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红楼诗词《怀古绝句十首(宝琴)》原文及鉴赏 谜底是什么

  《 怀古绝句十首(宝琴)》

  其一:赤壁(2)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3)。

  喧阗一炬悲风冷(4),无限英魂在内游。

  【注释】

  (1) 怀古绝句十首:听了湘云等制作的灯谜,宝琴笑道:“从小儿所走的地方的古迹不少。我如今拣了十个地方古迹,作了十首怀古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姐姐们请猜一猜。”众了听了都说“这倒巧”。绝句,律诗(八句)的一半(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称“七绝”。

  (2) 赤壁:山名,即今湖北武汉市赤矶山。此首七绝写“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余万兵力南下。吴国君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以远少于曹军的兵力(五万)在赤壁迎战曹军,使用火攻取得全胜,几乎使曹操全军覆没。

  (3) “徒留”句:古时作战,旗帜上绣有将帅的姓氏,兵败时将士死亡、逃跑,旗帜留在原地。徒留,白白地留着。载空舟,指“徒留名姓”的旗帜载在空船上。

  (4) “喧阗”句:喧阗(tián),喧闹,形容赤壁之战场面,战鼓声、叫喊声高涨、嘈杂。一炬,一把火烧起来,这里“炬”作动词“烧起来”。悲风冷,形容曹军惨败的景象:冷风含悲。此首诗的谜底似为祭祀时焚烧的纸船。

  【译文】

  赤壁沉埋江边,长江水不流,当年的赤壁之战多么惨烈:战鼓喧嚣声中,一把火烧尽曹操八十万大军,只落得寒风悲愁,将士们的姓名白白留在烧焦的空船里,无数的英魂在里面彷徨逗留。

  其二:交趾(1)怀古

  铜铸金城振纪纲(2),声传海外播戎羌(3)。

  马援自是(4)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5)。

  【注释】

  (1) 交趾:古郡名。公元前2世纪初南越赵佗置,后归汉。西汉时治今河内西北,东汉移治今越南北宁省仙游东。

  (2) “铜铸”句:此首诗写的是马援故事。马援,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以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自誓,出征匈奴、乌桓。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任陇西太守,建武十七年任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侧、征贰起义,封“新息侯”。铜铸,马援曾在西北养马,发展了相马法,并以铜铸为“马式”。《后汉书·马援列传》: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铜鼓是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的权力象征,马援缴来铸为“马式”,表示他在那里的作为,及对名马的重视和爱好)。其马式依据是“依仪氏?,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孝武帝时有诏置于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金城,古郡名,西汉置,治今甘肃永靖西北。这里代指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在金城安定羌族。振纪纲,提振法纪朝纲。

  (3) “声传”句:海外,泛指西北地区。海,大湖。按马援曾任陇西太守,在西北地区建功立业,“海”当指青海湖。戎,古族名,古时中原人对西北各族泛称为“西戎”。羌,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

  (4) 自是:自然是。

  (5) “铁笛”句:相传元代诗人杨维桢游太湖得莫邪剑,命人铸成铁笛,吹出绝世奇音;明代吴伟《铁笛图》,画中一名侍女双手所捧之笛,即为此笛,石台旁主人坐着,他右手半抬,五指弹动,在凝神推敲诗句曲调,即为杨维桢。这里形容张良“吹笛建奇功”,如“铁笛奏奇音”。子房,即张良(字子房),西汉开国大功臣之一。楚汉相争最后一次大仗“垓下之战”,张良设计派人夜间在楚军周围吹笛、唱楚歌,使楚军闻之思家乡,军心涣散,丧失战斗力,汉军因此大获全胜。这句说马援的功绩不在“铁笛将军”张良之下,烦劳世人不要单表张良了。此首诗的谜底似为吹奏乐器唢呐。

  【译文】

  在南边整固疆土,在北方安定金城,为朝廷提振法纪朝纲,马援的威名远播,在西域戎羌中流传得很盛。马援的功劳自然是非常大!人们只知道“铁笛将军”张良的功劳大,今后烦劳不要单表张良了。

  其三:钟山(1)怀古

  名利何曾伴女身,无端被诏出凡尘(2)。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3)。

  【注释】

  (1) 钟山:又名紫金山、北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城外东北。

  (2) “名利”二句:此首诗写的是南朝齐周颙的故事。南朝齐文学家孔稚珪,博学善文,其《北山移文》揭露讽刺名为退隐山林、实则心怀官禄的所谓隐士。所述周颙隐居钟山草堂,后应诏出为海盐(县名,以产海盐得名)令;届满入京,复经此山,孔稚珪乃借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再至(故谓“刻移文于山庭也”)。女,同“汝”,你,指周颙。无端,无缘无故。被诏,被朝廷诏见。出凡尘,跑出清净的隐居地,进入世俗人间。

  (3) “牵连”二句:牵连,指周颙受名利牵连。大抵,大概。难休绝,指周颙追逐名利难以休止,对名利难以割绝。他人,泛指孔稚珪等人。此首诗意思与湘云的《点绛唇·猴子》灯谜相似,故谜底似为猴子。

  【译文】

  功名利禄什么时候开始与你相伴?你这是无缘无故接了诏书,跑出清净的隐居地,进入世俗凡尘。你既与功名利禄牵连上了,大概是无休无止难以脱身,那就不要抱怨别人对你嘲笑频频。

  其四:淮阴(1)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2),三齐位定盖棺时(3)。

  寄言世俗休轻鄙(4),一饭之恩死也知(5)。

  【注释】

  (1) 淮阴:旧淮阴县,秦置,治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南。

  (2) “壮士”句:此首诗写的是韩信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秦末淮阴人,家贫,投入反秦战争。先投项羽,得不到重用;改投刘邦,得到重用,屡建奇功,被封为齐王,刘邦开国后被封为楚王。因有人告他谋反,刘邦设计将他逮捕,赦免为淮阴侯;后又被告谋反,萧何与吕后定计,诱其入宫杀之。韩信少年时在家乡曾受“胯下之辱”。一群恶少侮辱韩信,要他从一个恶少的裤裆下钻过去(“出我胯下”),韩信忍辱照办了。壮士,指韩信。恶犬,喻指侮辱韩信的恶少们。

  (3) “三齐”句:三齐,古地区名(相当今山东省大部地区),秦亡后,项羽立原齐国王族三个人(田都、田市、田安)的领地,后归刘邦。这里代指韩信,因其曾为齐王。位定盖棺时,名位、地位(功过是非)确定在盖棺时。盖棺,即“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

  (4) 轻鄙:轻视,鄙视。

  (5) “一饭”句:一饭之恩,即一饭千金。少年韩信家贫,在淮阴城下钓鱼,有一个漂洗布纱的老妇人给他吃了几十天的饭,后韩信为楚王时,就拿千金报答她(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称受恩而厚报为“一饭千金”。死也知,指韩信受人恩惠牢记心上,至死不忘。此首诗的谜底我猜不出,请读者朋友猜。

  【译文】

  豪壮的丈夫须要提防被恶犬所欺,韩信少年时就被恶少欺凌,成年时封王授爵又遭杀身之祸,直到死后他的英名才盖棺论定。奉劝世人对韩信不要轻慢鄙视,他少时穷苦受人一餐饭,至死不忘这个恩情。

  其五:广陵(1)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2)?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3)。

  【注释】

  (1) 广陵:古郡名,治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

  (2) “蝉噪”二句:此首诗写的是隋炀帝开凿运河、巡游事。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他下令征集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先后达百余万人开凿通济渠(运河),供他巡游所用(故又俗称“御河”)。运河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洛阳,终入黄河;东段起自板渚(在今河南荥阳市北),终入淮河。全句说运河两岸(隋堤)遍植杨柳,蝉噪鸦栖,曾为一时胜景,但现在怎么样了?意思是早已荒芜了。

  (3) “只缘”二句:只缘,只因为。风流号,风流的称号,有双关意思,指隋堤上的杨柳,也指隋炀帝。口舌,这里是议论、评论的意思。此首诗的谜底似为杨柳。

  【译文】

  隋炀帝号令开凿运河,两岸遍植杨柳,蝉噪鸦栖,景色秀丽旖旎,但转眼就成为过去,现在两岸的风景怎么样了啊?只因为他独自占尽了风流的称号,惹得人们多少的评论,作了多少诗文!

  其六:桃叶渡(1)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2)。

  六朝梁栋多如许(3),小照空悬壁上题(4)。

  【注释】

  (1) 桃叶渡:古渡口名。此首诗写的是王献之渡口送别爱妾的故事。《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云: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曾在秦淮河与青溪汇合处的渡口,以歌送别爱妾桃叶,后人因称该渡口为“桃叶渡”。

  (2) “衰草”二句:描写而今的桃叶渡荒废景象,寓意王献之与爱妾离别后的凄凉境况。

  (3) “六朝”句:六朝,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历史上合称“六朝”。梁栋,屋梁,代指官僚、贵族。如许,如此,这样。

  (4) “小照”句:小照,指桃叶的画像。壁上题,即题壁上,在墙壁上题字。这句说,只有桃叶的画像徒然挂在题了字的墙壁上。旧时习俗,过年时在桃木板上画上两个门神(神荼、郁垒),或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将其挂在大门上,认为可以压邪。《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玉烛宝典》曰:‘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之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后来又在桃符上题写联语,遂用作春联的别名。此首诗的谜底似为迷信用来压邪的桃符。

  【译文】

  当年王献之渡口送别爱妾桃叶,夫妻离别如桃叶凋落总是要和桃枝分离,如今渡口已变浅池,只有枯草野花映在水面上。六朝的贵族经历这样的离愁多得很,家家将桃叶画像挂在题了字的大门上。

  其七:青冢(1)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2)。

  汉家制度诚堪笑(3),樗栎应惭万古羞(4)。

  【注释】

  (1) 青冢:指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之南的大黑河南岸。因远望其墓表黛色朦胧,故名“青冢”。

  (2) “黑水”二句:此首诗写的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出塞和亲(嫁给匈奴王单于)的故事。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姊归(今属湖北)人,汉元帝时选美入宫。传说她因出不起贿赂,宫廷画家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上加了一颗不祥的痣,即被冷落一边。不久实行和亲政策,朝廷将她冒充公主嫁给了匈奴王单于,王昭君从此在天高地远的冰雪之地当起了异族皇后。又传说临将她送出宫门时,汉元帝看到了她,原来是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脸上根本没有什么痣,汉元帝当场“厥倒”,懊悔莫及(单于来迎亲,正在一起,调换别人是不可能了),遂将怨恨发泄在画家毛延寿身上,将他杀了。宋王安石有一首写王昭君的诗《明妃曲》,诗中采取的是画家“意态由来画不成”,说是“当时枉杀毛延寿”;诗中说,王昭君宠妃没有做成,远嫁匈奴,是“失意”了,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阿娇是汉武帝时陈皇后的小名,陈皇后先得宠,后被禁闭在长门宫。诗的意思说,王昭君即使不远嫁匈奴,做了汉元帝的宠妃,又怎么样呢?日后结局也可能像阿娇一样,落得失宠悲惨的下场。黑水,指王昭君的坟墓所在地大黑河。咽,哽咽,噎住(伤心哭泣噎住——拟人化,大黑河表同情)。冰弦,代指王昭君的琵琶。“冰”形容那个地方冰天雪地。王昭君善弹琵琶,当初临出宫门时边弹琵琶边远去,其情甚为哀婉。曲中愁,指王昭君把心中的哀怨愁苦寄托在自己弹的琵琶曲中(乐府《琴曲》有《昭君怨》)。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全句写王昭君和亲出塞悲愁凄凉情景。

  (3) “汉家”句:汉家制度,汉朝的制度,指和亲政策。据《汉书》及《匈奴传》记载,西汉多次进行和亲。诚堪笑,的确值得笑话。诚,的确,真的。

  (4) “樗栎”句:樗栎(chū lì),臭椿和柞树,两种没有什么用处的杂树,喻指无用之才。《庄子·逍遥游》说这两种树大而臃肿、弯曲多枝,“匠者不顾”。《人间世》说这两种树“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欧阳詹《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这里喻指汉元帝昏庸无能。万古羞,极言汉元帝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羞愧。此首诗的谜底似为旧时木匠用的墨斗。

  【译文】

  大黑河茫茫,河水呜咽,凝住不流,琵琶弦都冻硬了,可王昭君还在弹拨,想在曲子中倾吐全部的忧愁。汉朝用女子换取国安的“和亲制度”实在可笑,皇帝无用应该感到惭愧,这是永远的耻羞。

  其八:马嵬(1)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2)。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裳尚有香(3)。

  【注释】

  (1) 马嵬(wéi):马嵬驿,即马嵬坡,又名马嵬堡,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今名马嵬镇。

  (2) “寂寞”二句:此首诗写的是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的悲剧故事。杨玉环,先被选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妇(寿王李瑁的妃子),后唐玄宗看中了她,占为己有,封为贵妃,把对后宫三千佳丽的宠爱全部放到了杨玉环一个人身上(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三千宠爱集一身”句)。杨玉环能歌善舞,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很有诗文才能、很有音乐天赋的风流皇帝,亲自作词谱曲让杨玉环等美人表演歌舞,供他赏玩。唐玄宗沉湎在与杨玉环的恩爱中,几乎到了荒废朝政、不问世事的地步(朝政操纵在国舅杨国忠手中)。“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了杨玉环等一批人及卫队将士向四川方向逃去,准备到那里避难。当行至陕西马嵬驿,将士们不肯走了,杀死了杨国忠,并把怨恨和怒气强加在杨玉环身上,认为她是“红颜祸水”,硬逼唐玄宗赐死她,唐玄宗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让杨玉环自己吊死。全句描写杨玉环吊死时的情景:脸上的脂粉痕迹尚在发光的汗水里,然而美人连同一身的温柔顷刻之间付诸东流。

  (3) “只因”二句:杨玉环死后,被草草埋在马嵬坡。遗得,留下了。风流迹,代指杨玉环掩埋处。不久(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即位,将杨玉环改葬。郑嵎《津阳门》诗自注:将杨玉环挖出时,尸体、衣裳“皆已朽坏,惟有胸前紫绡香囊中,尚得冰麝香,持以进,上皇(唐玄宗)泣而佩之(哭着将香囊佩戴在自己身上)”。末句“此日衣裳尚有香”,即写此情此景。此日,指杨玉环被草草掩埋的那天。此首诗的谜底我猜不出,请读者朋友猜!

  【译文】

  马嵬坡杨贵妃寂寞地躺着,脸上的胭脂痕迹尚沾着汗光,可是一代美人连同一身的温柔顷刻之间付诸东流。她就被草草掩埋在这里,只因留下的还有她的风流史,如今她的衣裳上仍散发着浓香味。

  其九:蒲东寺(1)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2)。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3)。

  【注释】

  (1) 蒲东寺:蒲东普救寺,《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

  (2) “小红”二句:此首诗写的是《西厢记》中的侍女红娘的故事。最早出现的《西厢记》故事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经民间广泛流传、演变,北宋赵令畤整理成《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再发展为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已接近于完整的成熟版本,并将悲剧结局改成大团圆;最后才由元代王实甫根据《莺莺传》等诸版本编写成流传至今的杂剧《西厢记》。崔相国过世,老夫人带着女儿崔莺莺及家人护送灵柩回原籍,途中寄居在蒲东普救寺内。风流倜傥的书生张生出外游学,也借住在普救寺中。张生在寺内闲游,与崔莺莺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彼此萌生了爱慕之情。这事给崔莺莺的丫鬟红娘知道了。红娘身为奴婢,身份低微,却有胆有识,有着成人之美的热心肠。在红娘的多方帮助下,张生与崔莺莺得以在西厢幽会,互吐衷情,并最终得以结合。其间,红娘的行动、女儿的秘密被老夫人觉察,老夫人严厉拷问红娘,红娘宁可自己受责、受拷打,也不向老夫人屈服,勇敢机智地与老夫人争辩、周旋,保护并最终成全了具有反封建叛逆性格、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主人崔莺莺小姐与书生张生的婚姻。小红,即红娘。骨贱一身轻,指红娘身为奴婢,身份低微,也暗合谜底骰子“骨贱身轻”。私掖偷携,私掖、偷携为同义词,都是暗地里帮扶的意思。掖(yè),扶助;携,提携。强撮成,硬是撮合成了,指红娘撮合成了崔莺莺与张生的婚姻。强,这里指用的力量大;暗合谜底则为强使、强制。

  (3) “虽被”二句:吊起,《西厢记》中只有“拷红”,没有“吊红”,这里是为了暗合谜底才用了“吊起”一词(掷骰子时握住骰子的手提起来)。勾引,引诱,这里作“引导”解。彼同行,指张生与崔莺莺结合并肩同行;暗合谜底则指掷出的两颗骰子朝一个方向滚动。

  【译文】

  红娘身为奴婢,身份低微,她暗地里搭桥铺路进行帮助,硬是撮合成了主人崔莺莺小姐与书生张生的美满婚姻。虽然她被老夫人时常吊起拷问,但是已经引导莺莺和张生结合并肩同行。

  其十:梅花观(1)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2)?

  团圆莫忆春香到(3),一别西风又一年(4)。

  【注释】

  (1) 梅花观:指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著名浪漫传奇剧《牡丹亭》中写到的寺观。女主人公杜丽娘死后的坟墓就在梅花观后面的梅树下。

  (2) “不在”二句:此首诗写的是《牡丹亭》中的男女主人公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故事。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聪明美丽,虽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仍充满青春活力,渴望理想的爱情生活。一日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在牡丹亭梦见风流潇洒的书生柳梦梅,两人千般恩爱、万般缠绵,丽娘从此幽怀难遣,遂得相思病而死。三年后,现实生活中一个真名柳梦梅的书生,寓居南安梅花观养病,发现丽娘的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被感动而复生,两人终得结为夫妻。“不在”句,不是在梅边,就是在柳边,梅、柳皆有,即指柳梦梅。丽娘的自画像上有自题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句,柳梦梅拾得美人画。个中,此中,这里边。谁拾,名为设问,实指柳梦梅拾得。画婵娟,即婵娟画,美人画,指杜丽娘的自画像。

  (3) “团圆”句:杜丽娘死而复生,与父母团聚,但起初她的老父亲杜宝不承认,认为丽娘已死三年,怎么会复活呢?丽娘的侍女春香可以作证,但春香不在场。莫忆,不要想。这句说父母真心要和女儿丽娘团圆,就不用再让春香来证明了。

  (4) “一别”句:这一句的句意,与整个《牡丹亭》剧情无甚关系,想是主要为了暗合谜底才这样说的。此首诗的谜底似为团扇。一别西风,与西风(秋风)告别,根据谜底,这“西风”指团扇扇出来的风。

  【译文】

  杜丽娘自画像许诺终身:不是在“梅”的身边,就是在“柳”的身边,此中谁会拾得丽娘美人画?三年后柳梦梅拾得,深为爱慕,丽娘被感动而复活,两人终得结成伉俪。父母若要与丽娘团圆,就不要想丫鬟春香到来作证,自从丢下春香秋去夏来又经一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首  十首词条  怀古  怀古词条  绝句  绝句词条  谜底  谜底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