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诗经《潜》原文及赏析

  猗与漆沮①! 啊! 清漆水,长沮水!

  潜有多鱼②。二水深深鱼多鱼儿美。

  有鳣有鲔③,鳣鱼成对,鲔鱼摆尾,

  鲦鲿��鲤④。鲦鲿成群,��鲤逐队。

  以享以祀,做供品,上祭台,

  以介景福⑤。祈求祖先降下大福来。

  [注释] ①猗与:赞叹词。漆、沮:岐周的二水名。②潜:深。一说是放在水中供鱼栖息的柴堆。③鳣(zhan):鳇鱼。鲔(wei):鱼名,即鳝。④鲦(tiao)白条鱼。 鲿(chang):鱼名。 鰋(yan):即鲇鱼。 ⑤介:求。景:大。

  [赏析] 古代有各种祭祀活动。有祭天地山川之神者,有祭日月风雨之神者,也有春夏祈谷、秋冬报祭者。《诗序》云:“冬季荐鱼,春献有鲔也。”郑笺曰:“冬,鱼性定;春,鲔新来。荐之者,谓其于宗庙。”孔疑达疏:“冬则众鱼皆所荐,春惟献鲔而已。冬月既寒,鱼不行而肥,故荐之。”所以,《周颂·潜》是一首向祖先献鱼祝祭求福的乐歌。但又据《史记·周本纪》云:“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因此,《潜》诗也可能是一首周民颂祭公刘时祈求福佑的乐诗。诗题《潜》,一说是深;一说通“罧”(《说文》),毛诗解为“糁”,韩诗作“涔”,释文则作“椮”。据《小尔雅》,“潜”即积柴水中,令鱼依之止息,因以取之。二说均通。但《潜》是祭歌,而鱼是祭品,水深始有鱼,故似取“深”意为宜。

  诗一开头,当人们准备献鱼开祭的时候,面对滔滔滚滚、奔腾不息、水深激激、浩浩流长的漆、沮二水,不禁满怀激情地发出由衷的赞美。啊! 好一条浩淼无际的漆水,好一条蜿蜒曲折的沮水啊! 你们曾经哺育了周民族的成长,灌溉过千万顷庄稼,还有无数群自由自在的鱼儿,那橙黄的鳣鱼,灰黄的鳝鱼,银白的鲦鱼,浅灰的鲿鱼,深灰的鲶鱼,金黄的鲤鱼,在你们怀中生长,你们对周民族真是恩情似海,情深意长! 今天当又一次祭典来到的时候,我们又一次从你怀中取来活鲜肥嫩、色彩斑斓的鱼儿,向神灵和祖先献上,愿那丰收、健康、多子、安康降临到我们头上,让人间充满欢乐和希望《潜》诗既有对祖先恩德的讴歌,对生息周民族的漆、沮二水的颂赞,也有对未来幸福的祈望。诗中的“猗与”虽只一词,但至为关键。它属曼声长抒一说是赞叹之词,犹今语之“啊呀!”一说是水盛之貌。二说均通。但《潜》是一首始终充满乐观、昂扬、活泼情调的祭歌,字里行间也始终充溢着叹美的语气,这一点实在得力于“猗与”一词之功。所以水盛之说还不如赞词为好。

  王国维先生在《观堂集林·说周颂》一文中曾精辟地说过“颂诗”与“风诗”、“雅诗”的最大区别在节奏和速度的徐缓。王氏认为“颂诗”徐缓的造成有三大原因。一是“《风》《雅》有韵,《颂》多无韵。凡乐诗之所以用韵者,以同部之音,间时而作,足以娱人耳也。故其声促者,韵之感人也深;其声缓者,韵之感人也浅………《风》《雅》所以有韵者,其声促也。《颂》之所以多无韵者,其声缓而失韵之用,故不用韵”。二是“《风》《雅》分章,后章句法多叠前章。《颂》则不分章,不叠句。《颂》之所以不分不叠,也正是由于乐曲速度徐缓,分叠不起作用之故”。三是《颂》诗一般均比《风》《雅》为简短,其因盖由乐曲的声缓节徐造成。《潜》诗也具有王氏所论述的特征。它篇幅短小,行进舒缓,读来雍和平正,朴实浑厚。同时,《潜》诗因为始用曼声长吁的颂词,先声夺人,扣住读者心弦,后又接以献鱼祝祭,末再结之祈求宏愿大福,没有愚昧的迷信色彩,也没有神灵虚诞的说教,因之不像一般颂诗那样拙实、庄重、肃穆、板滞,而富有活泼、灵活、自然、流转的韵味,近于一首有生活气息、深挚感情、清浅新鲜的小诗。读着它,确有几乎忘其为颂诗之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诗经《潜》原文及赏析  诗经  诗经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有感诗经

 诗经《北山》原文及赏析

 陟彼北山①,登上北山头,  言采其杞②。为把枸杞采。  偕偕士子③,强干的士子,  朝夕从事④。早晚都当差。  王事靡盬⑤,王家的事儿无穷无尽,  忧我父母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