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如何真正吃透一本书?

01、读书不求量,求经典

为什么不求数量,而要求经典?

因为知识是收敛的。

刚开始,我们阅读很多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很新鲜、很有趣,可当你阅读到一定数量后,你会发现很多知识背后的原理都是相近的,总能归到一个类别里去,也就是说它是收敛的。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不需要什么书都读,不要片面地追求数量。

我是非常不赞同将类似于“一年读200本书”作为自己的目标的,因为过于看重数量,就会损失质量。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思考下,自己想知道什么、如何甄别出这个领域的经典。

读书读经典,因为知识是收敛的,经典已经把这些知识讲得很透彻了。

02、要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但光读还不行,还得广泛地思考。

如何广泛地思考呢?

要与自己的工作或生活联系起来。

我举个例子。

我最近重新阅读《掌控习惯》这本书。

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将习惯的养成分为了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奖励。

只要按照这四个步骤,就能大大提高养成某个习惯的概率。

我就其中的第一个步骤——“提示”做下解释:

提示:生活中会充满各种信号,这些信号会给你的大脑造成很多显性或隐性的提示,比如,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个美女,这就是一个提示。

如果只理解到这,我们还没有真正吃透这本书。

我们需要去思考:这和我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关系?

做一番思考,你就会发现,这其实说的就是我们身处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或许听过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环境会不断给我们源源不断的信号和暗示,这些信号会让我们认为世界就是这样。

比如,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你接收到的都是优哉游哉、不紧不慢的信号,你的大脑就会做出误判:世界可能就是这样子。

再比如,有句话叫做“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榜样”,这句话背后其实也是在说“信号”或者说环境的重要性。

思考到这,才算真正将书上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了起来。

03、要付诸实践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知道了如何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关联只是开端。

要让知识产生价值、产生力量,就需要将懂得的道理付诸实践。

接着上面的例子,知道了环境的重要性,你就要审视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与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匹配、小孩的成长环境的问题等等。

比如,你想让自己的小孩养成看书的习惯,不要天天唠叨:你怎么不去看书?更好的做法是把家里放满书,自己每天看书,每个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泡一泡。

04、完善你的认知树

能做到将知识付诸实践,就已经比大多数人优秀,但我们还可以更优秀。

更优秀的做法是在大脑中构建知识图谱,分门别类搭建我们的知识框架。

比如,当你吃透了《掌控习惯》这本书,紧接着去做一个思考,这个知识,我怎么放在我的知识图谱里,你可能会在大脑里建构一个“行动力”的知识树,然后将这本书的知识挂到这颗树上。

就这样,学到一个知识,就给它挂到一颗树上,我们的认知树会越来越茂盛、越来越有生命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何真正吃透一本书?  吃透  吃透词条  本书  本书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