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典童话《民间童话 萤火虫和猴子》故事梗概及赏析

  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大煞了一群手持棍棒的猴子的威风,把它们全打翻在地,大获全胜。这就是菲律宾著名童话《萤火虫和猴子》的故事。这则童话说明自恃猴多势众,看不到小而蕴有力量,是一定要失败,要吃苦头的。萤火虫确实小,但小往往是灵活的条件,灵活又能机智地利用猴群的弱点,胜利就属于萤火虫了。

  这则童话在没有展开萤火虫克敌制胜的秘诀之前,一直让猴子炫耀自己力量的强大,实际上一方面是表明力量的反差,一方面构筑悬念,于是当后面出现精彩场面时,便令人拍手叫绝了。

  ·韦苇 ·

  萤火虫和猴子

  在菲律宾岛上几乎没有黄昏。白天一完接着就是夜色笼罩。

  这时在柠檬和蕨目草中间闪烁起点点萤火。

  有一个晚上,一只萤火虫准备去访问自己的朋友。他在柠檬树丛上空飞着,亮起自己的明灯为飞行照路。

  坐在高树上的一只猴子发现了这只萤火虫。它拦住了萤火虫,得意地笑着问道:

  “请你告诉我,你干吗总要点灯走路?”

  “灯帮助我避开蚊子,” 萤火虫心平气和地回答道。

  “原来如此,”猴子大叫起来,“那就是说,你怕它们! 你是个胆小鬼?”

  “不,我不是胆小鬼。我也并不是怕蚊子,”萤火虫说。“我只不过是走我自己的路,而不干扰别人的工作。让蚊子干它自己的事。”

  猴子又得意地微笑着。

  “不,你当然是个胆小鬼! 是的! 是的! 你是胆小鬼!”猴子顽固地回答道。“你非常害怕蚊子,否则你不会点灯飞行的。”

  萤火虫不再理会猴子,亮起明灯向远处飞去。

  但是猴子并不善罢甘休。次日早晨,它跑去告诉自己的猴友们,并且老是叽里咕噜地说着萤火虫如何如何。

  “萤火虫——胆小鬼!” 它说。

  “胆小鬼! 胆小鬼!”猴子们齐声重复着,取笑萤火虫

  猴子的流言蜚语很快传到了萤火虫耳朵里。

  萤火虫下定决心要教训教训它。

  萤火虫飞到了猴子身边。它正在睡觉。萤火虫提起自己的灯直照它的鼻子。猴子一下醒了过来。

  “你为什么造谣说我是胆小鬼?”萤火虫正言厉色地问。“明天早上,你到柠檬树丛空地上来,咱们当着所有兽类和鸟类的面较量较量,看胆小鬼是你还是我。”

  “呵——呵——呵!呵——呵——呵!”猴子放声哈哈大笑。“你不准备跟我干上一架吗?”

  “行呀!” 萤火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你让谁来帮你打?”猴子嘲笑地问道。“你不会不知道,你一个可不是我的对手哟。”

  “我就一个来同你打。” 萤火虫老老实实地说。

  “一个?!” 猴子怎么也想不通这问题。

  “是的,一个。” 萤火虫又重复了一遍。

  猴子终于明白,没有什么可以使不自量力的萤火虫撤回战斗要求了,就决心教训教训它。

  “好吧! 很好!”猴子大声叫起来。“我们就干上一架! 我一定来! 不过你要知道,我来就不只我一个。我把其它的猴子也都叫来。整整十个! 你要记住,它们都跟我一样,力气又大,动作又敏捷!”

  它们就这样讲定了。

  猴子叫上自己的伙伴,并嘱咐它们都带上一根结结实实的棍棒,然后来到了柠檬树丛中间。

  早晨来临了。太阳明亮地照在林间空地上。

  萤火虫冷静地等待着战斗开始。

  猴子都来了。它们个个雄赳赳地叫嚣着,跺着脚,并开始翻起筋斗来,预感到战胜萤火虫的开心劲儿。

  为首的猴子一发现萤火虫,就整顿好自己的队伍,站成一排,自己则站在排头。猴子们按照它的口令一齐冲向萤火虫。这时,萤火虫出其不意飞到为首的这只猴子跟前,一屁股蹲在它鼻子上。

  说时迟,那时快,旁边的其他猴子一拥而上,挥舞棍棒用尽平生力气,向小小的敌人猛击过去。可是萤火虫此时又很快飞开了,致命的一闷棍打在了为首猴子的鼻梁上。为首的猴子疼得嗷嗷大叫,栽倒在地。

  而萤火虫这时又飞到第二只猴子的鼻梁上,第二只猴紧接着又被打得横在地上。

  萤火虫继续辗转从一个猴鼻子飞到另一个猴鼻子,从一个猴子身上飞到另一个猴子身上。

  每只猴子都用自己的棍棒对准着萤火虫,向身边那只猴子的鼻子打去。

  很快,所有的猴子都伤的伤,累的累,全倒在地上了。聪明而又勇敢的萤火虫作为胜利者撤出了战斗。

  “谁现在还说萤火虫是胆小鬼,是怕蚊子的呢?!” 勇士大声地说。

  萤火虫在失败了的猴群上空绕了几圈,飞回自己的家里去了。

  猴子感到无地自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韦苇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童话  童话词条  萤火虫  萤火虫词条  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猴子  猴子词条  
有感红楼研究

 玉钏,应为“金钏”?

 整理《红楼艺术》的一些说明  红学研究  《红楼艺术》是周汝昌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专门讲《红楼梦》独特的艺术手法。梁归智教授在《痴心方许说红楼》一文中将其誉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