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华阳国志》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华阳国志》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史志之一。东晋常璩撰。本书主要记载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 (347)间巴蜀及其附近地区史事。自汉及魏,有关西南地区的志书不多,陈寿耀《益部旧焉传》,专志人物(且缺宁州),不及其他。《汉书·地理志》虽为佳作,但历世至晋,地理变化很大。前人所撰本纪虽云及地理,但多沿袭旧名,未能“辨物知方”。作者“乃考诸旧记,先宿所传,并《南裔志》,验以汉书,取其近是,及自所闻,以著斯于篇。”(《华阳国志》序)涉及的地区,北起今陕甘南部,南到今滇南和滇西南边境,西抵今川西地区,东至长江三峡。涉及的史事,从远古蚕丛、鱼凫的传统时代起,至东晋成康五年(339)止。《禹贡》云:“华阳黑水惟梁州”。晋代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云南、贵州及陕西、甘肃、湖北三省部分地区) 为禹贡梁州之域,故本书以华阳为名。《华阳国志》版本很多。北宋有元丰元年(1078)吕大防成都刻本,南宋有嘉泰四年(1204)李邛州刻本,原本均佚。明代有嘉靖十三年(1564)张佳胤蒲州刻本、刘大昌刻本、嘉靖隆庆间钱谷抄本、万历间新安吴琯刻《古今逸史》本、清代有乾隆四十七年 (1782) 丁杰、李润元《函海》本、嘉庆十九年(1814)廖寅题襟馆刻本等,各种翻刻与校勘本共约有三十种。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任乃强校注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以清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参校现存所有版本,并有关图籍点校注释而成。是目前最佳补注本。

  常璩 (约291—361)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 (今四川崇庆县)人。幼年家贫,附青城范长生以自存。后受李雄招抚。李期、李寿时,璩为史官。李势时,官散骑常侍。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璩与中书监王嘏等劝势降晋。入晋后,因受歧视,遂不复仕进。他强学好问,遍读先世遗书。颇以文学自负,任成汉史官时,又获读宫中图籍版挡。常招流民中熟知远方地理及离乱故事者,了解各地情况,记问既丰,撰述亦多。先后著有《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蜀志》、《南中志》。本书为作者晚年所作。

  本书12卷,约9万字,卷次为: 卷1巴志;卷2《汉中志》;卷3蜀志;卷4南中志;卷5公孙述刘二牧志;卷6刘先主志;卷7刘后主志;卷8大同志;卷9李特雄期寿势志;卷10上先贤士女总赞论;卷10中广汉士女;卷10下汉中士女;卷11后贤志。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前四卷述地理;中五卷述史事,重点在公孙述以来割据蜀地者始末,末二卷记人物,以《自序》一卷殿后。本书涉及我国西南地理沿革、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民族来源、社会经济、土风民俗、物产资源、学术著作等各个方面,对于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关系、西南地区与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等都有记述,内容十分丰富,是研讨我国西南古代史地的必读之书。

  按 《自序》所举,作者著书时,曾获见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阳城衡、郑廑、尹贡、谯周、任熙八家《蜀本纪》,旁所引据者,有何英、杨终、赵宁、王崇、陈述、祝龟、习凿齿、王隐、虞预、干宝之书,其中多有东晋永和时已经散佚的著作。常璩在本书中辑录的内容,皆当时中原地区学人不太熟悉而又极欲知晓之事,本书撰成后,很受时人重视。晋义熙中,徐广撰《晋纪》、宋元嘉初刘晔校 《古汉书》、裴松之注 《三国志》,梁天监中,刘昭注《续汉书 ·郡国志》,太清中,萧方等撰《三十国春秋》、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景明中崔鸿撰 《十六国春秋》,乃至贾思勰著 《齐民要术》,皆争相引用。隋大业中虞世南撰《北堂书钞》、贞观中房玄龄撰《晋书》,欧阳询等撰《艺文类聚》,魏王泰撰《括地志》,开元中徐坚撰《初学记》;元和中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国志》亦多有采录。宋元总志和明清一统志采纳本书资料也很多。刘知几撰《史通》曾屡称此书比于正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志  国志词条  华阳  华阳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