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民歌《唐时为进士语》原文及赏析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汉魏六朝以来,以门第高低选取人才,遂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之弊,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丑恶虚假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人民对选人不公的极大不满。唐承隋代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并且作了大力发展和完善的工作。这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对选取大批有用人才,对发展唐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无疑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唐代的科举制度,共有五十余科。例如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其中的明经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诸科之中,进士科最重要,要求的知识面最广,才华最高,参加的人数也最多,录取也最难,但录取之后也最为荣耀。如不是进士出身,即使名列显贵也被人看不起。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有“皓首穷经”,老死文场者。这首歌谣就反映了这一现实。

  “三十老明经”,一个“老”字,反衬出考取此科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只要从“五经”、 “三经”、 “一经”、“三礼”、 “三传”中,选任何一科就可考取,往往许多人很年轻就可考上,因而歌谣说,如果参加“明经”科的考试,三十岁考中的就算年纪老的了。而考进士则不同,人数多、题目难,又要有极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才华。因而尽管“十年寒窗苦”、 “屡闯进士关”,往往经过多次入试,也仍是榜上无名,所以说:“五十少进士”,意谓即使是五十岁时能被录取,也就算年少的了。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事实上二十余岁已中进士者并不罕见。不过,通过这种夸张,很形象的说出了科目难易的重大悬殊和不合理。

  唐代的人民,为进士着想而有此谣,意思是如无录取的可能,何必非要参加那种考试呢?做一些于己于国有益的其它事情不是也很好吗?这只能看作是对一心想考取进士,不据己才己能而一意孤行者的规劝。并非对统治者有多大的讽刺和谴责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进士  进士词条  民歌  民歌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感想

 《我的祖国》读后感

我的祖国读后感400字推荐度:我的祖国朗诵词推荐度:我和我的祖国诗歌推荐度:我和我的祖国读后感500字作文推荐度:赞美我的祖国的诗推荐度:相关推荐《我的祖国》读...(展开)

感想

 六年级安徒生童话的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推荐度:《安徒生童话》读后感推荐度:《安徒生童话》读后感推荐度:《安徒生童话》读后感推荐度:《安徒生童话》读后感推荐度:相关推荐六年级关于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