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海底两万里》第十七章读书笔记:托雷海峡

  《海底两万里》第十七章读书笔记

  名师导读

  “鹦鹉螺号”进入了地球上最危险,就连最勇敢的航海家们也不敢轻易靠近的海峡——托雷海峡。它是否能够平安驶过呢?

  1月2日,我们从日本海出发,航行了11340万英里,也就是5250海里。

  【交代背景】交代时间、地点,已经航行的行程。

  托雷海峡将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分隔开,这里,不仅有危险的礁石,还有危险的土著人。

  【埋下伏笔】危险的礁石,还有危险的土著人,为下文一系列的历险做铺垫。

  “鹦鹉螺号”进入了地球上最危险、就连最勇敢的航海家们也不敢轻易靠近的海峡。

  【叙述】用“最危险”来形容拖累海峡,表明它极其凶险。

  我手里有一份精致的托雷海峡的航海图,它是由水文地理工程师凡桑顿·杜莫林在库普芬·德斯布华的协助下完成的,他们是杜蒙·杜威尔游行世界时最后航行的船员。与金船长制作的齐名,都是目前最好的航海图。

  【叙述说明】交代着航海图的来历,说明它的准确度高。

  在这种危险的形势下,“鹦鹉螺号”魔术般地通过了险恶的礁石。它沿着莫雷岛继续北上,转向西南回归到康波兰通道。当船通过靠近汤德岛和魔鬼海峡的无名小岛时,我曾以为它会触礁沉没。

  【侧面描写】这段话以“我”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鹦鹉螺号”的不同寻常。

  突然,我感到一震,“鹦鹉螺号”不动了,而且有点儿向左倾斜,它撞上了礁石。

  【情节转折】“鹦鹉螺号”撞上了礁石,事情发生了转折。

  我正出神,船长走了过来,他并不惊慌,也没有不高兴,脸色冷峻而平静。

  【神态描写】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船长镇定自若、毫无畏惧的样子。

  “是的,教授,”他说,“太平洋上的潮汐不是很强。但在托雷海峡,涨潮和落潮之间仍然有5英尺的差别。今天是1月4日,5天后会有一次满月,如果月球不会使海水升上来才奇怪呢!”

  【语言描写】船长自信满满,深信船一定会平安无事。

  “就这样简单?”

  【语言描写】此处表现出尼德·兰的诧异,他又有怎样的想法呢?

  “先生,相信我,这堆烂铁再也不会航行了。我想,现在咱们应该离开尼摩船长了。”

  【语言描写】尼德·兰将“鹦鹉螺号”说成了一堆烂铁,突出了他的愤怒不满。

  精华赏析

  在航行途中,“鹦鹉螺号”遇到了意外——它撞上了礁石。面对意外,尼摩船长镇定自若、冷静理智,他早已想出解决的办法。一点也不慌乱。但是,船长所说的潮汐是否能够到来呢?“我们”能否脱险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吸引着读者往下阅读。

  相关评价

  本章开头交代了背景,为大环境做铺垫;之后对即将进入的托雷海峡做简单介绍,病列举了一系列来访托雷海峡的实践。其中还运用了一些侧面描写的方式烘托出托雷海峡的危险和难行,为后文“鹦鹉螺号”遇到危险埋下伏笔。通过对尼摩船长的语言和行为描写,突显出了尼摩船长的冷静理智、镇定自若。

  作者:女人知书香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就仿佛穿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纱,让人看不透他;海,深不可测,至今没有人能去真正的了解他。

  我从来都没有这样去了解海——读书,我曾以为书也只是把作者看到的,幻想的记录下来而已,但,《海底两万里》不一样,读了这本书,犹如身临其境。

  这本书带我遨游了水中世界。鹦鹉螺号船长带着对陆地的厌恶在水下开始生活,他的一切生活来源都来自水中,当他说出鹦鹉螺号先进的构造,当他报出那惊人的数字以及他那充满智慧的大脑,我震惊了!当鹦鹉螺号潜入水中与鱼群相伴时,我似乎也看到了那一只只可爱的鱼在我身边游动······读完了这本书,我闭上眼睛,仔细的回味中着书中的内容,我想,这段记忆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最令我佩服的是鹦鹉螺号船长解决事情的态度,冷静,从他身上感觉不到丝毫的紧张,如果那时遇到那种事情的人是我,我能像他一样镇定吗?我遇到一件小事就紧张,烦躁,想的不是如何去解决这件事情,而是怎么去逃避,到最后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逃避是没有用的,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想办法,鹦鹉螺号被卡住,船长懂得用涨潮的时候逃出来,如果没有经验和知识,或许鹦鹉螺号就会被永远的卡在那里,遇到浮冰,船长聪明的想到可以从浮冰下穿过,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妈妈说,从浮冰下穿过这不是很容易就想到吗,怎么体现他的智慧?但,如果没有船长的机智,怎么会有鹦鹉螺号,从冰冷的海洋下穿过,或许当时只有鹦鹉螺号可以做到吧——

  虽然是幻想,但我还是被吸引住了,作者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托雷  托雷词条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词条  海峡  海峡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感想儿童书籍

 成语《缘木求鱼》的故事

 缘木求鱼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正准备攻打邻国。孟子反对战争,想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可怎么才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