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作者写这本书,前后花了9年。我读这本书,前后断断续续,也读了3个多月。一来作者是在四十年代书写,语言表达和当代有差别,就得逐字逐句地认真读;二来关于文化的话题,本身就很大,之前了解的少,驾驭不了。

  何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中国文化之博大,辐射四邻。作者列举了中国文化的十四个特点:1.广土众民;2.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3.历史长久,并世中莫与之比;4.一面明明白白有无比之伟大力量,一面又的的确确指不出其力量在哪里;5.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6.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7.家族制度在其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8.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9.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法律不见形成;10.道德气氛特重;11.中国不属普通国家类型;12.兵文化;13.孝文化;14.士文化

  个人--家族--集团--天下

  在中西文化对比中,由于中古宗教的影响,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为集团式,近代西方迅速发展,也是对这种禁锢生活方式强力反抗的结果,所以西方人看重个人和团体;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大家族为单位,受周孔文化影响,看重家族和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基本单位的家族,一下跨越到天下,中间缺少如集团等的过度。

  伦理本位和职业分途,使得中国并不同于普通的国家。政治上,常人可以通过读书学习进入上层,不能形成阶级对立;经济上,由于遗产均分等传统,使得资本无法集中,总是小工小商,亦不能形成对立的阶级。国家消融在社会里面,社会于国家相浑融。

  中国式的人生,最大特点莫过于他总向里用力。一个人生在伦理社会中,要负起无尽的伦理义务,摆脱不得,其所求者,却无非彼此感情之融和,便有“反省,自责,克己,学吃亏等”传统教训。在一般老百姓,寡欲知足,安分守己,并非领会了孔子哲学,由社会构造中锻炼出来。

  “士”,原初专指执干戈配弓矢的武士,后来却变为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中国旧日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自我维持的“乡治”.在整个自治过程中,教化所以必要,则在启发理性,培植礼俗,而引生自力。这就是士人之事了。士人居四民之首,正为他“读书明理”主持风教,给众人作表率。同时对于君主,则时常警觉规谏他,要约束自己少用权力,而晓得恤民。对民众则时常教训他们,要忠君敬长,敦厚情谊,各安本分。在整个社会中,士人居于中间向双方做功夫。

  中国文化的早熟,是主要的一个特点,但亦是一重要缺点。过早向内寻求,导致对外物控制的欲望减少,从而限制了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竞争减少,在己则易于知足自得,在国家则不主动扩展版图。这恐怕也是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文化是个大的话题,读完此书,也仅仅略知一二,这本书是需要重读的,也许以后读出来的感受会不一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梁漱溟  梁漱溟词条  要义  要义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