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三篇)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一)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写的是青年教师林震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中碰壁,困惑,迷茫的故事。小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展开叙述,通过工作和爱情两方面,塑造了林震,刘世吾,赵慧文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小说的中心人物林震,他富有理想主义,对党支部的歪风邪气不满,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但他又是单纯的,和刘世吾等人比起来是弱小的,他怀着一股热情想要改变组织部存在的一些坏习气,勇敢的向上级提出批评,却没想到没有任何人给予理睬,他感到气愤,也使得他的反抗意志更加坚定。他有过惶恐,但却没有退却。林震与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一样,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新生儿踏进社会,对一切充满了热情。在他的头脑中,生活就应该像党允诺的一样,单纯明朗,人们应该按照党章那样循规蹈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困惑,自然也不能接受。但令人佩服的是,即使对革命的热情被压迫在社会的洪流中,也仍然继续为之努力。他就是社会主义新势力与旧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斗争的象征。也许有的人会说,若干年后的林震,或许就会被社会同化,对社会屈服,成为下一个“刘世吾”。这不禁让我想到另一篇小说《活动变人形》里那句静宜对倪正吾说的话;“人们都是这样的,年轻时候觉得社会不合理,要和社会作战。最后却总是要和社会和解,个人与社会达到彼此的两利。”选择没有对错,只要记住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

  赵慧文也挺有意思。她和林震是年轻党员的两种代表。前者初入社会积极性还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后者则是在工作和婚姻中遇到挫折后渐渐失去了热情。当她遇到林震之后,她说自己好像又年轻了,不难想象,林震就像那以前的自己,但现在的她终于还是在那氛围中失去了勇气,默认不反抗。而林震的出现,仿佛又带给了她一丝的希望,她理解林震,鼓励林震,支持他与一些组织部的歪风邪气作斗争,做她没有勇气做的事。很多人说在那个年代,赵慧文是聪明的,既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又不怕损害自己的利益。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世吾。他在小说里被塑造成一个新式官僚主义形象,身上带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和习气,但却一点也没让我讨厌。他是一个有智有谋的人,会统筹大局,懂得适可而止,也是对一切事物看得最透彻的一个人物,心里面什么都明白。他有时能把工作做得很出色,并且还有一套坚固的理论,“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他仿佛是一个看透一切的“哲学家”,成了对事业、对生活的旁观者。他没有热烈的爱,也没有强烈的憎。他容忍一切。他喜欢沉浸在小说,诗歌的假想世界里,他不想睁开眼睛去看到这个纷扰的世界,但是生活和工作又必须继续下去,所以他只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他和林震在馄饨店吃饭的那一段,确实让人觉得很动容,他连用了几个“我曾经”“我想”,他何曾不努力过,何曾没有抗争过?他也曾血气方刚怀着满腔热血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但现实的摧残也将他磨砺成如今的样子,他终于厌倦了,觉悟了,总之那一段,把刘世吾写得既无奈又心酸。从另一个角度说,林震只是组织部一个新来的党员,但刘世吾不同,他是组织部的副部长,他当然可以将问题上报,可以主动去抓工作,但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他努力几十年的职位还保不保得住?得到的越多自然就更害怕失去。所以他只好装作漠不关心,只好常常将“就那么回事”挂在嘴边,只好与群众和工作都保持适当的距离。他只是一个受害者,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官僚主义的牺牲品。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更是他性格复杂性的表现。

  在网上看到一则非常精彩的评论:“小说中的组织部内的人物的形象,就像我们人生所必经的几个阶段。林震是我们作为社会新鲜人的青涩时期,赵慧文是在社会受挫后的低潮期,韩常新是一心为名利奋斗的中青年时期,刘世吾是看破世事的倦怠的中老年。而我们必须在复杂的社会,剧烈变化的社会潮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会做一个林震那样勇于抗争的人吗,你会因为挫折而像赵慧文一蹶不振吗,你会像韩常新那样华而不实吗,你会想刘世吾那样看破世事吗。总有一天你会的,我们有可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个人或他们的合体。”也许做一个理想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和生活和那些错误的对立面斗争的勇气。即使是深谙世事的刘世吾,也会对林震说一句:“有原则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

  千帆过尽之后你仍然可以选择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也可以在纷扰的现实社会中学会适应。成熟和单纯永远不是对立的。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二)

  小说直接从题目就可以知道有个年轻人来到了组织部,而这个年轻人却是不轻易放弃的。

  林震是个富于理想主义精神、勇于进取的人。当他来到的组织部门时,对党工作充满了神圣的憧憬,他很单纯,也有些幼稚,比如根据电影里全能的党委书记的形象来猜测党的工作者的,不乏有些天真。他带着他满腔的热血来到组织部,就像小说当中开始不久写道“他带着一种节日兴奋心情跑着到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的办公室去报到。”这是他跟刘世吾的第一次见面。刘世吾是个有经验以及经历的人,在他的面前,林震显得是弱小的,他只能集中最大的注意力去听他讲一些他觉得相当深奥的概念。但是这时候他还是高兴的。当然正因为他和刘世吾对工作的态度的不同导致两个人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在讨论麻袋厂问题的区委常委会上林震显得有点执着勇猛他勇敢地站出来,提出一个人们需要深思的问题:“王清泉个人是作了处理,但是如何保证不再有第二、第三个王清泉出现呢?”并掷地有声地表示:“党是人民的、阶级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就不能容忍党的机关的缺点!”但同时他又是矛盾的他判断不清究竟那样对,是纳斯嘉的“对坏事绝不能容忍”对呢,还是刘世吾的“条件成熟论”对。刘世吾老道有经验,他总能把他的思想打压下去,变得模糊。

  刘世吾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冷漠,但这并不等于往日的革命热情在他身上已经完全泯灭。不,他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时也有不满之感,因而他为了摆脱自己对实际生活的厌倦感情和无聊心绪,常常贪婪地读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从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梦想一种单纯的、美妙的、透明的生活”。可是当他睁开眼睛来看现实的时候,那种“透明生活”的幻影就立即消失,心情又回到黯淡和灰色。他怀念过去的战斗生活,然而对于眼前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却陷入极大的麻木与冷漠。像刘世吾这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在革命到来之前,昂扬兴奋,对革命抱着诗一般的幻想;然而一接触革命实际,他们便容易失望。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它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繁琐的事业。对于刘世吾来说,如果过去那种暴风骤雨式的、充满激情的战斗生活曾经鼓舞过他,那么当前需要进行坚韧、琐屑的日常工作的时候,现实在他眼里就失去了诗意。革命的日常工作不再是他的内心要求,而变成了他的负担。因此革命热情随之衰退,疲惫情绪应运而生。他自己的灵魂里害上了与时代对立、无爱无憎的精神冷漠症。

  你会很容易发现《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里描写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情,那些忙忙碌碌,漫不经心地工作场面;拖拖沓沓却假装正经的工作态度;毫无效率也不负责任的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到只为应付局面的工作用语;那些假惺惺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还依稀存在。或许文学的价值就在这里吧,它反映的永远是生活的深层面。

  小说的中的林震,就像我们现在许多的年轻人一样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是现实却总是无可奈何的,就像王蒙在自传《半生多事》中说的那样青春洋溢着欢唱和自信,也充斥着糊涂与苦恼。青春总是自以为是,有时候还咄咄逼人。青春投身政治,青春也燃烧情感。青春有斗争的勇气,青春也满是自卑和无奈。青春必然成长,成长又会面临失去青春的惆怅。

  但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依旧要奋斗着,“要更积极,更热情,但是一定要更坚强。”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读后感(三)

  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在第9期《人民文学》上发表。

  作品描写了某区委组织部新来了个年轻人林震,他了解到组织部长刘世吾和工厂建党组长刘新对生活缺乏热情和敏感,对工作不讲原则,对人民失去了责任感,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林震尖锐地批评了机关工作中的消极因素。

  小说表现了强烈的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主题,刘世这个官僚主义者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典型意义。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一部描写一个新人来到一个有着固定秩序,传统习俗和价值约束的世界后与这些“规矩”发生摩擦的故事。闯入者一般都代表的是新生事物,由于旧势力的强大,这种故事的结局一般都是悲剧。这部小说则有不同。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说明作者也是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创作这部作品的。

  林震无疑代表着理想的一面,但从小说叙述的角度来看,他更像一只“眼睛”,小说的基本情节便是根据他的见闻和感受展开的,我们也从这只“眼睛”中看到了现实中诸多难尽人意之处,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新政权中旧官场的种种陋习。

  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刘世吾这个形象。他堪称组织部的灵魂,是现实的全部理性和非理性的代表,他参加革命多年,经验丰富,精明强干而且多才多艺。他对王清泉的处理很难说不恰当,对赵惠文的劝说也很难说不合情,但为什么在林震和赵惠文的眼中他就不是一个好干部呢?因为在他身上有太多官场的一些不为人所察觉而又与主流价值观不相适应的东西。

  林震代表着大多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想法,对旧观念、旧事物抱着批判的态度,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这是年轻人性格中最宝贵的因素,也是改变常规的新鲜力量。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有变革的可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蒙  王蒙词条  组织部  组织部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年轻人  年轻人词条  
有感名人名句

 几米经典语录与好句摘抄

 几米经典语录  1、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人生总有许多意外,握在手里面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2、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