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企业上市需满足的两个条件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还是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的一个初级职员。当时的传统观念认为,成长型企业一旦年收入达到1亿美元,而且至少两个季度保持盈利,那么就算是做好了上市的准备。我当初对这种看法也深信不疑。

  “1亿美元营收”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一个企业的规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能够承受住竞争压力;二、实现足够多的市值,才能通过IPO向机构买家销售出足够的股票,同时不致于在IPO的过程中使其市值遭到大量稀释。

  这个理论其实没有道理,不过现实中仍然有很多银行家和风投家将其奉为圭臬。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家如果要想把自己打造成长期赢家,就必须要明白,上市并不是企业走长期发展之路的最后一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市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过早进行IPO,可能会对企业的长久健康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反之,过晚进行IPO,可能会导致竞争对手抢占先手。

  以我的经验来看,考虑是否要进行IPO时,有三点要素必须考虑。如果你的企业在这三点上做得不强,那么IPO就会给你带来重大风险。

  1.可预测性。

  如果你的企业年收益只有5,000万美元,但你能很精确地知道下个季度、甚至明年的经营情况大概如何,那么你就已经通过这个测试了。换句话说,即便你的企业年营收达到2亿美元,但你无法可靠预测不久的将来是什么情况,那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实现了上季度预期的97%的水平,你的风投们会很高兴。

  但是如果你的实际营收与预期或分析师的预测相差3%以上,你的股票很可能会跌。而这种情况往往会打击员工的士气,长了竞争对手的威风,因此风险是很高的。进行IPO之前,最好还是花点时间,加强企业的可预测性。

  2.基本增长潜力。

  有的CEO可能认为,年营收1亿美元已经可以让公司迈入IPO的门槛了,但我想问问他们,有什么计划让公司实现3亿美元以上的营收。IPO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IPO就好比你从大学联赛进入职业联赛,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你的公司的确增长得很快,而且前面的确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在等着你,那么3亿美元以上的营收就只是小菜一碟,公众投资者也会回报你。但是如果你的公司只是勉强实现了1亿美元的营收,在没有更多市场潜力的情况下就仓促进行IPO,那么你不要指望市场会像搞慈善募捐一样给你捐钱。

  最好的团队都有好几条未来发展的锦囊妙计。你可能不知道所有未来可供开拓的潜在发展方向,但你在IPO之前应该有一个发展计划。最好的团队永远都在投资进行几项试验,看其中的哪个项目可能促进增长。你考虑进行IPO之前,这些试验的早期结果至少应该能够给你足够的勇气来进行IPO。

  3.弱点评估。

  最好的公司不存在某个单一的致命弱点。你是否有一两个非常大的客户?你是否少了某个供应商或经销商就不行?你是否有一个很大的竞争对手?你是否依赖于某个单一的平台、单一技术或某一个监管机构?上市之前,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一旦公司上市,这些因素都会被人们仔细考量。

  公共投资者们不喜欢这种风险,因为他们之前已经受过很多次伤了。这些不应该成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另一家公司意识到你依赖这些因素,他们通常会从中榨出很多价值(比如Facebook和社交游戏公司Zynga)。考虑进行IPO之前,应该消除所有单一的致命弱点,哪怕它意味着IPO时间的推迟。最终的结果会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此,如果你满足了这三点,那么即使没达到1亿美元的营收门槛,也可进行IPO。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三点,最好不要立即上市。以后你依然有机会成为上市公司,实现长远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企业上市需满足的两个条件  满足  满足词条  条件  条件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  上市  上市词条  企业  企业词条  
财务

 老板们,请好好善待你的会计!

案例1:公司会计不负责任,专票逾期没法抵扣,造成17万 元税款损失情况介绍:这是一家公司的会计,对自己的老板怨恨颇多,但是又不想离职,因此千方百计地想法子给公司...(展开)

财务

 会计核算的三大特性

 一、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尽管有时会计也要运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但是货币量度始终是会计最基本的、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尺度。  二、以凭证为依...(展开)

财务

 吃掉企业利润的六种黑洞

 目前,中国众多的制造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由于市场日趋激烈,绝大多数行业进入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超出35%的产能无法消化,企业无利可图,这样追求数量型增长模式...(展开)