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古代民歌《(西调)离别时》原文及赏析

  离别时,落红满地;到而今,北雁南飞。央宾鸿,有封书信烦你寄:他住在白云深山红树里,流水小桥略向西。一派杨柳堤,紫竹苍松,斜对柴扉。(叠)那就是薄倖人的书斋内! (叠)

  这支小曲看来也算是一篇表现思妇的作品。但它着意描写的人物,不是思妇,而是思妇念着的“薄倖人”;而这薄悻人又不是一般思妇诗中常常出现的宿柳眠花的轻薄浪子,也不是因宦游或经商远走天涯的旅人,更不是边地久戍不归的征夫。他是一个远离人间、弃绝世俗,以高山流水、紫竹绿杨为伴的高蹈出尘的隐士。这在民歌中,在表现爱情的词曲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读来不免使人心动神摇,令人称奇叫绝。

  小曲由两部分组成。前半写思妇感念离别,央宾鸿捎书,表达思妇的伤离念远之情。首先是思妇自述离别时日之久: “离别时,落红满地;到而今,北雁南飞。”此处是说二人春日离别,现在已是经春历夏,时至深秋。但曲中没有出现一个直言节令的词语,而是描绘自然景物,形象地写出离别时间之久,如此用笔,展示出视觉形象,读者稍加联想,两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出来。暮春时节,东风和煦,满地落花。一对将离的情人款步于曲折的花径,经过依依的话别,那男子独自离去了。孤独的思妇,伫立凝眸,泪洒襟袖。渐渐地,那远去的身影不见了,她神情恍惚,茫然四顾,只见芳草萋萋,落英飘零,更觉凄楚难言。这两句正展现出李商隐《无题》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动人意境。曲的节奏很急促。很快地这幅画面推过,又一幅画面展开:深秋时节,西风萧瑟,草木凋零。一位忧怨的思妇,在清冷凄寂的花园中独自徘徊,思忆着久去不返,山中独处的夫君,心中充满了伤悲。这时一队大雁咕咕飞来,她抬头凝望,似乎要把满怀心事向它倾诉。这又让人想到柳永《雨霖铃》中“人生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的伤离情味。这样,通过点染画面,创造气氛,烘托了浓重的离情,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接下两句,“央宾鸿,有封书信烦你寄”,是承上启下的语句,它紧承上面思妇的伤离念远,把她的思忆之情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求鸿雁捎书,这是一种浪漫的想象,也是人们思念之情的一种寄托。此处运用这一典故,前面又着一“央”字,充分地表现了思妇对远去夫君的满怀痴情。另一方面,此二句关联寄信的对象,又自然引出对 “薄倖人”的描述。

  曲子后面六句便描述这位夫君,但作者对他没有一句正面勾画,全是侧面着笔。曲子写道:“他住在白云深山红树里,流水小桥略向西。一派杨柳堤,紫竹苍松,斜对柴扉。那就是薄倖人的书斋内!”作者避实就虚,极力描画他那恍若尘外仙乡的隐居之所,烘托出一个超世脱俗、闲居尘外的文人雅士的卓荦形象。作者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更加美丽多彩的图画:层叠的秋山起伏连绵,团团的白云在山间飘浮。山口处的沟谷间,有一片火红的枫林。沿着林中小路便走入山间,渐渐地,林尽路断,前面是一条潺潺的溪流,跨过小桥,转而西行,便看到一个杨柳垂荫、松竹掩映、竹篱柴扉的幽雅的居所。走进院落,则见一椽书屋。那么,这山居的主人是怎样的人?作者隐而未写。但在这别有韵调的山水花树、庭园书斋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他那抚倚盘桓、俯仰啸傲的身影,于是,眼前便幻化出一个振衣高冈,濯足清流,情系松竹,志寄琴书的孤傲风雅、超逸洒脱的形象。

  这支曲子内容新奇,手法独特,读罢掩卷,顿觉佳趣无穷,妙不可言。它不仅塑造了一位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绝无仅有的“情人”形象,而且以烘云托月之法,避实就虚,遗形写神,使作品含蓄超妙,别有一种神采风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正是那种如水中月,镜中花,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神品、逸品。如叶燮《原诗》所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代民歌《离别时》原文及赏析  民歌  民歌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离别  离别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感想

 《背影》读后感作文600字_读后...

《背影》读后感推荐度:《背影》说课稿推荐度:高中读后感作文推荐度:名著读后感作文推荐度: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作文推荐度:相关推荐《背影》读后感作文600字_读后感...(展开)

感想

 《匆匆》读后感

《匆匆》读后感【热】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匆匆》读后感,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