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袁枚·鲍竹溪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①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②,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③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侍母疾,穷昼夜不出。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④其故,乃异目视之。亡何,生母不禄⑤,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⑥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里中大母堨⑦,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⑧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⑨,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有删节)

  注:①钦迟:敬仰。 ②事状:事略。 ③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④诇知:探察,了解。⑤不禄:去世。⑥甘旨:美好的食物。⑦堨(è):拦水的土堰。⑧未笄:未满十五岁。⑨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译文:

  乾隆乙未年间,我经过真州,同榜中举的沈椒园廉史把他写的《同老会序》给我看.同老,说的是六个老人同岁,大家聚会一起来聊聊兄弟欢聚之情.聚会的主持人是鲍竹溪先生,我内心十分钦佩他,只是未能置备士相见的礼物(只是没有机会实行士相见的礼仪).今年是乙卯年,我在邗江暂住,鲍先生的儿子志道把先生的《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给我要求我为先生作传.我不禁肃然,恭敬地整理衣冠起身,说:“有这样的事情!二十年前我想见的人,未能见到;今天因为结交了他的儿子能看到先生的事略,这是不见先生如同见先生一样.我将秉笔直书来使先生永垂不朽,我怎么会推辞呢?”

  先生名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县棠樾人.世代为望族,幼年学习《四字书》,听人讲解,很快就能领悟.服侍母亲疾病期间,日夜闭门不出,私塾先生怀疑他害怕勤奋,了解他的原因后,就对他另眼相看了.不久,生母去世了(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 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太公和继母健在,家里很贫困.先生出门做生意,年终一定冒着风雪回家,为长辈欢愉准备好美味.先生晚年,儿子鮑志道善于经营,家中产业渐渐丰裕,先生也就能够更好地随自己的意志行事.凡是对同乡亲戚有好处的事 ,前往做起来就好像是对自己特别有好处的爱好一样.开始,宋元改朝换代期间,宗族的祖先宗岩、寿路在路上遭遇强盗抢劫,父子两争着去死,盗贼因为他们义气而把两人都释放了.又有一个名字叫做邦灿的,也以孝顺著称.村子里以前有两座牌坊:慈孝坊、孝子坊.年代久远而倾覆了,先生将他们修葺如初.家乡有一堵大水坝,靠它蓄水灌溉农田,也渐渐淤塞倒塌了,先生并没有一点种植在这儿,却也为它疏导阻滞,泄放水流,每年都大丰收.常说:“做好事最快乐,如何才能学习古人设置书院来培养人才,购置义田来赡养宗族呢?”

  先生终时六十五岁.恭人(旧时代命妇封号)郑氏不到十五岁嫁到府上,正值先生不得志的时候,变卖自己的首饰换取口粮,勤劳地做针线活儿奉养公婆,安静地做仁义之事.送子读书,一定选择一位老师,说:“我想他要教得专心.”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鮑志道地位尊贵,与恭人一起接受皇帝 追赠的封号以同样的官职.评论的人说鮑志道才智横溢穷经通典,被上层所器重,所以能扩大他的声誉和光荣,却不知道这都是鲍竹溪的积善和教导(贻谋:父祖对子孙的训诲.)打下的基础.听说鮑志道已经发财了,可是鲍竹溪先生却是节俭如当年一样,还常常用教导的话鼓励和鞭策(告诫)他.先生可说是品德高尚不能超过的君子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竹溪  竹溪词条  袁枚  袁枚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先生  先生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