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喀尔巴阡山狂想曲》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喀尔巴阡山狂想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匈牙利作家伊雷什·贝拉(1895—1974)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三部。巴林特·格若出生在驰名世界的葡萄酒产地,匈牙利的贝雷萨斯。家庭经济破产后,随全家来到下喀尔巴阡山的山村佩梅蒂。在这里,格若参加了工人们与反动势力的斗争。父亲被德军毒打死去以后,格若一家搬到布达佩斯。他大学毕业以后服兵役来到罗马尼亚前线。格若和好友米科拉在军队中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他们的鼓动下,派去镇压工人的士兵向警察开了枪,为此格若等五人被捕入狱。出狱后,格若更积极地投身于解放匈牙利人民的斗争,担任罗斯红卫军政委。在反动势力的围剿下,红卫军失败。格若又回喀尔巴阡地区开展劳工运动,还重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为了阻止波兰对苏维埃俄国的进攻,组织工人们破坏铁路,格若再次被捕。米科拉领导人民起义,在波兰和罗马尼亚联军的围攻下,兵败被俘,壮烈就义。格若被驱逐出境。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匈牙利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主人公格若的个人经历为线索,以喀尔巴阡—乌克兰地区的一些政治、军事活动为中心题材,描绘了在异国殖民统治下的匈牙利人民不幸的命运和痛苦的生活,以及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光辉历程。小说揭露、讽刺了形形色色的反动人物:卑躬屈膝、出卖民族利益的败类;不学无术,搜括民脂的外国殖民者;趁火打劫、贪婪残忍的剥削者。作者满怀崇敬之情歌颂了匈牙利人民引以骄傲的子孙:贾诺斯·福蒂是工人运动的先驱,虽几经挫折而百折不挠,最后牺牲在和殖民者战斗的战场上。米科拉是马车夫的儿子,为谋求无产阶级的自身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格若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日益下降,在进步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与广大工农群众接触,同呼吸,共命运,走上了为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道路。

  小说采取“狂想曲”式的散点叙述法(“狂想曲”是音乐术语,原指由希腊史诗片断集缀而成的歌曲,后来成为乐曲的一种体裁。带有史诗性或英雄气概,风格夸饰而辉煌,情绪豪放而热烈),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面,形成一种编年史式的宏大气势,具有史诗的雄伟与壮丽。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娓娓道来,亲切、 自然,似与人促膝谈心。在看似平淡无奇、客观描述,不加任何评论的叙述之中,蕴含着歌颂与赞扬、讽刺与挖苦,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喀尔巴阡山  喀尔巴阡山词条  狂想曲  狂想曲词条  概要  概要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