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

  围绕《红楼梦》著作权的一场阴谋

  红学研究

  一.阴谋说的提出

  李敖先生曾说过,曹雪芹的《红楼梦》作者身份,虽然在今天几乎是社会公认的常识,但追根溯源却是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从来就没有可靠证据支持。这真是一个国学大师的真知灼见!

  本来,《红楼梦》书中根本就没有说该书是曹雪芹创作的,作者是那个同空空道人在大荒山对话的“石兄”,曹雪芹不过是把“石兄”的文字加以“披阅增删”而已。《红楼梦》书中的记载,应该是判定《红楼梦》作者的最可靠的、最原始的证据,可是,我们的红学界却偏偏否定了这个第一性、本原性的证据,反而用后来的、与《红楼梦》创作不相干的、并且自相矛盾的诸多不可靠证据所形成的所谓“证据链”,否定了《红楼梦》书中的原始记载。为什么在《红楼梦》作者身上出现这样自相矛盾的奇怪判断呢?首先必须从“新红学”的始作俑者胡适谈起。

  当今学术界一致认为,曹雪芹的作者身份是胡适考证出来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著作权是“新红学”诞生以后方得以确立的,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远在胡适之前的清朝乾隆后期,关于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说法,就屡见文献记载,与曹雪芹同时的袁枚、永忠、明义等人,在其著作中关于曹雪芹与《红楼梦》的记载,确实构成了一个支持曹雪芹著作权的证据链;特别是脂本《红楼梦》的发现,书中关于“芹溪”、“雪芹”撰写《红楼梦》的一系列批语,更加直接地印证了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如果说胡适在这方面有成就,成就也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说胡适的学说在这方面出了什么问题,问题的根子也在于曹雪芹那个时代的文献出了问题,胡适不过是个上当者而已。

  在研究乾隆时期这些支持曹雪芹著作权的诸多证据及其所构成的证据链时,我们的红学家们也发现了许多证据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但由于戴着胡适先生早已为红学界配制好了的有色眼镜看问题,这些证据的不可靠性,往往被我们的学者所忽略,转而采取一种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伪科学手法,在主观意气的左右下对待和使用这些证据,使《红楼梦》作者问题的研究结论,始终停留在一个并无可靠证据支持的、约定俗成的、意气浮躁的所谓“曹雪芹常识”阶段。如果红学界专家们能够认真地、系统地对待这些证据的不可靠性问题,并对诸多不可靠证据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证据链的原因,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不难洞察这些所谓的证据背后隐藏着一个制造“曹雪芹著作权”的“阴谋”。下面,笔者就这个“阴谋”的来龙去脉,同红学界的朋友们,进行一下系统的探讨。

  二. 被篡改的“作者自云”

  凡是熟读《红楼梦》的朋友,对书中“开卷第一回”中的“作者自云”当不陌生。作者在“自云”中一共罗列了六个《红楼梦》作者、题名者、传抄者:第一个是经历了风月繁华生活后,记录自己“身前身后事”的“石兄”;第二个是把“石兄”文字“从头到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情僧”的“空空道人”;第三个是把书名改题为《红楼梦》的“吴玉峰”;第四个是另改题书名为《风月宝鉴》的“东鲁孔梅溪”;第五个便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另题名为《金陵十二钗》的曹雪芹;第六个是“甲戌抄阅再评”的“脂砚斋”。

  从“作者自云”中罗列这一串名字中能看出来什么呢?首先,我们不难发现,这六个名字中,“石兄”、“情僧”、“吴玉峰”、“孔梅溪”、“脂砚斋”这五个名字,显然都是化名、笔名、室名或者别名,肯定都不是真名,并且基本无据可考;只有这个“曹雪芹”的名字,是一个有据可考的真名。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作者不署名,或者不署真名,是千年惯例,从来无人违反。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署名,《金瓶梅》署名“兰陵笑笑生”,《聊斋志异》署名“柳泉居士”,如此等等。为什么《红楼梦》在罗列了一大堆假名之后,偏偏要署上一个曹雪芹真名呢?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可以如此判断:上列五个假名符合中国古典小说署名惯例,应属可信;惟独这个真名,违反惯例,反而不可信呢?

  其次,“后因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增删”一段话,本身就存在着表述上的不合理性。不合理之一,是在曹雪芹名字之前,用了一个表现时间的“后”字,与其他题名者显然有异。“石兄”、“情僧”、“孔梅溪”名字前没有冠以时间概念,“吴玉峰”、“脂砚斋”名字前面冠以“至”字,也不是时间概念。那么曹雪芹这个“后”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有别于其他五人的时间概念,说明同其他人并非同时,时间要靠后;究竟靠后多少,有待考证。不合理之二,是涉及曹雪芹所做工作的表述令人起疑:书中用的是“披阅”而不是“批阅”,所谓“披阅”,不过是阅读的意思而已,一本书阅读了十年,没什么了不起的,无须表述。所谓“增删”,究竟是增删的正文,还是增删的批语呢?说不清楚。“篡成目录,分出章回”,这是小说创作之前必须做的工作,如果作者是曹雪芹,属于常规之事,无须表述;如果作者不是曹雪芹,他只是“披阅增删”者,这种表达就莫名其妙了:原书如果没有目录章回,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没有“目录章回”的长篇小说,不仅读者根本无法阅读,作者在创作中也无法检索修改、前后照应啊!显然这句话说的并非真话,而是别有用心。

  再次,所谓的“作者自云”四个字写法,本身就令人莫名其妙。如果作者是曹雪芹,根本不用写“作者自云”这四个字,因为通书都是他的“自云”;就算曹雪芹个人有说废话的爱好吧,也用不着写“作者自云”,写“芹云”、或“雪芹云”不是更符合古人惯例么?有人说这是曹雪芹为躲避文字狱而故弄狡狯,这更是毫无道理的诡辩,曹雪芹三个大字都明明白白地写在那里,有什么理由在这里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第四,在一部小说的正文开头,写上“此开卷第一回也”,并用“作者自云”交代该书的六个作者、题名者、披阅增删者姓名,是违反小说创作惯例的。古今中外,凡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从无在正文中交代创作缘起和作者姓名的;如果需要交代,只能在“序”“跋”“题署”中交代,决无写入正文并刻意交代这是“作者自云”的道理!那么,是谁如此不合情理地写在书上的呢?按常理推测,这个人只能是最“后”出现的曹雪芹。假设该书确有原作者“石兄”,确有题名者、传抄者、评点者孔梅溪、情僧、吴玉峰和脂砚斋,他们交代的创作缘起、传抄过程、题名评点,都只能通过“序”“跋”和“题署”的形式来表达,而无法混入小说正文;只有曹雪芹这个“后来”的“披阅增删”者,才有可能把以前这五个人所做的“序”“跋”“题署”捏合在一起,写入正文,并用“作者自云”的方式特意交代来历。曹雪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文再议。

  三. 被阉割的“咏曹雪芹诗”

  当年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主要证据来自三个人的作品:一是敦诚敦敏兄弟与曹雪芹的唱和诗,二是张宜泉题咏曹雪芹的赞美诗,三是杨仲羲《雪桥诗话》中关于曹雪芹身世的记载。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中引用这些证据,乍听起来言之凿凿,但仔细分析起来,所用的证据基本上都是伪证、假证、靠不住的证据,由此得出的结论,可靠性如何,不言自明,

  先说二敦兄弟的咏曹雪芹诗。红学界津津乐道的敦氏兄弟“咏曹雪芹诗”,来源于敦诚的《懋斋诗钞》和敦敏的《四松堂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敦诚的《懋斋诗钞》,很难说是当年敦诚作品的原貌,可明显看出经后人剪接、留空、挖改、粘贴达五十多处,根本就靠不住。《四松堂集》中在《寄怀曹雪芹》一诗的“扬州旧梦久已觉”句下贴一笺条:“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且注其名为“沾”(有雨头)。由此可见,不仅这个曹雪芹的名字是后来的“笺条”贴上去的,其织造世家出身,也是靠不住的“笺条”贴出来的。敦敏诗集本为乾隆年间印刷,但书中的笺条就天知道是什么时间、由什么人贴上去的了。

  张宜泉的咏“芹溪”诗更加靠不住。这个张宜泉究竟是嘉庆年间曾在福建做过官的“兴廉”,还是乾隆年间终老北京的穷书生“宜泉”,只有天知道。“兴廉”其人有据可考,但时间要晚得多,与曹雪芹不搭界;“宜泉”在世的时间比曹雪芹稍早,但又完全没有文献记载,是我们的红学家们靠“好象”猜出来的。如果张宜泉确实是乾隆中期同曹雪芹有过个人直接交往的人,那么为他出版诗集的孙子张介卿却是光绪年间人,这是矛盾的。张介卿的真实存在是不容否定的,那么他这个乾隆年间的“祖父”就必须否定,因为祖孙年纪不可能差距这么大。就是这么一个胡里糊涂的张宜泉,其诗集《春柳堂诗稿》中,关于曹雪芹的记载,也疑问重重。首先是《题芹溪居士》诗下的文字“姓曹名沽(有雨头)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字样,本不是原书所载,而是后人在诗下粘贴的“笺条”记载,天知道这个“笺条”是谁在什么时候贴的。其次是“笺条”中关于“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等介绍“芹溪”身世的话,不仅与诗的意思毫无关系,更与《红楼梦》绝无牵扯。再次是《春柳堂诗稿》中所咏的“芹溪”,似乎与“曹雪芹”并非一个人,这个关于“芹溪”身世的“笺条”,不是贴在第一首《怀曹芹溪》诗下,反而贴在后边的《题芹溪居士》、《伤芹溪居士》诗下,显系伪造者所为。

  至于胡适先生据以断定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而不是儿子的证据,是出自清末杨钟羲的《雪桥诗话》,更是靠不住的。杨钟羲的年纪比胡适大不了许多,与曹雪芹相隔了一百多年,凭什么用他的书否定乾隆年间的文献?从《雪桥诗话》中的记载看,杨钟羲是根据敦敏的《四松堂集》中的诗推断的,敦敏的诗靠不住,杨钟羲的诗话就更靠不住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今主流红学用以证明曹雪芹《红楼梦》作者身份的所谓历史文献,统统是靠不住的假证、伪证,不仅所依据的文献疑点重重,就是这些可疑文献中关于曹雪芹身世的记载,也都是后人靠“笺条”贴出来的。我们的红学界,就是用这样的所谓证据,支撑了曹雪芹的《红楼梦》著作权,同时又靠这些证据,杜撰了一门所谓的“曹学”,真可谓“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了!至于这些所谓的文献中贴改的“笺条”,是何时何人所为,下文再议。

  四.被混淆的“脂砚斋批语”

  脂本《红楼梦》中,有大量批语,这是事实。但这些批语实在是混乱糟糕之至,不仅各种版本批语内容与多寡不同,批语之间自相矛盾抵牾之处亦复不少,所以好多学者认为脂批是个不可沾惹的黑洞,敬而远之。也有些学者,如欧阳健、克非等人,干脆认为脂批统统是后人伪造的,是无聊文人用来附会胡适的曹雪芹著作权而故意制造出来的。关于脂批的真伪之争,红学界争论得煞是热闹,这里不予置评,仅就脂批中关于曹雪芹的记载,进行一点分析。

  脂批中关于曹雪芹这个人,一共用了三种称呼:一是“芹溪”,如“淫丧天香楼”情节“命芹溪删去”,“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相继逝去”等记载。二是“雪芹”,如“缺中秋诗俟雪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等记载。三是“芹”,如“愿造化主再生一芹一脂”等记载。仔细看来,这种称呼有很大的不合理性。首先,古代的文人,一生可以有很多字、号、别署,这不奇怪。但人生的每个阶段,却只使用一个,不会多个字号同时交叉使用。其次,该文人的亲人朋友,一般都只用一个习惯的字号称呼,也不会同时用很多字号杂乱称呼同一个人。其三,把字号简化称呼为一个“芹”字,似乎只有最亲近的亲人才会如此,其他朋友一般不会做如此昵称。把“芹溪”简称为“芹”是合理的,把“雪芹”简称为“芹”则是无理的,应该简称为“雪”,但脂批中无此简称

  通篇看来,脂批中带有“芹溪”、“芹”字样的批语,一般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带有“雪芹”字样的批语,则一般都不甚合乎情理。比如“缺中秋诗,俟雪芹”的批语,下面的纪年是“乾隆二十一年”,就匪夷所思了。大家知道,古代文人纪年,一般都是用干支纪年,如“乾隆甲戌”、“乾隆庚辰”等,好多人连皇帝的年号也不写,干脆就写“己卯”、“庚辰”等字样。《红楼梦》中的脂批,绝大多数就是简单的干支纪年。用皇帝年号数字纪年,一般都是后来人追记的,当代人因为根本无法预测皇帝老子什么时候“殡天”,在位多少年,所以一般不会用皇帝的年号及数字时序纪年。显然,“缺中秋诗,俟雪芹”的批语,是后人伪造。

  脂批中,一般都把“作者”、“芹溪”、“芹”字样联系在一起,而对“雪芹”字样,一般都同“作者”不沾边。带有“作者”、“芹溪”、“芹”字样的批语,一般都是说明作者和批书人当年经历的往事的,而带有“雪芹”字样的批语,一般都同《红楼梦》的“披阅增删”有关,比如,“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缺中秋诗俟雪芹”,作诗“此等事,自是雪芹所长”等。这些批语,与书中所记之故事情节的生活来源无关,似乎只是为该书补充了几首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脂本中的脂批,似乎并非都是脂砚斋和畸笏叟所作,而是混入了大量的后人批语。一般说来,带有“作者”、“芹溪”、“芹”字样的脂批,应该是脂砚斋原批,带有“雪芹”字样的批语,应该不是出自脂砚斋之手,而是另有人越俎代庖。脂批中提到“芹溪”、“芹”时,脂砚斋从来没有说他姓什么,名什么;而混入批语的“雪芹”二字,则有书中“开卷第一回”交代的“曹雪芹”三个字照应,读者自然明白他就是这个姓曹的人。如此分析,窜入的关于“雪芹”的批语,目的是有意识引导人们产生联想,把“作者”、“芹溪”、“芹”、“雪芹”都同书中“开卷第一回”交代的曹雪芹联系起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下文再议。

  五.系统作伪背后的“阴谋”

  对脂批及证实曹雪芹身份的几首诗混乱不堪的状况,除了那些盲目地“狂热崇拜曹雪芹”的所谓大师级学者外,严肃正派的学者是早有觉察的。李知其、欧阳健、克非等专家,对这些靠不住的所谓“证据”,早已用大量的可信证据,批驳得体无完肤。但这些专家,泼洗澡水连同婴儿也一起泼出去了,“批脂”的学问似乎做过了头。欧阳健先生先是怀疑所有的脂批,都是胡适学说1927年出现后,那些惟利是图的书商所为。及至发现东观阁本后,又把脂批作伪的源头,追溯到嘉庆年间的刘铨福。刘铨福比胡适要早上一百多年,说他为支持胡适的“红学”学说造假,似乎也难以自圆其说。

  不能否认,有些所谓的脂批,确实是胡适学说出笼后,某些无聊书商制造的西贝货,但多数脂批,仍然是刘铨福和东观阁本印刷前,就客观存在的。乾隆年间客观存在的脂批以及证实曹雪芹身份的诗,也未必就是靠得住的,也可能是当时的某些人刻意伪造的。问题是,伪造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当今红学界诟病欧阳健学说的最有力的反问,正是这个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制造这些伪证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替曹雪芹攫取《红楼梦》的著作权!这个在“证据链”上作伪的源头人物,不是胡适时代的书商,也不是嘉庆年间的刘铨福,而是曹雪芹自己。作伪的动机只有一个:为自己脸上贴金,为自己攫取《红楼梦》的著作权。胡适时代虽然也有些书商迎合胡适,做了些手脚,但胡适据以证明曹雪芹作者身份的所谓“证据链”,主要还是当年曹雪芹早就提供的。

  我们首先看《红楼梦》的“作者自云”,显然,五个假名和一个真名,是曹雪芹写进去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作者不署名或署假名的惯例,为曹雪芹提供了方便。曹雪芹把原书的序跋题名捏合在一起,写成了“开卷第一回”,并写上了“石兄”、“空空道人”等假名,然后大笔一挥,把自己的真名写了上去。司马昭之心,岂非路人皆知么?

  然后我们再来看脂批,显然,混进去的大量带有“雪芹”字样的批语,也是这个曹雪芹自己在“披阅增删”中添加进去的。添加的目的,无非也是让“作者”、“芹溪”、“芹”、“雪芹”等概念混淆在一起,真假莫辩,让后来的读者以为他们都是书中“开卷第一回”所写的那个曹雪芹。作伪之手段,可谓巧矣。

  我们再来看《红楼梦》书前曹雪芹题的那首著名五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确实是曹雪芹所题无疑,问题是诗中的“作者”二字指的是谁?如果指的是曹雪芹自己,从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与前面的文字记载是自相矛盾的。显然,这个作者指的只能是前面交代的“石兄”。曹雪芹在这首诗中说自己在“披阅增删”时看懂了“荒唐言”和“辛酸泪”,问以后的读者,是否能解“其中味”。

  最后我们来看那些证明曹雪芹身份的诗,永忠、明义题《红楼梦》的诗似乎不会假,他们与曹雪芹是同时代人,《红楼梦》也是他们从曹雪芹手中借阅的。但他们在诗中,异口同声说曹雪芹曾经跟随“先祖”曹寅赴“织造任”,问题是曹寅死时,这个曹雪芹尚未出生,显然这个记载是错误的。他们为什么异口同声都记错了,结论只有一个,就是他们根本不知真情,而这个“赴织造任”的说法,只能出自曹雪芹之口,他们信以为真,记入诗中罢了。朋友们都知道清末的“八旗子弟”,穷的向老婆借裤子上茶馆,嘴上用猪肉皮擦得油光光的,饿着肚皮还猛劲吹自己的祖宗如何之“阔”。曹雪芹作为破落的八旗子弟,如此行为,可以说为后来的八旗子弟开了先河。更何况曹雪芹生活穷困得“举家食粥酒常赊”,还要靠《红楼梦》手稿换“南酒烧鸭”(裕瑞语)拉馋,冒充《红楼梦》作者的心理动机,就不言自明了。

  二敦的诗和张宜泉的诗,被挖改贴条,当然不会是曹雪芹亲自所为,因为作伪的时间比曹雪芹要晚。但后来之人之所以如此挖改粘贴,也不会是受胡适影响,因为比胡适考证《红楼梦》作者要早。他们如此造假,恐怕不是有意为曹雪芹脸上贴金,而是从《红楼梦》书中,脂批中,永忠明义诗中,看到了关于曹雪芹的记载,再在二敦和张宜泉诗集中看到“雪芹”、“芹溪”字样,自然要根据自己的见闻加以挖改了;没有挖改条件的,就索性用贴纸条的办法加以注释。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们不见得有什么功利目的,追根溯源,还是上了这个曹雪芹的当!

  六. 《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

  说曹雪芹冒充《红楼梦》作者,是他有意策划的一场“阴谋”,实在有点太抬举他。古人所写的小说都不署名,《红楼梦》在曹雪芹之前并未广泛流传,从曹雪芹手拿出来一部新书,人们自然就会认为曹雪芹便是作者。再加上曹雪芹有意无意地篡改了“作者自云”和“脂批”,更加坐实了自己的作者身份。作为一个“八旗子弟”,这样做的微妙心理,不难窥测。

  有的红学专家辩解说,不管《红楼梦》以前是否有个原作者,也不管以前是否有个底本,书是曹雪芹“披阅增删”后定稿的,按照世界惯例,著作权都属于最后的定稿人,因此说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并没有问题,问题只是在曹雪芹之前是否有个提供素材的人。这种说法实在有强词夺理之嫌,且不说所谓“世界惯例”对中国古典文学是否适用,仅就《红楼梦》本身来说,曹雪芹也与作者身份相去甚远,无法硬给他制造“作者身份”。

  笔者经过十年精心考证,证明《红楼梦》中主人公的事迹,“十二钗”的事迹,“四大家族”的事迹,都是以洪升及其家族、姐妹们身上发生的真实事迹为原型,“追踪蹑迹”撰写的;书中的“大观园”、“大荒山”都是以洪升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真实生活地点,“不敢稍家穿凿”创作的;书中的所谓“异端思想”、“女儿观念”,都是根据明末清初的“遗民思想”,原原本本忠实记录的;《红楼梦》的创作时间,是刚刚改朝换代不久的康熙前期,而不是曹雪芹生活的“乾隆盛世”。书中所展示的宗旨、内容、时代背景、文化传承,都充分证实了洪升的作者身份,都彻底剥掉了曹雪芹身上披了二百多年的作者伪装!

  洪升与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老朋友,临死前,确实把《红楼梦》“行卷”(手稿)留在了江宁织造府,委托老朋友代为出版,有曹寅自己的诗可以证明(有趣的是,周汝昌先生也认为这首《赠洪肪思》诗如果掩去诗题,就“好象”是写给《红楼梦》作者的)。曹寅没有完成老朋友的遗愿就死去了,然后是曹家被抄,举家返回北京。半个世纪后,书稿方被曹雪芹拿来“披阅增删”,一段段拿出去换“南酒烧鸭”。从曹雪芹同时代人的记载看,这个人是个具有“魏晋风度”的人,与《红楼梦》作者的“情种风度”大相径庭,但书中所写的家族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还是能够引起他的心理共鸣的,所以才有了十年“披阅增删”的举动。裕瑞《枣窗闲笔》中关于曹雪芹改写前人书籍的记载,是相当可信的。

  曹雪芹的所谓“披阅”,只是读书的意思,并非批书,无所谓作者;“增删”要看“增删”了什么?要看书中主要人物、主要事迹是谁的。如果只是改几个字句,加几条批语,实在谈不上什么著作权。我们完全有证据证明,书中所反映的人物、事迹,都是洪升一生的忠实记载,并没有被大量篡改。书中所反映的内容,同曹家不论是鼎盛时期还是衰败时期的事迹,都没有任何瓜葛。因此,可以推断,曹雪芹并没有大量篡改正文内容,不过是对书中的批语动了一些手脚而已。

  《红楼梦》书中的脂砚斋批语,多数是洪升的妻子黄蕙所批。脂砚斋是黄蕙在“蕉园诗社”活动时期所取的“室名”。洪升与黄蕙可谓“白首双星”,一生的悲欢离合,都是夫妻二人共同经历的,所以脂砚斋的批语“不从臆度”,反映了“作者”的真实经历。批语中使用的“甲戌、己卯、庚辰”等年代,是康熙时期的干支,而非六十年后乾隆时代的干支。批语中所说的“作者”、“芹溪”,指的就是她的丈夫。洪升青年时,曾经使用过“芹溪”别号,为《天宝曲史》一书做校订评点工作,《天宝曲史》与洪升的代表作《长生殿》,使用的是同一题材故事。康熙十年刻印的《天宝曲史》一书,封面是就明确印着“苏门啸侣著,芹溪处士评”。这个康熙十年的“芹溪处士”,以及记载“芹溪”的脂砚斋,比曹雪芹的爷爷还要大十二岁。与乾隆中期的曹雪芹,相隔了半个多世纪,难怪今天的红学家,在曹雪芹身边,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们的影子!

  对曹雪芹“披阅增删”中所做的工作,不能估计过高。其实,经过曹雪芹“披阅增删”的那本《红楼梦》,早就失踪了,根本就没有流传下来。在曹雪芹生前,曾经读过他“披阅增删”的那本《红楼梦》的人,只有永忠、明义、墨香等有限的几个宗室后裔。从他们题咏那本《红楼梦》的二十三首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所读之书的内容,同今天任何版本的《红楼梦》都不相同。曹雪芹“披阅增删”后的本子,他自己取名《金陵十二钗》,我们今天没有看到一个如此书名的版本。换句话说,流传到今天的所有名为《红楼梦》或《石头记》的版本,都不是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并从曹雪芹手流传出来的。

  今天流传的取名《红楼梦》或石头记》的版本,是从洪升的妻子黄蕙(“脂砚斋”)和洪升的老朋友拙庵和尚(“空空道人”、“立松轩”)两个原始渠道流传出来的。这个版本源流过程在笔者的《〈红楼梦〉版本源流与著作权》中有详细分析,这里不再重复。今本中关于“曹雪芹”字样的正文和批语,应该是在长期流传中反复传抄混进来的,曹本在历史的浪潮中覆没了,但曹本中写进去的“曹雪芹”、“雪芹”名字,却在其他版本中得以幸存,这些幸存的文字并不能证实曹雪芹“披阅增删”的就是今天的脂本,只会造成《红楼梦》研究的迷茫和混乱。

  历史并非如胡适所说,是个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不论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如何冒充《红楼梦》作者,也不论八十年前胡适如何“考证”出来曹雪芹的著作权,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当前红学界的悲哀在于,那些在红坛呼风唤雨的“盟主”,无论如何不肯向俞平伯先生那样,放下“权威”、“大师”的架子,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学说错了,还在那里为捍卫曹雪芹的著作权苦熬着宝贵的晚景。真相是无法永久掩盖的,当“权威”们到了“曹雪芹著作权常识”被颠覆的那一天,恐怕要悔之晚矣。

  2005年10月30日于长春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  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竟是  竟是词条  作者  作者词条  
有感名人名句

 兰波经典语录与好句摘抄

 兰波经典语录  1.夏日蓝色的夜晚,我将踏上小径,拨开尖尖麦芒,穿越青青草地:梦想者,我从脚底感受到阵阵清新。我的头顶凉风习习。  2.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