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原文及鉴赏

  【南吕一枝花】蝇头利不贪,蜗角名难恋。行藏全在我,得失总由天。甘老江边,富贵非吾愿。清闲守自然,学子陵遁迹在严滩,似吕望韬光在渭川。

  【梁州第七】 虽是个不识字烟波钓叟,却做了不思凡风月神仙。尽他世事云千变。实丕丕林泉有分,虚飘飘钟鼎无缘 想着那闹炒炒东华门外,怎敌得静巉巉西塞山前。脚踪儿不上凌烟,梦魂儿则想江堧。觑了那忘生舍死的将军过虎豹关中,耽惊受恐的朝士拥麒麟殿前,争如俺少忧没虑的侬家住鹦鹉洲边。苟延,数年,我其实怕见红尘面。

  云林深市朝远,遮莫是天子呼来不上船,饮兴陶然。

  【隔尾】 旋沽村酒家家贱,自钓鲈鱼个个鲜。醉与樵夫讲些经传,《春秋》 有几年,汉唐事几篇。端的谁是谁非咱两个细敷演。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与元马致远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杂剧题材相同,皆写吕洞宾度柳树精成仙的故事。按说,二剧题材、情节雷同,马剧又早已享有盛名,后出的谷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作者却捧出了一部备受赞扬、被认为是 “青出于蓝” 的杰作。从内容看,二剧各有千秋。马剧更多地抒发了作者愤世的情怀; 谷剧虽不免也富人间气息,表现的情致却更为飘逸、洒脱。

  这里所录是吕洞宾变化的渔翁叙述渔人之乐的几支曲子。首曲写渔翁不求名利、不慕富贵、甘老江边的生活态度。以 “蝇头”、“蜗角” 喻名利之微小,表现了对它们的蔑视; 而愿以不受官禄、遁迹富春山耕钓以终的严子陵和晚年尚垂钓于渭水之滨的太公望作为榜样。第二曲说明不求功名、安居林泉的原因。“那闹炒炒东华门外”,形象地描绘了在朝为官的辛苦。

  东华门为紫禁城东门,每日向明而启。百官天不亮就集于此门之外等候上朝,正如《琵琶记》 中蔡伯喈所说: “我口里吃几口慌张张要办事的忙茶饭,手里拿着个战兢兢怕犯法的愁酒杯。” 这样的日子怎敌得闲静的山村生活? 尤其是见那些忘生舍死的将军和天子身边的臣子们处于随时都有被虎豹吞食的危险之中,更觉身居林泉的安乐。故而即便是天子呼唤,也决不应诏而往。后曲进一步渲染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在、惬意舒心。三支曲子简洁、明白地写出了渔翁厌弃红尘、悦心神仙般隐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渔父之词,也是作者之思。它真实反映了明初许多读书人的心态,如著名诗人高启于洪武元年被召入朝,其才学深受朱元璋赏识,却于洪武三年辞官而归,据说《琵琶记》 作者高明也是天子召而不往者。对于这几支曲子,明末孟称舜曾评曰: “一篇渔父词,恣情啸傲,绰有仙风。” (见《古今名剧柳枝集》 本评语) 其实,仔细玩味其以吕尚为喻、认为 “得失总由天” 的曲文,仍可感到 “渔翁” 并未完全超脱于红尘。他只是“怕见红尘面”,若能像吕尚那样得遇明君,“天子呼来” 他还是会上船的。说“绰有仙风”,当是与那些心恋红尘或虽居山林而愤激之情难平的隐士相对而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吕洞宾  吕洞宾词条  三度  三度词条  城南  城南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