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纪传体断代史。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奉敕撰。其中宣、武帝纪及陆机、王羲之传等篇,篇末有唐太宗写的“论”,故旧本总题“唐太宗文皇帝御撰”。成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

  唐贞观三年设置史馆修史,从而确定了官修史书的制度。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下诏令修撰《晋书》,历时不到三年便完成此书。参加编写的前后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其余十八人是令狐德棻,敬播、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敬。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出自李淳风之手;修史体例是敬播拟订的,没有流传下来。修《晋书》依据的材料,一为编纂成书的十八家晋史,在这十八家中又“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廿二史札记》);一为晋朝的国史,晋有著作郎一人,佐著作郎八人,据《隋书·经籍志》载:晋修有起居注二十三种;一为杂著,如《晋朝杂事》等二十种左右,五胡十六国的图书如崔鸿《十六国春秋》三十种。当时认为这些书“制作虽多,未能尽善”,所以李世民才下诏重修。

  《晋书》共一百三十二卷,包括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后叙例、目录佚失,今存一百三十卷。《晋书》叙述了上起西晋泰始元年(625年),下至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共一百五十六年的历史。

  《晋书》帝纪十卷分别是:《宣帝纪》一卷、《景帝文帝纪》一卷、《武帝纪》一卷、《惠帝纪》一卷、《怀帝愍帝纪》一卷、《元帝明帝纪》一卷、《成帝康帝纪》一卷、《穆帝哀帝废帝纪》一卷、《简文帝孝武帝纪》一卷、《安帝恭帝纪》一卷。从司马懿与其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共同奠定西晋政权的基业起,到司马炎代魏称帝,中经愍帝时西晋灭亡,元帝在建康重整司马氏政权建东晋,直到恭帝被刘裕取代建宋。如《文帝纪》记载了司马昭灭蜀伐吴之事,“帝将伐蜀,乃谋众曰:‘……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又南土下湿,必生疾疫。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天纪三年,晋军五路大举攻吴,蜀中水师由王濬率领,顺流而下,吴军望风而降。《武帝纪》反映西晋建立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如:晋武帝继位后,“于是天下大赦,改元。赐天下爵,人五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复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逋债宿负皆勿收。除旧嫌,解禁锢,亡官失爵者悉复之。”而且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且严禁私募佃客。晋武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晋书》的帝纪部分以帝王为中心,按时间顺序编排史事,用大事记的手笔叙述历史脉络,是全书的中心部分。西晋的开国者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虽未称帝,仍列入帝纪,所以帝纪共记载了十八个人的史事。

  《晋书》十志分别为:《天文志》、《地理志》、《律历志》、《礼志》、《乐志》、《职官志》、《舆服志》、《食货志》、《五行志》、《刑法志》。《晋书》的“志”基本沿用以前的史书,其中只把《百官志》改为《职官志》。以前史书中所记载的封禅、郊祀、祭祀等自《晋书》以后,全部列入《礼志》中,而不是另立名目。

  列传七十卷,传目与前史大致相同,只把《循吏》改为《良吏》,《方技》改为《艺术》。在类传中新增了《忠义》、《孝友》、《叛逆》三个名目。唐代特别重视宣扬孝道,所以在它修《晋书》时,特设“孝友”这个类传。《孝友传·序》开明宗义地说,“大矣哉,孝之为德也”,“用之于国,动天地而降休征;行之于家,感鬼神而昭景福”,“晋氏自始中朝,逮于江左,虽六百里之灾遄及,而君子之道未消,孝悌名流,犹为继踵”,“采其遗绚,足厉浇风”。这里明确了他们立传的目的。

  “载记”是《晋书》在本纪、列传之外新设立的一个名目。从西晋末到东晋时期,北方出现很多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即“五胡十六国”。这些国家既不隶属于晋朝,不便放入本纪之列,又不能不载入历史,所以采用了“载记”的形式,是本书的创新。十六国中只有十四国入载记,另有前凉和西凉两国入列传。因前凉张轨本为晋臣,而西凉李暠是唐朝李氏的祖先。“载记”实际上属于国别史性质,与《史记》世家类似。《晋书》三十卷载记大多取材于北魏人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但崔鸿之作到南宋已亡佚,所以有关十六国的记载只有依靠《晋书》的载记了。如《慕容德载记》反映了十六国时的大土地所有制。大族地主“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将农民作为“苞荫户”。如《苻坚载记》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是氏族苻坚建立起来的政权。前秦与东晋对峙,在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倾力南下,军队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东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八万人应战。“由于君臣和睦,上下同心”,东晋取得了战争的重大胜利。

  《晋书》的优点在于:

  一、集众家之长。参加编撰《晋书》的人基本上都是唐初著名学者。如李淳风是天文学家,于是委派他写《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颜师古、孔颖达专于经史,则授以纪传之责。这样,作者都能发挥特长。这是《晋书》质量超过其他各家晋史的一个原因。

  二、体例完备,叙事详尽。《晋书》是在参考各家晋书的基础上修成的,还搜集了裨官野史十几种,材料丰富,叙事详尽。在体例安排上,《晋书》吸收了《史记》、《汉书》等前史的经验,纪传齐全,列传分类适当。《晋书》又把当时北方十六国政权的兴衰更迭采用“载记”的方式加以记述。“载记”是《晋书》新创,这种体例历代正史从未有过。

  三、补前代史书不足。《晋书》的志不仅在史学发展史上继承了史汉,又完备了体例,弥补了前代的缺憾。如《食货志》是从东汉、三国时代叙述,大致可以填补《后汉书》、《三国志》无《食货志》的空白。《刑法志》保存了先秦法家李悝《法语》的片断。《地理志》对南北朝稍前时期行政区划变更、州县制的变迁都有所叙述。所以,《晋书》是研究两晋历史的主要参考书。

  由于《晋书》所依据的材料比较复杂,参加编撰的人较多,“修史诸人皆文咏之士,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史论竞为艳体”(《廿二史札记》卷七),把《语林》、《世说新语》、《搜神记》、《幽明录》中的一些荒涎无稽之谈也收入书中。如《成恭杜皇后传》写道:“后少有姿色,然长犹无齿,有来求婚者辄中止,及帝纳采之日,一夜齿尽生”。刘知几在《史通》里也认为《晋书》不重视史料的甄别去取,只求文字的华艳。

  前人研究《晋书》的成果,最早的有唐代何超撰《晋书音义》三卷,附刻在《晋书》之后,可供参考。清人周济撰《晋略》六十六卷,是《晋书》的简本。清末吴士鉴作《晋书斠补》,广集各家之大成,是比较完备的注本,是研究《晋书》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版本中以金陵书局本最善,其他重要版本有清武英殿本,元二十二字本(元大德九路刊本)、吴琯西爽堂本、周若年刊本、毛晋汲古阁本,上述各本皆误。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标点本以金陵局本为底本,与清武英殿本互校,参校其他版本,择善而从,是现行最完备的本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晋书  晋书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