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那些一年读100本书的人,为什么越来越焦虑?

文:古典

从去年带大家共读以来,看到了大家很多阅读的误区。

有两个特别集中:

第一是贪的多,一定要多读才满足,有人说一年100本,甚至还有人300本——真的不知道怎么读完的。是小人书吗?

第二是读的浅,一本书只读到表面,就认为书太简单了,自己读明白了。然后继续贪多。

这样的结果是:

读过读不懂,读懂记不住,记住用不上。越读越焦虑。

总有人建议我列个书单,说大家需要大家喜欢。

我一边列,一边就纠结,

罗列不等于读过啊,读过不等于读懂啊。

我生怕我列个书单,你点个收藏,就以为自己学会了。

01、书不在多,而在读透

其实,是大家对于读书这件事,真的有误解。

读书这事,和相亲一样。

不在多,而在精。不在看完多少,而在于带走多少。

怎么样能算读透一本书?

以非常经典的《非暴力沟通》来说,大家可以看目录。

大部分人第一眼看过去,

能看到的是第一层——案例和技术。

作者讲了很多案例,比如如何说服孩子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待在教室;如何让一个想要施暴的人,安静下来;如何让夫妻之间得以沟通。这些都是案例。

那是怎么做到的?

他讲到了第二层,方法论——他给了4个重要的技术:事实-感受-需求-请求。

(共读会解读课截图)

围绕这个技术,他辨析了每一个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

比如说,区分观点和事实——

小王你怎么老迟到啊?

其实是小王,你这一周已经3天迟到了。

还有很多人分不清感觉还是认为:

我感觉你不爱我了。

其实是我感觉到伤心,我认为你不爱我了。

然后细化了每个场景,愤怒怎么办,对方不信你怎么办,对方能量弱怎么办?

有人能领悟到第三层——能力:这些技术如果没有同理心的能力,一切都没意义。

而这种能力,则来自对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的探索和接纳。

所以,作者指出——一切的技术,都从:“接纳自己,自己对自己非暴力沟通开始”。

那,如果暂时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水平怎么办?

不交流了吗?

作者还在后半段回答了这个问题——要相信这个过程。

把这个修炼当成一种语言,持续的学习修炼,相信这个过程,就不用关注短期的成败和水平。

也不会因为过去、当下的一次沟通不够好而沮丧。

最后的最后,作者讲到了外婆和耶稣的故事,讲到了“我亲吻你心里的神,他给我们带来的你,改变了世界”。

这些故事在说什么?

在说信仰和价值观。

相信每个人的要求、暴力背后的都是自己的需求,相信每个需求背后都是爱。

相信一个爱自己的人,也能让对方爱自己,最后达到双赢。

相信在各自喷发的个人火山口之下,有深深链接的爱的熔岩河流。

看到这个层面,练到这个层面,才算是读好一本书。

02、底层逻辑是什么?

从底部往上:

案例-技术-方法论-能力-价值观-信仰。

读到这里,这本书才算透彻,才是能用得上。

现在我可以再重复一次自己的结论: 书真的不在于多,而是在于读透。

如果你仅仅喜欢看故事、技术,那就觉得一本书很浅。但是如果你懂得看资源、看信仰、看价值,这本书就很深。

就好像,如果你喜欢看砰砰砰、超帅的打架,你去看《黑客帝国》。

但如果你想看后现代对世界的解释,想看虚无主义哲学,想看人性是自由还是非自由意识,你还是去看《黑客帝国》。

所以,学有余力的人,我建议你们去体验,去行动,去改变。

否则你都不可能真正的懂。

03:

最后,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共读会所提倡的:

善思会写更快乐!

善思会写是技巧,快乐是资源。

没有好奇心、学习和分享的快乐,你的善思会写走不远。

那为什么要快乐啊?

这背后是信仰——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长期可持续,真正有体验,也有创新的。

我的价值观是,

这个世界需要的好作品不会一天出现,需要长期、快乐、带着温度的输出。

这就是善思会写更快乐。

道无术,术尚可求也。

有术无道,止于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焦虑  焦虑词条  越来越  越来越词条  本书  本书词条  那些  那些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感想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

《陶罐和铁罐》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展开)

感想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推荐度:读追寻生命的意义心得推荐度:新生军训的意义推荐度:比的意义的教学反思推荐度:社会实践的意义推荐度:相关推荐《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