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诗经《扬之水》原文及赏析

  扬之水①,悠悠河水慢慢流,

  不流束楚②。一束荆条飘不起。

  终鲜兄弟③,既没哥来又没弟,

  维予与女④。只有我和你在一起。

  无信人之言,千万莫听谗人的话,

  人实��女⑤! 他们的话全是把你欺!

 

  扬之水,悠悠河水慢慢流,

  不流束薪⑥。一捆柴草飘不动。

  终鲜兄弟,没有哥来没有弟,

  维予二人。只有咱们两个共。

  无信人之言,休要听信谗人话,

  人实不信⑦! 他们无聊撒谎你该懂!

  [注释] ①扬:当借为荥,小水沟,水流很慢。扬之水,慢流的水。②楚: 一种丛木,即荆条。束楚,绳子捆紧的荆条。③终:既,已。鲜(xuan),少 。④女(ru):通“汝” ⑤��(kuang):借为“诳”,欺骗。⑥薪:柴。⑦信:诚实。

  [赏析] 这首诗所反映的是郑昭公时期的事。郑昭公姬忽在位二年(公元前696—前695年),为其臣高渠弥所杀。《诗序》认为诗的主题是“闵无臣”,即闵姬忽手下无忠臣良士,连亲兄弟也不相容,所可信者,只二人而已,仍难免不被谗间,如此,岂能不身亡国灭。朱熹本来是相信《诗序》的说法的,后来他改变了看法,在《诗集传》中说这诗是“淫者相谓”,是男女相戒不听谗间。朱子这 一新观点很有影响。许多选本都认为这诗是写女子在流离中和她情人的相告之词。兵祸天灾,使她离开了亲骨肉,孤苦飘零,却在患难中结识了能够托身的男性,大概在一起饥寒相守有些日子,却不料有人胡言乱语,在她的情人面前进行破坏,说她另有爱侣,使他们之间的爱情蒙上了阴影。方玉润《诗经原始》却认为这诗说的是兄弟间相互劝勉。江阴香《诗经译注》则认为诗的目的在于使兄弟和好。高亨《诗经今注》说:“兄弟二人,弟听信别人挑拨离间的谎言,与兄发生冲突,兄作此诗来劝告他。”比较以上几种说法,“男女相戒不听谗间”说,确有不妥之处。女子对待他人的离间,没有必要讲自己既少亲族,又无兄弟之依,这无补于恢复他们之间已遭到损伤的爱情,这与消除她同情人之间的误会又有什么关系呢?把本诗说成是反映恋爱婚姻的情诗,可是通篇不见男女相悦处,没有情人之间的抒情描写,“终鲜兄弟”一语则很难从爱情角度说通,兄弟可以有多寡,若夫妇而曰终鲜,此何言乎?或说女方讲兄弟,是关于继承权问题,其实在古代,女孩子出嫁后,不能和自己兄弟一样享受继承权,这一说法不能成立。反映兄弟关系说比较切题。《郑笺》认为此诗是刺昭公兄弟争国。郑昭公在当政期间,政令不行,一片混乱,众叛亲离,就像深山中的小溪,从峡谷中流淌出来,弯弯曲曲,一路受阻,水流缓慢,浮不起一把荆条,更难推动一捆柴草了。这里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溪流象征力量微弱的郑国国君,这荆条,这柴草,象征与国君不能相处的臣下。所谓“侯人不濡其翼,鹈在梁”,现在是已濡其翼,故鹈不在梁了。姬忽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此诗以小溪不能飘走一束楚,兴比郑国国君不能任用忠臣良士,不能驱除逆乱,加上兄弟争国,亲戚相疑,暴露出兄弟争国的残酷面目。举国上下,同心者只有二人,只有与国君同姓的诗人,在那贤臣多被欺诳的黑暗年代,写此诗劝戒姬忽,劝他不要听信谗人之言,指出谗人之言多是无耻的欺骗。诗人因此而胆战心惊不能自安,不过诗人还是写诗劝戒,诗人认为个人生命算得了什么,所担心的是国家要灭亡,诗人这种内心的表白,是满含泪水的啊,这首诗的深刻主题,对后人处理兄弟关系问题有深远影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经《扬之水》原文及赏析  之水  之水词条  诗经  诗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