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宝钗为什么会无情?

  从诗词谶语中看金玉良缘

  红学研究

  一部《红楼梦》大大小小的谶语数不胜数,寓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谶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用诗、词、曲、灯谜。还有酒令、古诗。甚至用人物言语,故事情节的。本文就从诗词谶语角度来探讨一下金玉良缘。

  一、金玉良缘是薛家主观努力的结果,并获得元妃、王夫人、贾政赞同。

  (一)从元春省亲宝玉题诗看金玉良缘

  元春省亲,试才题诗是书中重头戏,作者构思极巧妙,除叙事外还暗藏谶语在其中。元春在省亲时有考查钗黛二人之意。因此,黛玉有意识的要“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服”。深明事理的宝钗却刻意写肉麻的颂诗,吹捧元春。又不失时机的点破元春心思,帮宝玉作诗。我们从宝玉的作的诗“怡红快绿”可以看到一些奥妙。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这首诗宝玉题咏的是在怡红院中生长的芭蕉和海棠两植。芭蕉暗指宝钗、海棠暗指黛玉。绿蜡春犹卷,象征宝钗的高傲、矜持。红妆夜未眠象征黛玉的多愁善感,夜不成眠。

  有趣的是宝玉原诗用的是“绿玉春犹卷”,诗中本没有绿蜡而是绿玉,那么原诗就没有宝钗的影子了,偏偏宝钗见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于是书中写道“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红香绿玉怡红快绿绿玉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蜡”者遇热而化,遇冷而凝之物,性通雪(薛),不是暗指宝钗指谁。绿蜡、红妆同时出现这就暗示着未来的日子里宝钗同黛玉一起进入宝玉的感情世界。并暗示宝钗是主动闯入的。对宝钗来说不幸的是她引用的唐诗“冷烛无烟绿蜡乾”大不吉利,也预示她未来的孤独寂寞的生活。作者在此给读者加了一层层迷关。

  元春对宝钗和黛玉的取舍,书中交代的很隐晦。可以肯定的是元春主要通过王夫人了解家中情况,其次通过钗、黛诗、灯谜来了解。元春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能直接决定宝玉的婚姻大事。元春又是很谨慎小心的。不愿草率定夺,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从第22回中能隐约看到元春的想法。书中描写元春题额,把“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宝玉作诗还要用绿玉时,被宝钗点破“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元春为何不愿见到“玉”字,书中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这玉字是宝玉和黛玉专用的。林红玉因犯了宝玉、黛玉名而改名小红。黛字本指青黑色。19回宝玉和黛玉戏噱说“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绿玉、香玉当指黛玉,在19回时宝钗又提当时在元春前作芭蕉诗的事。以此观之,元春为何改“玉”字,实在是为黛玉的缘故,向使依宝玉原意,怡红院仍为“红香绿玉”,人们一见自然联想到宝玉、黛玉,木石姻缘岂不成真了。所以元春必改了它。元春既不喜黛玉也不是马上选中了宝钗,心中属意是在宝玉遭魔法遇那秃头和尚和跛脚道人救活之后,方信“金玉良缘”之说。故有送红麝串之事。

  (二)王夫人、贾政对宝钗态度。

  王夫人自不必说,她早就和薛姨娘串通好了,密谋多日矣。王夫人和宝钗的对话从语气到内容都象婆媳交谈。

  贾政对宝钗也素有好感,书中第79回通过香菱的口说“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奖呢。”从哪方面看宝钗都是贾政理想的儿媳。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作者明确告知读者的灯谜谶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金玉良缘”的发展和结果,暗示了贾政的态度。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贾政关心的无非是家族的昌盛、繁荣。要“功名奕世,富贵传流”。他不曾去读黛玉的灯谜而只看过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看后伤感尤其为宝钗而伤悲感慨实在是因为他早把宝钗当成了宝玉婚姻的当然人选,宝钗日后的孤独寂寞也预示着宝玉的不幸,既是婚姻的不幸也是家族的不幸。

  (三)宝钗对元春等怀有感戴之情,咏柳絮时作《临江仙》称颂。原词如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与其说是咏柳絮,不如说是颂东风。东风指何人呢,笔者认为是指皇室权贵,贾府当权者。

  (四)东风和西风的寓意

  书中诗词中东风、西风出现多次,应有所指,下面列出书中诗词中对东风、西风的使用: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宝玉 怡红快绿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黛玉 桃花行)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黛玉 唐多令)

  清明啼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 判词)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探春 灯谜)

  芳园筑向帝城西. 疑晖钟瑞 薛宝钗

  诗中明指大观园在帝城的西面,东风是从皇室吹来也就不奇怪了。

  引用古诗,东风就更多了,作者使用谶语往往由一句古诗引出整首诗来作谶语。

  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花签 引用欧阳修自《明妃曲.再和王介甫》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载。

  芙蓉升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探春花签 引用唐.高瞻《下第后上永崇高次郎》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 宝钗花签 引用唐.罗隐《牡丹花》

  冷烛无烟绿蜡乾,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宝钗引用唐钱 《未展芭蕉》

  西风: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黛玉.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宝钗.忆菊

  从上面的诗意中不难得出结论:东风是皇室权贵,贾府当权者,西风是指亲情、友情、爱情。从上面的诗中看出宝钗对东风态度与其他人正相反,不同于众人对东风无奈,不满,怨诽宝钗对东风怀有感戴之心。而对西风黛玉是倦依,宝钗就只有闷对了。

  宝玉在贾府有身份无地位,能说不能行,一点也做不得主,虽然有钱又不由他使,对父母之命,家族之愿只能顺从,对东风也是无奈。

  二、宝钗逼走宝玉,后又后悔,思念不已

  (一)宝玉并非看破红尘,

  其一:宝玉不信佛,甚至视佛道为异端,对和尚道士充满反感。第28回说王夫人“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第36回宝钗梦中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第57回紫鹃笑对宝玉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所谓"病笃乱投医"了”。书中还多处流露出宝玉对张道士,对水仙庵尼姑反感,嫌和尚、道士肮脏。

  其二、不会因黛玉死而去当和尚去,书中虽有对黛玉发誓“你死后我当和尚去”,然而第58回听芳官说藕官的一席话才真正说动了他的心思。芳官转藕官话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 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其三、宝玉情不情,平常对一景一物都多情善感,对不相识的女孩都恋恋不舍,怎会舍宝钗等离家出走呢?第35回两婆子议论宝玉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 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 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宝玉本是神珠侍者转世爱花、惜花、怜花宁可委屈了自己也不愿让群芳受屈,这样的人物能弃宝钗等出走,大不可能。

  其四从宝玉的几首诗中能看出宝玉对宝钗饱含深情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宝玉《怡红快绿》诗中表示中对宝钗、黛玉都要爱护。

  《红豆词》是红楼梦里最感人肺腑的词曲了。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思念如远方的青山若隐若现,似流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绵绵不绝。感人致深,回肠荡气。可这是为宝钗唱的,何以见得,看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联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中对蘅芜院有这段描写:

  “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对比上面词曲就不难看出歌与景是如此的相融。

  书中往下……“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雨打梨花深闭门。”出自宋秦观《鹧鸪天》写怀人不归。所以《红豆词》定是为宝钗所作无疑。

  然而也有让宝玉寒心的事情。

  第22回在宝玉受了湘云和黛玉两处贬谤后心灰意冷,深感不受理解时,有了出世的想法。

  作《寄生草》感叹道“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78回宝玉闻宝钗不辞而搬出大观园,想道“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宝玉又不愿去做科考做官,又难对宝钗相逼,只好离家。离家未必出家当和尚,出游访名山大川,乐此不归。第46回 鸳鸯和薛姨妈行的酒令带有谶语性质, “鸳鸯道: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这说明宝玉离家出游的可能性最大。

  (二)宝钗强迫宝玉学仕途经济、猎取功名。不惜学乐羊子妻。

  宝钗谶诗中有“可叹停机德”。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

  羊子曰: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

  宝钗早做好了精神准备。咏柳絮的《临江仙》自诉:“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万缕千丝指儿女情长。只要“送我上青云”就可不顾儿女之情。这对宝玉这个天生情种是很无情的。在前八十回里还看不出宝钗有何无情之处,作者却屡屡说宝钗无情,共有3处。一处在第5回歌“红楼梦”曲终“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元春),富贵的,金银散尽(湘云),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欠命的,命已还(迎春),欠泪的,泪已尽(黛玉)。冤冤相报实非轻(凤姐),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欲知命短问前生(可卿),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妙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二处63回宝钗抽的花签为“任是无情也动人”。

  第三处78回宝玉听婆子说宝钗搬出大观园了,“怔了半天,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更又添了伤感。默默出来,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来往,不似当日各处房中丫鬟不约而来者络绎不绝。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

  宝钗所做的无情之事只能应在宝玉头上,正也符合人物性格、心理发展的逻辑,情节的发展规律。

  (三)宝钗为什么会无情

  如果细读,不难发现宝钗此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其学识、才能非凡。恐只能用神童解释。可惜生在当时,女子难于展才。“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探春语。可又非宝钗所想呢?与探春不同,宝钗深受理学影响。“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才能不被埋没就只有指望一门好婚姻了,“妻唱夫随 ” 做一番大事,二来也好复兴薛家。偏赶上宝玉也是不听妻妾劝的(老太太语),极度厌恶仕途功名,不愿和峨冠博带结交。 不下狠心谏,宝玉恐不听。

  宝玉离家的心情正合宝钗曾给宝玉念的《寄生草》“……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钗对宝玉有情也有爱,然而更多的是功利性的。而且始终搀杂。做无情之事,后又痛悔终身。

  (四)宝钗最终后悔、思念、孤独苦闷

  宝钗的后悔可以从28回宝玉的酒令看出:众人听宝玉说道:“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应是说宝钗后悔。从宝钗作的灯谜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苦闷,宝钗的诗中对宝玉的思念也俯手皆是。

  三、金玉良缘的结局

  从谶语看金玉良缘的结局是很隐晦的。

  七对宝钗来说是个特别的数字。第七十回宝钗等放风筝时,唯宝钗“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鸿雁传信,一连七个大雁预示宝钗苦等七年的生活。正合乐羊子妻劝乐羊子求学七年。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宝玉.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宝玉用七节来描写海棠花枝节之多。

  在40回鸳鸯行酒令时 薛姨妈对道:“织女牛郎会七夕”。

  四、作者对宝钗的态度

  作者对宝钗始终抱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极写宝钗的美和善,识大体,赞赏其才学过人,另一方面又批判宝钗的功利、世故、和道学气。从诗中也能看来: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赞宝钗的才。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是赞宝钗的妩媚动人。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除赞宝钗的才能可比谢灵运外,还暗示宝钗一直在梦中。

  “任是无情也动人 。”作者引用唐.罗隐《牡丹花》作宝钗的花签,叹宝钗高贵、矜持,纵然冷漠无情也能打动人。

  “宝钗无处不生尘。”对宝钗的日后寂寞孤独生活抱有深深的同情。“无情的,分明报应”这是批判宝钗的功利、世故、道学气。

  如果按心理变化排列宝钗的诗作,我们应看到如下顺序:咏柳絮的《临江仙》时踌躇满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咏白海棠时的矜持、自信、豁达: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到忆菊时凄凉,企盼“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再到作灯谜时的孤苦,绝望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作者塑造宝钗这个悲剧形象,更反映悲剧的社会意义。

  五、书中多谶语的原因

  书中有些诗、词和环境、气氛、人物心情大不协调,例如:《红豆词》实在看不出宝玉因何而发闺怨。黛玉的《桃花行》似乎是无病呻吟了。史湘云的两段咏白海棠倒象是给宝钗的谶语,《芙蓉女儿祭》说是祭晴雯,实是祭黛玉也。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是作者在构思了整个故事以后,对80回以后的部分因各种原因决定舍去。作诗和作文并不同时发生,诗已有了而文还未作或不满意,那些好诗好赋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弃之可惜。故加到了前80回内,另一方面又收到了谶语之妙,所以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谶语”,宝钗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关于宝钗的“谶语”也就最多。作者自诉批阅十年,增删五次。最终把诗融入文中。

  《红楼梦》引人入胜,两百年来研究者不断,书中谶语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实在是作者不同凡响,高人一筹之处。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宝钗为什么会无情?  宝钗  宝钗词条  无情  无情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