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论语《推己及人·论语》原文及解读

  [四·十五]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五·十二]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六·三十]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誓,可谓仁之方也已。”

  [十二·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十五·二十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鉴赏〕 《论语·里仁》记载,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就是尽己之心,积极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恕”要求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忠恕之道”,即由人同此心出发,将心比心,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与人为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达到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与贯通。这是为人处世、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孔子贵“仁”,“仁”是其全部思想的精髓与根基。他把行仁规定为人生的意义所在,仁德是理想人格最重要的特征。“忠恕”正是行“仁”的起点,是行仁的根本方法,所以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就是说,承认他人的心与自己的心是相通的,有着相似或相同的愿望、要求,凡事应就近以自己的所欲所想作比,进而推及他人,这样就能做到仁。孔子学问立意高远,却不脱离普通人的生活,不脱离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如巍巍大树,高达千丈,根系却深植于脚下的泥土。“仁学”道理无比高深,仁德境界非常高远,但却是在生活的浅易处生发出来。仁的观念人人能懂,人人能做,正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说:“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民”,揭示了孔子忠恕之道的深刻涵义。

  按照自己的愿望来揣摩他人的心思,用这种方法来实行仁,是不是会降低仁的标准?根据孔子的思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深信人内心有一种向上的、行仁的要求,这是人的本质方面,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可见孔子对人性的光明抱有充分的信心,他对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寄以期望,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此外,孔子主张的“推己及人”不是把自己的鄙陋丑恶的念头推广到他人身上,而是把“己欲立”、“己欲达”的愿望加以推广,这是肯定个体为了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合理愿望。推己及人就能真切地体验到别人这样的要求,就能与他人血肉相连,心心相印,如北宋哲学家程颢所说:“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识仁篇》)这样行仁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会成为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按照推己及人的方法,是不可以把仁当成超越个体思想感情的外在的行为准则强加于人的。

  《论语》多次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这一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他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子贡对孔子这一思想作了重要发挥,他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但是孔子对他这位非常器重的弟子说:“非尔所及也。”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就既要有决心和勇气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思想的独立性,又要克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固执狭隘的心态,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和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思想,要尊重别人发表的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要能真正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恕道包含了人道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无怪乎18世纪传入欧洲以后受到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高度评价,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法国《人权宣言》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其中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在当今社会也需大力提倡忠恕之道。现在不少地方个人主义盛行,个性过度张扬,许多人做事说话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行我素,全不顾及对他人所造成的消极甚至有害的后果。因此我们要根据忠恕的精神,对于那些自己所希望、所追求、想要达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去追求、实现,主动成全他人的好事,扶持别人成功,显示君子的成人之美。以爱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以己度人,凡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想像别人的处境,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其做法。这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还要增强平等意识,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重视个体的价值,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提出反对自己意见的权利,不断克服唯我独尊的恶劣作风,尽己之心,与人为善,诚实待人,宽以待人,待人如己。如此就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化解不必要的误解、矛盾和纷争,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和谐。这样,小则利己,能学习顺利,事业成功,生活快乐;大则利国利民,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语  论语词条  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