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三国诗词《张飞之死》原文及赏析

  安喜曾闻鞭督邮①,黄巾扫尽佐炎刘②。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③。

  【释词】

  ①安喜曾闻鞭督邮:指第二回刘备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张飞鞭打朝廷命官督邮后,刘备弃官。

  ②炎刘:指汉朝,古代术数家用“五德”之说,以金、木、水、火、土互相生克来解释历代王朝的交替。汉朝皇帝姓刘,自称因火德而兴起,故称炎刘。

  ③阆(lang)地:指阆中,属益州巴西郡,为郡治所在地。张飞被害于此地。

  【赏析】

  刘备为关羽报仇,决意出师伐吴。张飞“急兄仇”下令军中,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出征。末将范疆、张达因对张飞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而遭毒打。二人怀恨在心,乘夜张飞醉卧帐中,将其杀害。并割下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张飞死于非命,年仅五十五岁。

  张飞是《三国演义》成书过程中最早形成鲜明性格的典型人物,是一位人们普遍喜欢的真实可爱的人物形象。

  “安喜曾闻鞭督邮”,诗一开头就提到“怒鞭督邮”这一事件,可以说它不仅首次凸现了张飞憨直粗豪的性格,而且形成张飞以后一切行为的主导性格因素。“怒鞭督邮”这一细节,只用了三笔,就将张飞性格刻画得虎虎有生气。第一笔写其行动雷厉风行:闻督邮迫勒刘备,“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第二笔写其话语掷地有声:张飞大喝:“害民贼! 认得我么?”“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第三笔写其暴怒不计后果:张飞“攀下柳条,在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如不是刘备“急喝张飞住手”,几乎要打杀。这几笔把张飞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并透过其个性显示的社会内容,即富有人民性的立场和情感。从一开始,张飞形象就同人民贴近了,扎根在了人民的心坎上。

  张飞跟随刘备,始自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兴兵征讨黄巾军,终于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东征伐吴遇害,整整三十七年。其足迹遍及“齐楚幽燕吴越秦蜀”,历经出生入死大大小小战役,不避艰险、骁勇威猛,留下了一世英名。这首诗以概括的诗句排列了他的英雄业绩:“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这些战役,一是突出其勇冠三军,万人之敌。一是颂扬其略施小计,出奇制胜。勇猛、憨直、暴躁是张飞的主导性格因素。这壮美的性格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的唐朝,李商隐就用诗记述了时人的口碑:“或谑张飞胡”,“胡”,燕颔也。形容张飞的颔部特别大,大到包颈,并在上面长满虎须,委实触目,威猛逼人。因此,俗话常言“猛张飞”,形神益彰。虎牢关战吕布,长坂桥退曹兵,这些描写把张飞的勇猛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里刻画得极为充分,使读者不单是从一刀一枪的拼杀中领略张飞的威猛个性,而是从血腥残酷的战争氛围中,领略了张飞横矛立马、“声若臣雷,势如奔马”、令对手望而生畏的壮美风采。张飞性格的鲜灵活脱,还和其性格的多色彩分不开。在巴郡他将计就计擒严颜,在瓦口隘他饮酒诱敌败张郃。平日粗豪鲁莽的张飞,施计谋,出奇功,不仅让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迷惑上当,而且给读者以艺术感受,也别开生面,大放异彩。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诗中对张飞作为一代虎将,未能捐躯沙场,马革裹尸,却在小人手下,死于非命,抱有极大的同情和悲悯。并与小说情节流露的感情色彩相互辉映。张飞虽被害,但“虎死不倒威”,“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对一位英雄临亡的一刹那也不愿轻轻的放过,再在其威猛的形象上投向一束光环,寄予敬爱和痛惋之情。张飞死于非命,从其性格上讲,也有必然的因素。他暴而无恩,“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多次劝戒他:“卿刑杀过分,又常常鞭挞健儿,而且还令他们在自己的左右,此取祸之道,当改之。”张飞不以为然,结果因鞭挞部将,激起怨恨,而被杀害。张飞死后,刘备哀痛万分,就地将其隆重安葬。至今其墓尚存四川阆中,墓冢封土高十米,楠木挺拔,松柏傲立,竹树葱茏,碧草成茵。墓前有祠庙,庙门正中悬挂“虎臣良牧”的匾额,庙联是:

  威名震三国 长阪瞋目 荡石驰骓 临阵横矛 曾使汉 贼闻风丧胆

  义气凛千秋 阆中立祠 云阳有庙 出师遇难 长令蜀 人疾首痛心

  纪念这位“熊虎之将”的历史功绩。庙内主要建筑有“敌万楼”,取“万人敌”之意命名的。高大宏敞、气势雄伟的庙宇,面对嘉陵江水日夜奔流,仿佛悲咽英雄之死。

  这首诗是毛宗岗保留《三国演义》的原诗,文字略有出人。毛氏将原诗“黄巾扫尽动诸侯”,改写为“黄巾扫尽佐炎刘”;“佐炎刘”表示刘、关、张结义的目的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是“动诸侯”所能涵盖的。将“虎牢关下人钦敬”,改写为“虎牢关上声先震”,“声先震”比“人钦敬”形象,也准确。因那是三英战吕布,张飞一马当先,用“声先震”形容更为贴切。特别诗的后一联“将军更缓须臾死,吴魏山河总属刘”改为“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改得好。张飞的死与生,与吴、魏山河是否被刘备一统,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它不同于杜牧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抓住了历史转折的关键点,而做出的逆向推理。再者改写的后一联,诗味深长,表达了对张飞之死的哀惋,与此诗整体意境相协调。但此诗也有不足之处,原诗第三联“震中州”比毛氏本“定中州”要语意准确。张飞瓦口隘败张郃是汉中战争,当报知曹操,“操大惊,急聚文武,商议发兵救汉中”。因此是“震中州”,而不是“定中州”。此字的败笔,不知是版本的衍误,还是毛氏“智者千虑”,偶有一失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诗词  诗词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三国  三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