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喧哗与骚动》中迪尔西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有什么性格特点分析

  《喧哗与骚动》中迪尔西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然而,黑女仆迪尔西却自始至终都呵护着班吉,三十三年如一日照顾着他的吃喝拉撒,还时常喝令她的儿子和外孙照顾好班吉。在他生日当天,自己掏钱买蛋糕为班吉庆生,班吉烧伤了,赶紧给他上药包扎。她称班吉为“主的孩子”,在复活节当天,由于康普生一家人都不去教堂,她就带着班吉去黑人教堂,认为“慈悲的上帝才不管他的信徒机灵还是愚鲁呢”,希望可怜的班吉能得到拯救。

  尽管迪尔西是一个忠心耿耿的黑人女佣形象,她仍然是一个正直无私、仁慈高尚而且有着坚定的道德原则的人。尽管是佣人,她却敢于反对杰生的恶行,直斥他的冷酷无情。她信仰并身体力行基督教所颂扬的博爱与同情精神,顽强地支撑着日益败落的康普生家庭。但是,在牧师虔诚的布道中,她获得启示,说,“我看见了初,也看到了终。”这预示着康普生家族的解体。因为在复活节当天,康普生一家都在进行着与基督教无关的事情:杰生忙着追寻小昆丁,对一路上的信徒嗤之以鼻; 而康普生太太躺在床上,对搁在床边的圣经都不曾触摸;小昆丁带着从舅舅家偷来的私房钱逃之夭夭。传统的宗教道德信仰已变成虚无缥缈,甚至遭唾弃。康普生家庭的没落、解体和死亡,部分原因是这一家都是没有信仰的行尸走肉。

  小说中迪尔西在奴隶制语境下,主体性被不断的消解。但在小说结尾处迪尔西被动的,不完全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明了其主体性在与奴隶制话语的接触中不断重构。从而揭示美国黑人在奴隶制下主体性是如何解构的以及美国黑人对主体性重构所做的努力。

  一、迪尔西主体性的消解

  迪尔西主体性的解构主要反映在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班吉以及福克纳对迪西尔身份的认识上。小说中班吉这个一出生就是白痴的人没有从自私,冷漠,虚伪的康普森太太身上得到应有的母爱。而迪尔西从小就照顾班吉,使班吉得到了应有的母爱。但班吉只是理所应当接受迪尔西的爱与服务,对此没有任何回应。即使班吉是个白痴,但霸权主义的集体无意识仍对他起了作用。

  福克纳眼中的迪尔西身份。小说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前三部分是内聚焦,聚焦人物同时也是讲述者。最后一部分以迪尔西为主线,却是外聚焦,讲述者为第三人称全只知讲述者。所以迪尔西成了只有叙述眼光而没有叙述声音的人。此外,文章用了大量意识流来刻画人物,但对迪尔西的直接心理活动描写几乎没有。福克纳没有把迪尔西与小说中的白人人物平等对待,使其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失去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这样的结构安排与福克纳自身的南方情结有密切联系。福克纳从小的生活环境使他逐渐形成了保守的,向后看的历史。他确信“为了获得自由平等,他自己(黑人)必须有这种资格,然后他必须永远为掌握,维护和保卫它而奋斗。”由此看出,福克纳本人对待奴隶制的态度以及福克纳塑造出来的角色对待奴隶制的态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二、迪尔西主体性的转变

  南北战争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问题是作为失败方的南方在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侵入下,如何重构南方社会秩序。随后,奴隶制被官方宣布不合法,南方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编制了“白人至上”论的言说来加强奴隶制度。1867年3月,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重建南方法案》击倒了许多对非裔美国人有限制性的法案。然而,在很多地方,非裔美国人仍然没有选举权。由于种植园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被囚禁起来的黑人奴隶被租给私密的个体或者公司,这也是奴隶制的一种罪恶。1877年,南方重建宣布结束。

  随后,北方日益强大的新兴资本主义工商业及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南方传统社会有很大冲击。新旧交替的社会历史时期,康普森家族代表的南方庄园奴隶制生产方式逐渐没落,奴隶制话语发生了变化,导致迪尔西的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也在发生变化。迪尔西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她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念,同时也在探索如何重建能使人在现代化社会的荒原中像人一样生活的价值观念。

  三、迪尔西主体性的重构

  小说中 迪尔西从默默忍受白人的各种压制,只在厨房,佣人房一些“边缘化”场所,按照白人奴隶主的要求塑造自己。随着康普森家族的没落,迪尔西的自我意识有一些苏醒。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敢公然反对杰生。1867年3月,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重建南方法案》击倒了许多对非裔美国人有限制性的法案。此外,该法案还建立了自由民局来保护南方黑人的生命和权利。第十五条修正案给了黑人男性选举权,就使得一部分黑人男性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统治者。

  20世纪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心态很乐观,商业的发展提高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全国范围内的改革运动也开始了,为了调查落实社会的不公,慈善家发起了很多的改革运动,作家激励人们反抗公然虐待。小说里,到最后,迪尔西离开康普森家族时,迪尔西拒绝看凯蒂的照片,有选择的“遗忘”。最重要的是,迪尔西去黑人教堂里,使她从耶稣身上找到了力量,有勇气面对未来。尽管隔离政策里的暴力和虐待依然存在,但在19世纪末,黑人们的读写能力迅速增长,很少一部分富有的黑人中产阶级精英在数量和影响力上都有所增加。纵观这时期整个国家,黑人制度的多样性得到了蓬勃发展。

  《喧哗与骚动》在南方庄园主家族飘零子弟绝望的“喧哗”声中,福克纳却塑造了迪尔西这个具有坚定信念,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平凡而朴实的黑人老妇人形象。她的忠心,忍耐,毅力与仁爱同小说里其他几位病态的主人公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她,作者讴歌了存在于淳朴的普通人身上的精神美,深刻揭露南方奴隶制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和罪恶以及美国黑人主体性的重构之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迪尔  迪尔词条  骚动  骚动词条  喧哗  喧哗词条  性格  性格词条  特点  特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