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阎连科《风雅颂》读后感(三篇)

  《风雅颂》读后感(一)

  在图书馆中偶然遇到的一本书,第一眼看到名字的时候以为是可以怡情的,权当闲暇时的消遣物,却不料读完这本书后内心的郁结不减反增,就像一根细长的针扎进了心里头,拔也不是,不拔也不是。

  首先来说一下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本身,贯穿全书作者想要揭示的精神逻辑是当今社会正迅速发展成型的极权社会的官本位逻辑,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之一吧。由此作者通过几个夸张得超乎现实的事件来酣畅淋漓地展现。先是作为着名大学的教授杨科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学校的副校长通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愠怒和气愤,反而连连为自己没有事先打个电话回家而撞上这事来道歉,在三方都沉默的凝重对峙中竟对着副校长李广智下跪乞求他不要再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待事情的应有的素养。他常对别人说我是知识分子,是教授 …… 不愠不怒是因为他要保存作为知识分子,作为教授的身份和颜面,但其实他只不过是生活在官本位逻辑阴影下的一只蝼蚁,他并非不怒只是不敢发怒,他并非为了保存脸面而退步而是对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学校的副校长。

  来自农村的他清楚地明白到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天生性,在人的价值与官职等级相挂钩的社会里即使他拥有满腹的诗书,满腹的才华他的价值也只有通过他的职称来显示,这样一来身为副教授的他自然是没有本钱,没有力气与自己的情敌副校长较量的。其实在这里我们读者看到的是作为调节社会秩序,劝导教化人心的道德伦理在官本位逻辑下的惨淡色彩,悄然褪色。

  作者揭示的第二层意思是知识分子的劣根性。由此他塑造了清燕大学 文科教授杨科这样一个角色。当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的妥协;对维护自身身份名声而压抑内心冲动的虚伪;对广大普通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群众的自命不凡都一一在杨科身上深刻地体现。

  杨科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妥协,先是对副校长与自己妻子奸情的妥协,再有对学校领导决定将其送往精神病院以确保学校获得评比冠军的妥协;最后有对学校再次决定将他送往精神病院以掩盖校长奸情的沉默的妥协。在这里杨科表现出极度的服从,几乎没有思考反抗的痕迹,即使是在精神病院当他发现自己遭遇的与当初协定的并不一样,大家统统以病患的眼光来看待他他也没有对自己的处境遭遇产生一丝怀疑,一丝怨恨。他彻底地妥协服从,一再降低自己的承受底线,然而我们可以看出他其实是没有人格底线的,从来是逆来顺受,企图逃离现实的荒唐而在精神层面上来寻找自我安慰,就像他一再强调“我是知识分子,是教授 …… ”他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谎言中幻想来自四面八方的尊重,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杨科同时也是一个虚伪的人,正如他向自己的乡村情人玲珍坦言的那样“你知道我就是那么一个烂人。”他对年轻貌美的女孩拥有欲望但面对一个个发誓不会暴露他行迹的性服务者他都以一种圣人的姿态拒绝了,并且以劝导,哀求她们放弃这样的职业为己任,奔走相劝乐此不疲。甚至在过年时与 12 个他劝导的女孩共处一室,虽然这样的做法已经不妥,但面对女孩们的诱惑,他却令人惊异的不为所动,并且请求她们当一回他的学生听一回他的课让他重温在大学教授的荣光与幸福。但这只是杨科被自己身上教授的光环所禁锢,被知识分子的道德所震慑而不得已而为之的,他内心深处是无比的渴望放纵自身,一旦他甘愿放弃教授,知识分子这个身份,将一切都抛弃后他就毫不保留地发泄内心的欲望。就像在得知自己痴恋的小敏嫁人之后,他来到天堂街“我躲着每一个熟悉的人,钻进天堂宾馆开了房,挑了姑娘选了人,包了她们在屋里,脱胎换骨 …… ”“毫无节制,荒淫无度地挥霍着我的学识,荣誉,尊严和我口袋里的钱。”之前所有劝导的虚伪不尽言之。

  自命不凡是杨科,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一个通病,在貌似平等亲切地对待中隐藏着内心高人一等,妄图鄙夷控制一个个敬重他的学识不足的人。就像杨科作为村子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在乡人的鼓吹下真的以为只要自己摸一下小孩的脑袋他就会成绩飙升。在对待被他抛弃的旧情人玲珍上,他没有丝毫的愧疚,对玲珍真挚的不变的爱表现出当然的接受和自豪,尽管玲珍与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他却在内心排斥她与其他的人好,包括她的女儿,他认为自己的被爱是应当的,因为自己是令人望尘莫及的教授。同样在对待性爱问题上的自命清高,抑制自己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都是为将自己笼罩在令人敬仰的不凡境地而作的欺骗。

  但造成这样的问题错不全在杨科,如果要分析人精神的扭曲,知识分子道德的迷惘不应只从他们身上找原因,社会氛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知识分子在现实社会中充满无奈。小说中杨科遇到的现实问题不是虚构,作为大学教授教授的纯学术课讲授古代灿烂的诗经,探求中国人精神家园的这样的课题没有学生感兴趣,相比之下介绍国外明星绯闻轶事的影视作品欣赏却座无虚席;杨科费尽心思花费了五年时间创作出来的文学巨作竟找不到肯为之出版的出版商,他们甚至请求杨科出钱来赞助本书的出版;更有因为受到职称的困扰而令夫妻之间出现感情裂痕。

  总总事例说明在商业化气息浓重的时代里,知识分子对只是贬值,各方利益的博弈所造成的对学术的伤害感到切肤之痛,他们对社会精神状态感到不满和质疑但又无力争辩,他们缺少对社会喊话的话筒,缺乏话语权,常常为处在越来越边缘的地位而承受过多的焦虑。在不再以道德伦理为出发点和评判标准的社会里大家遵循着绝对服从强权的制度,致使知识分子犹如生活在缺氧窒息的空间里不得自由。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价值体系的崩毁,变成出卖灵魂的附庸者。就像杨科在家乡隔三岔五地往红灯区天堂街跑,将天堂街作为逃避世事,寻找心灵慰藉的温暖的地方。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要从与妓女的相处中重拾自尊,从她们的恭敬中找到自己的尊严,怎么不让人心寒彻骨。包括后来杨科不能忍受小敏跟一个粗鄙的木匠在一起认为自己的学受到了侮辱和轻视而在他们新婚当晚闯进去杀害了木匠,都是因为失去了精神支柱,价值体系崩塌而发疯的表现。

  杨科固然是令人同情的,但同时他又是可恨的,一个懦弱胆小,欺善怕恶的人不仅没有勇气改变现状,对荒诞的决定提出异义,而且幻想依附对他施加压力与困苦的强权来取得功名,对普通老百姓则抱有鄙夷的同情,虚伪的亲善。

  读完全书我感到的是完全被毁灭的绝望,从书中不能找到任何能够给予人希望的地方,即使其结局是杨科带领着一群教授与妓女以淫乱为快活地生活在美丽的诗歌古城,但谁都明白他们终究是被主流社会抛弃的人,无论他们多么快活。全书不留一点希望的种子匆匆地结束,没有反抗绝望的英雄,没有痛苦挣扎而不屈的灵魂,带给人的不是一种可以细细品味延伸的希望的光亮,更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持。但个人认为书中所描述的事件多为夸张的,虚构的,并不可以以此来全盘否定当今的社会文明,或许是作者发出的一个警示,但无论如何文学作品都应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或是反抗的勇气,而不应将部分的肮脏丑陋无限地放大为全部造成人内心的恐惧和慌乱而恍恍惚惚,这是不真实的。

  《风雅颂》读后感(二)

  本学期看的书很少,偶尔翻阅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体育教师知识积累瓶颈的原因之一吧。由于课程太多,每周都有12节课,还要下午的训练和早上的出操,每天感觉自己都很忙,当有时间喝杯茶都成了一种享受。所以读书对于我来说,真的属于一种高级生活的体验了。但是我也相信,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可惜我没有那么用力的去挤压我的海绵罢了。然而,幸运的是,今年还是偶尔翻翻这本《风雅颂》的书。

  《风雅颂》是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的。看这书名一时还不知道里面讲的是什么。但是翻开后觉得书还是值得一看的。里面是百年来百位老学人的珍闻录。全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每卷都是近现代的大师,有我们熟悉的孙诒让,还有一些我们不曾熟悉的各位大师生平事迹。主要描述这些大师的生活点滴,一些趣事奇闻,每件事都能充分体现各位大师的生活习性,品格。关键是每位大师,都是老师,而且如章太炎。国学大师章太炎,寒冬腊月不理扇子,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来描述的:章氏医生讲学不缀,从早年东京讲学到晚年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学子众多,像许寿裳所举的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等,可说是入门弟子。学术大师,他的着作常常可以影响一代人乃至一代一代传下去。章太炎就是这样的学术大师。

  书中所举的大师,除了章太炎还有梁启超,康有为、蔡元培,虽然书中没有每人的一生详述,但是,每每举例都能反映每位大师的个性,生活、作风。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位大师都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做事务实、严谨。言传身教都不足以反映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辉煌业绩的大儒。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中国文化的传承,才有了开天辟地的创新。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虽然有些平庸、渺小,但是做事的意义是一样的,教书育人,把自己这份与大师同级别的工作做好,是我接下来一生要努力的方向。

  《风雅颂》读后感(三)

  6月30日晚上读完了阎连科《风雅颂》的最后一页。虽然读他的作品并不多,(迄今为止只读过《受活》,《坚硬如水》,《耙耧天歌》,《风雅颂》)但我已被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所吸引。我为我们洛阳有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而骄傲。

  小说《风雅颂》由十二卷组成,除去卷四,卷八,卷十二,剩下的每卷均由《诗经》中的45首诗的标题作为题目而组成。阎连科具有超人的想象力,不仅体现在文章的情节构思上,还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让人耳目一新。他说:“原来,我笔耕不辍,似乎都是为了写出那样一部小说:写一部别人似乎读过,又从来没有读过;我此前似乎写过,又从来没有写过那样的小说。”

  小说《风雅颂》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既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骄傲,又写出了他的无能;既写出了他的勇敢,又写出了他的懦弱;既写出了他的善良,又写出了他的变态;既写出了他的审美,又写出了他的丑陋。与其说他身上所有的特点代表了知识分子,倒不如说他本身表现出的性格特征代表了人性的张力,是一个人处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无知,无能而又全知,全能的表现。

  作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他对学术有着近乎痴迷的钻研态度,用五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写出一部学术专着。当他带着喜悦的心情急于与妻子分享这辉煌的成就时,推开家门映入眼帘的竟是妻子的红杏出墙。他没有表现出极大的愤怒,甚至选择了跪地恳求妻子与那男人要下不为例。表面的软弱并不代表他内心真实的感受,他寻找着一切可以报复的机会。向妻子探询隐私,藏匿情敌的私物,与沙尘暴搏斗,他是在以一种自我搏斗的方式去减轻内心的痛苦,发泄对被社会抛弃的不满。然而命运总是在捉弄善良的人,他的报复行为使他变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名牌大学的教授被冠以精神病的名义与世隔绝。如果先前他的懦弱使他坐以待毙,那么进入精神病院的杨教授却超乎清晰地选择了“越狱”。出逃后,他选择家乡作为他的避难所。

  故事没有到此结束,与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在来到大城市前他也有一个“巧珍”——一样地勤劳善良,聪明机灵,并且同样的目标使他们离开了深爱着他们的姑娘,甚至连结局都一样,被城里的“老婆”抛弃,又回到乡村寻找那个深爱他们的姑娘。《风雅颂》的男主人公杨教授是被城市抛弃后为了他以前的恋人玲珍才回到家乡的,20年过去了,发生了多少世事变迁,关于玲珍的故事有三个版本——吴胖子,豫西宴,付玲珍,耙耧酒家,不管哪个是真的,不变的是玲珍对杨科一如既往的爱。中年人的爱情就是让人捉摸不透,他们并没有再在一起,玲珍自杀了,因为支撑了她20多年的精神支柱倒了。然而正是她的死成就了她一生的梦想——生不能同室,死而同穴。

  小说一边发生着耙耧山脉的故事,一边发生着京城的故事。杨教授爱上了玲珍的女儿,在她女儿新婚之夜掐死了她的丈夫,他逃往“诗经古城”,发现了更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与此同时,京城里杨教授的妻子剽窃了他的学术成果,并且大胆地与情妇住在一起,爱情事业双丰收。当杨科带着他的最新成果回到京城,等待他的只能是离婚,只能是再一次地回归故乡。小说的结尾也很值得深思,杨科带着一群做皮肉生意的小姐和一批专家,教授住到了“诗经古城”,这些被社会遗弃的人,在“诗经古城”里却得到了从没有过的尊重,平等,这些被社会认为不正经,不正常的人,在这里他们依据自己的专长,竟使这荒芜之地再次辉煌。杨科走了,离开了这个天堂般的地方,他要去寻找比这儿更为辉煌的诗经古城和篇章。

  杨科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也是命运悲剧,也是社会悲剧。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一天都会有出其不意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人得学着去生存,适应他人,适应你的小团体,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我们胡主席说的好,要——与时俱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阎连科《风雅颂》读后感  阎连科  阎连科词条  风雅  风雅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