朴而和谐。国王阿米诺菲四世是一个打破传统的异端派。

  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家没有装饰陵墓墙壁的传统,但是他们在国王的授意下竖碑勒石纪念国王的战功。这些图像有纪念意义,还被认为有永久的威力。亚述军队攻围要塞的图像也是如此。

  第三章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园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

  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一些部落统治了希腊,使得希腊在这段早期年代里的艺术风格呈现简单朴素的风貌。雅典卫城帕太农神庙就属于这种风格。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整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惊人的革命就在Attica的雅典城开花结果。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这是革命的开端。他们已经不再认为只要知道场面上确有其物就非画出来不可。一旦艺术家开始信赖自己看到的情况,艺术上的巨变就开始发生了。也就是在这个时代,科学连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中间觉醒,戏剧也发展起来。希腊雕刻艺术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菲狄亚斯,米龙),并注重形式的知识。这一点不断启发着后代艺术家。希腊艺术家掌握了一些技巧,使得他们的艺术作品表达出人物的内在感情,这是埃及艺术所欠缺的。

  第四章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园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

  艺术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百年之间。在这一时期,优雅、轻松的性质是雕刻和绘画的特征(胜利女神,公元前408年)。艺术家在5世纪临近结束时已充分意识到自己具备的力量和技巧,公众亦如此。这一时期(标题中)的伟大艺术家有波拉克希特列斯(Praxiteles)、莱西波斯(Lysippus)。希腊艺术家避免让头像具有特殊表情,因为他们用人体及其动作来表现苏格拉底说的“心灵的活动”。亚历山大帝国的奠基对希腊艺术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后这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为“希腊化艺术(Hellenistic Art)”。在希腊化时代,狂暴强烈的作品涌现出来,拉奥孔便是其中的代表。在这一时期,收集艺术品、撰写艺术家生平之类的事情开始流行。普通人物、风景开始成为艺术题材。

  第五章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至4世纪

  “宏伟即罗马”,Colosseum(圆形大剧场)、凯旋门、万神庙便是典型的罗马建筑。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拱的使用。罗马人从希腊建筑中取其所好,然后按照需要加以运用,例如制作肖像。这些肖像十分逼真,无美化之嫌。罗马的图拉真记功柱表明艺术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罗马人用图画来叙述英雄业绩。约公元前2世纪。印度也用艺术来描绘宗教(雕刻作品《乔达摩出家》)。犹太法禁止制像,犹太人用《旧约》故事来装饰犹太教会堂的墙壁(《摩西击磬取水》,公元245-256年)。基督教艺术家也受命表现圣迹。这样力求简单的思想压倒重视描摹的思想。

  第六章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至13世纪

  公元311年,君士坦丁大帝(Emperor Constantine)确立基督教会在国家中的权利,促进了教堂建筑的兴起。早期基督教徒以亵渎神灵为名拒绝为上帝雕像,但他们却能容忍绘画。罗马西部的拉丁教会以及公元6世纪末的格列高列教皇支持用绘画教益不识字的教徒。由于基督教强调清楚显明,于是埃及人表现一切物体都以清楚为重的思想又强有力的抬头(《面包和鱼的奇迹》,约公元520年)。在东方教会中,有一派反对一切有宗教性质的图像,被称为反圣像崇拜者(iconoclast),或偶像破坏者(image-smasher),公元745年,他们占了上风,在东方教会中一切宗教艺术都遭到禁止。格列高列教皇表示反对。拜占庭艺术随后在严格的传统约束之下展现出魅力。

  第七章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至13世纪

  在公元7世纪和8世纪,中东宗教对待图像问题比基督教的做法更为严厉。制像被禁止,因此东方的工匠开始放纵想象制作出精美的装饰图案。作者也提到中国艺术不同于埃及,中国艺术家喜欢弯曲的弧线(飞马、避邪)。中国有些伟大贤哲把艺术看做一种工具,提醒人们回忆美德(《责妻》,约公元400年)。佛教影响了中国艺术,也使得人们开始尊重艺术家的成就,这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是不同的。中国人用艺术来冥想,辅助参悟,因而有些作品不求与自然形似,但中国画家也是细心观察的(《藻鱼图》,约1068年-1085年)。

  第八章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至11世纪

  中世纪看不到任何一种明确而统一的风格出现,而是许多不同的风格相互抵触,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各种风格开始融合。北方的“野蛮部落(如条顿部落、哥特人、汪达尔人、撒克逊人、丹麦人和维金人)”也有艺术。埃及人大画他们知道的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到的东西。他们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造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述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但这一时期艺术也不都是只为宗教思想服务(如《贝叶花毯》,约1080年)。

  第九章 战斗的基督教 12世纪

  在这一时期修道院和大教堂所使用的风格,英国人称为诺曼底风格,欧洲大陆成为罗马式风格,它始于诺曼底人侵入。这种风格兴旺了一百多年。诺曼底式教堂或罗马式教堂给人的一般印象跟古老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大不相同。为克服屋顶的用料和重量问题,“肋式拱顶(rib-vault)”在威廉征服英国后不久被设计出来。在法国,罗马式风格的教堂用雕刻品装饰,但这些雕刻品也都是为了表达跟基督教的圣训有关的思想。中世纪的艺术家的绘画倾向于变成一种使用图画的书写方式(如《圣徒格伦、威廉马若斯、加尔和圣乌尔拉苏与她的11,000名殉难的贞女》,1137-1147年)。这种简化手法的恢复,使得中世纪艺术家有了构图和使用彩色的自由。

  第十章 胜利的基督教 13世纪

  12世纪后半叶,哥特式教堂产生于法国北部。尖拱和飞扶垛开始出现在哥特式教堂当中。巴黎圣母院、斯特拉斯堡主教堂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哥特式雕刻家再一次开始观察自然,因为他们希望把宗教故事叙述得更加令人信服和感动,给石头灌注生命,从而使信徒能从圣经故事当中汲取安慰和教诲。在13世纪,“写生”不是艺术家们的任务,然而其中也有例外。在13世纪,法国是欧洲最富有的、最重要的国家。巴黎大学是西方世界的学术中心。在13世纪将要结束时,意大利艺术以拜占庭传统为基础,改革了整个绘画艺术。乔托的艺术揭开了新篇章(《哀悼基督》,约1305年)。他重视描绘一种真实场景,与早期基督教艺术中企图完全表现每一个人物的简单做法不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艺术  艺术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有感

 做不到这5点,读的书再多也没用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中国人也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毫无疑问,即使在当今信息泛滥的时代,读书对于武装我们的头脑、滋养我们的心灵,也是非...(展开)

有感余秋雨

 余秋雨《废 墟》原文欣赏

 《废 墟》原文欣赏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